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数学卷子为什么打印不了两张(试卷打印怎么第二面是反的呢)

打印数学卷子为什么打印不了两张(试卷打印怎么第二面是反的呢)

首页数学更新时间:2024-08-26 20:31:10

学生每天有一个数学的限时训练,20分钟。

20分钟不长,但是带来的工作量倒不少:

1.训练前,要出卷。

一天一张,一周五张,一个学期下来,都可以订成一本了。还好备课组有6个人,每人轮流出一周,一个学期也就出两三次,算是解决了。

2.训练时,要到班。

每天一次,每次都要到班管理,这相当于每天多了半节课。另外,很多老师都带两个班,想要兼顾,就得来回跑,如果两个班隔得比较远的话,想想心都累。

3.训练后,要跟进。

学生把卷子做了,总得批改吧?一次改两个班,每个班五十多张卷,每周改五次,这批改量很是酸爽。改完后,总不能发下去就完事,还得评讲吧,所以又得找时间评讲。

有什么办法,可以高效处理限时训练呢?

1.从why开始,

明确限时训练的价值所在

限时训练最大的价值,是提供相对优质的学情反馈。也就是说,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知道,学生掌握了哪些知识,掌握得怎么样。

为什么是相对优质呢?

第一,容量较大。

限时训练有20分钟,足够我们布置5道甚至更多的题目,这点比课堂要好,因为课堂时间本来就紧张,即便挤出点时间小测,也只能做一两道题。对知识众多的数学来说,显然限时训练更友好。

有的人可能觉得,课堂练习也可以反馈学生的情况,其实不然,学生在课堂上的练习,有时会受短时记忆的影响,导致反馈失真,看起来学生什么都会,一考试就废。

第二,纪律保证。

限时训练时,数学老师到班,科代表协助管理,只要严格抓一下,纪律还是有保证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做出来的结果,会更符合他们自身的实力水平。

这点比课后作业要好。很多时候,学生的作业收上来,我都很难有改的欲望。作业的质量参差不齐就算了,关键是我还得分析学生写的答案到底是自己思考的,还是抄别人的。

第三,覆盖面广。

限时训练时,如果没特殊情况,基本上是全体学生参与,这样我们收集的数据就很全面。这点比课后培辅好,因为课后培辅很难召集这么多学生,所以通常只能优先选一些所谓的临界生或目标生来培辅。

有的老师比较“狠”,自行划定一个课后时间,把一个班的学生留堂,做几道题再离开。即便如此,学生的召集也不容易,召集到了,学生状态也很难与限时训练媲美。

有的老师可能会说:“不用限时训练也行,考一次试不就完了!”这正好是我想说的下一点。

第四,代价较低。

你可以跟学生强调,考试是对自己学习的一次检验,但学生会更倾向于把考试当成一次绩效,尤其是大考,因为这意味着老师的奖励,还有别人或自己的认可。

对学生来说,如果要等到考试才发现自己哪里没学好,分数也已经扣了,奖励和认可也没了。

相比之下,限时训练犯错的代价就小得多,哪里错了,及时改正,下一次限时再努力就好。

2.从how落实,

让限时训练融入教学系统

知道了限时训练的价值,还得为它设计一套流程,才能让价值稳定持续地兑现。

一份限时训练卷的处理,我分为五个步骤:

第1步,备题。

先把卷子做一遍,如果写详细过程,尽量控制在10-15分钟完成;如果只是写出解题思路和要点的,最好在5-10分钟完成。

为什么?因为限时训练就20分钟,如果我们自己做都要20分钟,那学生很难做得完。

可是,如果自己做完都要20分钟,怎么办?删掉部分题目,直到合适为止。当然,如果你的学生比你还厉害,请忽略这一条。

做完以后,把题目分为两类:一类是希望学生做全对的题,记为基本题;剩下的题记为进阶题,学生做对了就当奖励,做错了也没关系。

比如这一份限时048,第1、2、3、4、6、7、8和10题为基本题,第5、9和11为进阶题。

标记完后,再做一件事,就是提炼基本题的框架,格式为“问题:条件”,比如这份限时048的第1题:“若x=1是方程x²-4x m=0的根,则m的值为( )”,它的框架是“求某数的值:方程 一根”。

