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后新高考数学考试时间策略和时间分配。
爱探寻数学邝老师。
考试中题目做不完容易粗心大意,找不到自己答题节奏。如果你也有这样的问题,说明你的考试时间策略和时间分配需要进行调整。
同学们好,我是数学邝老师。在考场上可以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同学对于基础题能做的题目急急忙忙想着快点做完,想着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后面不一定会做的题目上。而对于自己原本能做的题目结果却出现很多粗心。
有同学一道题可以卡很久,总觉得自己能做出来,导致后面会做的题目没有时间做。有同学一遇难题就发慌,找不到自己答题的节奏。这些同学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答题的策略和答题的时间。
今年(2024年)是新高考数学改革的第一年,题目的数量和难度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在这有限又宝贵的120分钟里面,时间策略了什么?怎么去进行时间分配?今天结合我8年的高考数学经验,给即将参加高考和后面新高考学生一些参考和建议。
·在时间策略上,当拿到试卷之后,我认为有必要花3-5分钟时间来浏览一遍试卷,了解试卷的结构、题型和难易程度。然后可以在心目当中对题目进行分类,会做的A类题、可能会做的B类题和可能不会做的C类题。
像高考这样的大型考试,开考前都会有3-5分钟时间来浏览一遍试卷的,要抓住个时间。AB类可以不用做标记,C类可以在开考铃响了之后再简单做个标记。对于会做的A类题要给应有的时间,每道题尽量控制在2到3分钟内就要把它完成。
审题一定要清晰,计算的一定要准确,要求是一定要做正确。要知道,准确率比速度是更为重要的。
而对于可能会做的C类题,如果这道题你会做,那就直接做。如果说一下没有想到,你可以引导自己思考一下,给自己提问题,观察一下这个题目有哪些特征,想想看有没有做类似的题目,然后进行一个化归转换。
如果这个题2到3分钟还没有思路,或是算了5分钟你还在算,那就要果断进行取舍。我们不要纠结于局部的3到5分,我们要的是全局分数的最大化。
而对于可能不会做的C类题,我们并不代表这类题我们就看着不看了,而是我们还是要进行一一定的读题和分析。如果你觉得这个题你不会,或者1到2分钟你没有思路,那就果断先放着,我们先继续先做后面的题目。
一张试卷有2到3道题不会做,也属于正常的。有了时间策略之后,我们对于每类题,就知道怎么去处理对待了。而在时间分配上,现在新高考的选填题是14道,我们也是要根据试卷的难易程度,来进行处理的。
如果说题目难度简单或中等,建议总共用时40分钟。如果说题目较难,建议总共用时50分钟。即使是最基础的学生,也最多最多55分钟,平均一道题是2到4分钟。
今年是新高改革的第一年,我预测今年的选题题不会很难,所以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前面所说的AB类的策略,来进行应对。我们做完选填题就涂卡:2分钟,把这个事情,我们给它提前完成。
新高考现在是5道题答题,对于基础的学生,我的建议是前面三个大题,10+15+15=40分钟左右的时间,后面的压轴题,看你能不能把第一问做出来,20分钟。如果基础再薄弱一些,我们前面三个大题顶多50分钟。
对于中等学生,前面三个大题35分钟,后面两个压轴题25分钟。对于拔高学生,我们就要适当提点速,前面三个大题30分钟,后面两个压轴题35分钟。对于基础和中等的学生,题正确,以及漏题或错答的情况,前面3个大题要争取多拿分。如果这道题有思路,可以一直往下写,但尽量不要超过上面的总时间。如果这道大题思考了3-5分钟还没有思路,可以先跳过,可以先做后面的大题,至少争取把5道大题第一问都做出来,把第二问能写的都写上去。
即使不会写,立体几何可以跳步答题,圆锥曲线、联立韦达定理都走一遍,然后导数求导因分解,把会写的都写上去。
最后还是非常建议大家能够留10分钟左右的时间来检查的,重点检查基础题和中等题的答案是否正确,还有有没有漏题和错答的情况。
上面就是给同学们在考场中的时间策略和分配的总结了,建议大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的总结思考,把时间分配写一写,哪个时间段要完成哪些,把时间点落实到纸上。高考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最后祝愿同学们都能在考场上发挥出最佳水平,考上理想大学。加油,你们是最棒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