前天,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练习册上出了这么一道题(如上图),她看到后对我说:“妈妈,这道题可以有两种答案,一种是一样长,因为爸爸和小明的步子迈的一样长;还有一种是不一样长,因为爸爸的步子比较大。”我拿过练习册看后,对女儿的回答表示赞同。小小年纪的她考虑的很周到,确实是这样,因为题上并没有说小明和爸爸谁高,也没有说小明和爸爸是在正常的情况下走路,那么女儿的回答是正确的,虽然我知道这道题对于一个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考的知识点很明显,就是考察他们对于长度的理解,但我没有告诉孩子这些大人固有的想法,不想让她的思想这么快被固化了,而且我也先想看看老师对此作何评判。
放学回来,我拿出孩子的练习册,果不其然的发现,上面画着一个大大的❌,还用红笔显赫的写着“怎么会有两种答案?”顿时,一种莫名的怒火和悲哀充满胸膛。恼怒地是,老师不但没有欣赏孩子的开放性思维,对于她的全面周到的理解表示欣赏,而是无情的给与了打击(事后想想,这也在情理之中)。那么大的❌,那种反问式的评论无疑否定了孩子的答案,否定了孩子的思考;悲哀的是应试教育并不鼓励孩子的开放性思想,这样的教育要把孩子们都训练成做题机器,而不是会思考的人。
我把图片发给了孩子爸爸,并给他说明了情况,问他对于这个问题怎么看。晚上爸爸回来告诉我,他和老师打了电话,讨论了对于这道题的理解。爸爸有理有据的给老师讲了女儿考虑的严谨性。他说早上带孩子上学时,为了和女儿脚步保持一致,爸爸会把步幅减小,这样两个人迈的步子基本上就一样长了,就如题中小明和爸爸也可能是这种情况,那么两个人走10步的距离就是一样长的。在正常的情况下,大人的步幅是要比孩子大,但是现在孩子吃的好,发育得快,有很多在小学的时候都快和爸爸一样高了,还有一种情况是万一小明比爸爸还要高呢?而且题中也没有说他们是以怎样的步幅走路,可能爸爸故意小步走,小明故意大步走呢?不同的情况下得出的结论都不相同。孩子能有这样的考虑已是难能可贵了,应该给予支持,而不是否定。
老师表示刚开始也想给孩子判对的,但是考虑到考察的知识点,为了让孩子知道考试时应该如何作答就画了错号。这道题确实出的不严谨,第二天她会找孩子再单独说一下这道题。爸爸对老师的理解表示了感谢,回来告诉女儿她这道题不但做的没有错,而且爸爸妈妈非常欣赏她考虑问题的严谨性,没有被考试思维固化。但是考虑到大环境,我们要能看出出题人的心思,知道他要考察的知识点,在出题不严谨的情况下也能回答出他们想要的答案。
第二天中午,我接女儿回来时专门问了她老师今天有没有找她谈这道题的事,她说老师在课间做眼操的时候找了她,说这道题应该加上“在正常的情况下”,其他的就没说什么了。那么也就是说,老师依然没有肯定女儿思维的严谨性,没有明确告诉孩子她做的没有错,孩子还是一脸懵懂。
或许有些家长认为:不就是一道题嘛,没有必要搞得那么麻烦,谁一看见这样的题都会回答不一样长啊,爸爸的步子就是比孩子的大,这是显而易见的啊。就是这样的显而易见,就是这样的惯常思维才能体现出女儿的严谨,才体现出她的厉害之处,虽说这也不是什么惊人的思考,但是哪怕就是那么一点点不同,我们也想好好保护,不想她被大环境熄灭。所以我们才会极力的肯定孩子的积极思考,更何况,她是一个不那么自信的孩子,更需要来自家长和别人的肯定。
几天前,女儿书上还有一道题,大意是这样的:3个人有()只手,有()跟手指头,算式列为————?
女儿回答:3个人有6只手,30根手指头,算式为:3*10=30.老师在算式上画了×。我为孩子这道题为什么错了,她说她不知道,她觉得没有错,我也觉得没有错。后来问老师才知道,算式应该是:5*6=30,而不是3*10=30.要用题上给的信息列式子。那么3个人不算信息吗? 3个人,每个人10跟手指头,女儿的列式不错啊。我也很是纳闷,这又是考的什么知识点?
或许标准答案是那样的吧,别的做法就不行了,真是感到无言以对。到底现在的教育在教孩子们什么?这样教出来的孩子又会变成什么样的人?也或许每个老师的教学风格不同吧。
我们当然能够理解老师的用意,她做出这样的判断也是大环境使然,教育局要看各个学校的教学水平,也就是孩子的成绩,学校要看老师的教学成果,还是孩子的成绩,老师要参与各种各样的评比,依然是看孩子的成绩。考试成绩似乎能说明一切,成绩好就万事大吉,做错题就问题重重,至于为什么要做这道题,这道题为什么这样做,还有没有别的更好的方法,大家都没时间去考虑。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头脑被过多的束缚起来。本应该想象力泛滥的时候,却已经被过重的书包压垮,被家人跟老师给的压力击碎。有太多的人觉得天马行空的想象是不务正业,但是他们却忘记了我们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是创造力,想象力。
为什么我们国家有创造力的人才少呢?因为有时候被过多的理论限制,很多有创意的东西还没有成为雏形,就已经被直接挂掉。就比如,同样是苹果砸头,牛顿就可以砸出闻名于世的万有引力理论,而我们看到的只能是头上的包, 还有外加一句的:“写作业去,别胡思乱想了!”
一个二年级的孩子,每天都要背着重重的书包,每天一份的卷子,还有各种预习、复习,各种练习册,各种阅读打卡,七七八八的作业加起来要耗掉一晚上的时间,如果孩子做的快还好,做的慢就要熬到晚上十来点。如果放学在上个兴趣班,回家吃个饭在完成作业,那就会更晚了,玩耍?基本上无望!虽然心疼孩子,但却也无能为力。
如果你是孩子的爸妈,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做出何种反应?欢迎大家积极讨论。
育儿的路上希望有你相伴,喜欢请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