我用幕布来做这件事,一来便于携带和编辑,二来可以随时查询。

至此,备题就结束了,一次要花20-30分钟。

第2步,组织。

组织这件事,就放心地科代表。

每天早上,我会把当天的限时训练卷交给科代表。等限时训练的铃声一响,科代表就发放卷子,然后坐在讲台上,安顿好纪律后,做自己的卷子;时间一到,就提醒每一列的组长回收卷子,收齐后交给老师或拿到办公室。

很简单,是吧?也不是。

首先,科代表起初可不一定能管得住纪律,这时需要我们在背后辅助一段时间。

我通常会站在课室的后面,让科代表放开手脚去管理,如果搞得定,就时不时肯定一下;如果没搞定,就当时先稳住局面,然后私下找科代表商量解决办法。

其次,时间一长,学生容易对限时训练产生倦怠,慢慢地就开始马虎了事,这时需要我们做好思想上的动员。

动员可以从“价值”和“期待”两方面入手。比如我会跟学生说:“很多同学的数学成绩冲不上去,不是难题不会做,而是基础题丢分太多。限时训练的一个作用,就是帮助我们提高基础题的得分率。所以,希望大家努力把每一次限时做到全对,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里应 外合”,才能习惯成自然。

第3步,批改。

起初,我老老实实地批改、算分,发现等改完两个班一百多张卷子,一节多课没了。

现在,批改同样多的限时卷,我不出半节课就能搞定。

怎么做到的?秘诀就是简化标准,只做判断。

拿到一张卷子,从第一题到最后一题,对的打“✓”,错的画“○”,接着写评价:全部题目做对,记为A ;基本题全对的,记为A;基本题只错1道的,记为A-;基本题错2道及以上的,根据质量分别记为B 、B或B-。

这样,10道题左右的卷子,6秒可以改完1张,一个班50多个人,6分钟左右就能改完。

改完以后,一个班的卷子形成两沓,A类一沓,B类一沓。

第4步,记录。

打印一份含学生名单的表格,把A类的学生,在表格相应位置打“✓”。这样一来,没有“✓”的,就是基本题没过关的学生。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B类的学生不是屈指可数的话,最好始终只记A类的学生。有的人可能觉得,记B类的学生也有同样的效果,其实不一样,因为有时可能遇到学生欠交,那就容易出现“躺赢”的情况。

还记得第1步提炼的基本题框架吗?现在把它打开,逐张翻阅B类学生的卷子,分析错题原因,添加到框架中。

看起来工作量很大,对吗?其实不会,当你分析了十多个学生的卷子后,往往会发现错误也就那么几种类型。

这一个环节做完,大概要半节课的时间。

第5步,跟进。

把处理完的限时卷交给科代表,让他发下去,同时布置任务,要求大家订正做错的基本题,次日上交。

到了第二天,限时卷交上来后,检查基本题的订正情况,订正过关的写个“阅”,放一边;不过关直接放另一边,等待处理。

检查完,拿出第4步用过的学生名单,把写了“阅”的学生,在表格相应位置画“○”。这样一来,没画“○”的,要么是不过关的,要么是没检查到的。

这些人怎么处理呢?相信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方法,但无论如何,最好让这些学生再次订正,直到过关为止。

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学生更愿意认真对待限时训练,因为对他们来说,成本最低的方式,就是努力把基本题做好,这样订正就会更轻松。

基本题搞定了,进阶题怎么跟进呢?

找个时间,批量评讲限时训练卷。每讲一张,都直奔里面的进阶题,引导学生打开思路,自己学生这时的注意力也会相对集中,因为每一道题都比基本题有难度。

讲进阶题的同时,如有必要,可以结合基本题,跟学生列举自己总结的错误,这也不难,只要拿出手机,点开上面第4步完成的基本题框架,就可以查看了。

5个步骤,让每一份限时训练卷都能得到充分的处理。

最后的话

如果仅仅是想把这项工作对付过去,办法还是有的:

把这20分钟用来讲课,教两个班的话就轮着来,这样一能加快教学进度,二能减少批改的数量;

自己改不过来,那就交给学生改,一个学生改的太累,那就安排一个组的学生批改,还改不过来,干脆让学生交叉批改,从此不再为批改而烦恼;

再“狠”一些,前18分钟让学生做卷子,后2分钟集体核对答案,必要时适当评讲,完了收上来检查,这样连批改的功夫都省了;

......

上面的这套流程并没有减少很多时间和工作量,但是它最大的好处,就是让我更全面精确地了解学生的情况,从而做出调整。从这个角度看,性价比还是不错的。

关于限时训练,你有什么好的做法呢?欢迎留言,期待你的妙招!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