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我没考好。
当拿到成绩单的孩子沮丧地对你说这句话时,你的心情是不是跌到了低谷?
不,淡定,因为孩子要经历太多次考试了,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教育的机会。
也许孩子真的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心情确实比较低落;也许孩子只是谦虚,生怕说自己考好了,会让父母认为自己骄傲,接下来又是一顿数落。
面对这句话,父母该怎么回复呢?
不管结果如何,能够面对自己的成绩并且说出自己的感受,就是值得肯定的行为。此时,任何批评和抱怨除了让孩子情绪更加低落,破坏亲子关系以外,起不到正面作用。
你在有限的时间里做了这么多题目,完成这么多任务,你已经有进步了啊!再说了,没考好并不代表没有学好,没考好也不等于没有进步。考试是一次限时训练和检验,无论结果如何,你都是爸爸妈妈心中的好孩子。”
其次,乐观看待成绩,理性分析试卷。
分数不是评价的唯一标准,考试没有成败,它只是我们平时学习的反馈。我们一起来分析分析吧!”
第一步
找出进步之处和优点
孩子会说,这次做数学题的时候慢慢有自己的思路了。也许孩子会发现,自己做题速度明显提高了。也许孩子觉得自己面对难题时更加从容了……
这些进步可能没有体现在成绩上,但及时指出并进行肯定,可以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增加孩子的内心力量。
对于孩子的分析,父母要积极回应,肯定孩子的认真、投入、专注,表扬他平时的付出和努力,这种对成功点的不断强化会逐步内化为孩子的内在品质。孩子一定会变得越来越认真、投入和专注,逐渐学会平和应对未来的考试和竞争。
第二步
引导孩子面对问题
我们可以问问孩子,哪些方面是自己未来的增长点,或者说值得改进、需要进步的地方。
也许孩子会说,我这次有一个小数点看错位了,下次要再仔细点。也许孩子会说,有一个字特别难写,我写了好几遍没写出来,既浪费时间还很打击我,下次考试的时候要避开自己无法完成的难题,避免这种挫败感的产生。也许孩子还会说,一些基础题错误导致不必要的丢分,所以平时应该好好听课……
把这些问题逐步纠正,落实到平时学习上,孩子能不进步吗?
试想,如果每次考试孩子都能找出三个成功点,两个未来增长点,那么经过多次历练,他一定会获得平和理性的心态,从容面对未来的大考和成绩。
当然,孩子们在进行试卷分析时也许一时还看不到自己的错误根源,此时家长不必急于指出。因为家长的过度干预可能会让孩子产生挫败感,认为自己不行,从而失去自信,甚至失去学习的内动力。
我们要充分相信孩子们天然的学习能力和上进心,他们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审时度势,努力提高自己。
记得我家孩子在初一上学期的时候,期中考试成绩平平,我有点着急,怒气冲冲地质问他,为什么语文、数学和英语都没考好,他委屈地回复说:“难道你没看到我的历史、地理都是90多分吗?”
我一时语塞,是啊!我是不是太功利了?虽然语数英三科在中考分数中占比最大,但对于刚上初一的他来说,很多问题等着他自己解决,很多困难需要他自己克服,很多事情要他自己体会!我不妨给他留一些探索的机会。
当我们都冷静下来以后,我告诉他:“祝贺你,历史和地理你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妈妈没有注意到,对不起。我相信你的其他科目也会慢慢进步的。”
到了初一下学期时,快要考试前,孩子突然告诉我:“我要多花点时间在数学上了,数学的满分是100呢。反正我历史和地理平时也在复习,应该不会太差。”孩子能够根据考试计分规则调整自己的复习计划,并且更注重平时积累了,这个发现令我惊喜。
这就是孩子自己的发现,自己的选择!
每个孩子都具备天然的学习能力,所以,从容面对考试,坦然面对分数,理性分析成绩,相信孩子会在学习之路上走得又稳又远!
来源|“深学”客户端家教栏目
编辑|派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