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梁山县期中高一考试数学卷子(2024高一下市统考数学试卷)

2024梁山县期中高一考试数学卷子(2024高一下市统考数学试卷)

首页数学更新时间:2024-08-24 10:56:51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上册语文试题

(总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运用(共27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鲜妍(yán) 褴褛(lǚ) 冠冕(guān) 矫揉造作(jiǎo)

B. 箱箧(qiè) 娉婷(pīng) 承蜩(tiáo) 强聒不舍(guō)

C. 汲取(jí) 箴言(zhēn) 解剖(pōu) 大发雷霆(tíng)

D. 宽宥(yòu) 瞥见(piē) 恪守(kè) 成吉思汗(hàn)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D.成吉思汗(hàn)——hán。

故选D。

2.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歌舞《神州门神》附庸风雅,将传统美、力量感与新潮流演绎得淋漓尽致。

B. 我们中学生应多读一些文质兼美、底蕴深厚的文章,从中断章取义,反复斟酌。

C. 在海洋深处,还有许多未被我们探索和利用的海洋资源,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

D. 国庆假期,我们一家人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万里征途》这一电影中的故事情节。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A.附庸风雅:旧指官僚、地主、商人为了装点门面,抬高身份,结交知识分子,装做文化人的样子。该成语褒贬误用,使用有误;

B.断章取义:不顾文章或讲话的原意,孤立地取一段或一句的意思。该成语褒贬误用,使用有误;

C.不言而喻:用不着解释就可以明白。使用正确;

D.津津乐道: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该成语和“谈论”意思重复,使用有误;

故选C。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随着《经典咏流传》等文化节目的热播,激发了大家学习古典诗词的热情。

B. 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中,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发展、生存和凝聚的动力。

C. 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科学健康地参加体育锻炼。

D. 前不久,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劳动课程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

A.成分残缺,缺主语,去掉“随着”;

B.语序不当,将“发展、生存和凝聚”改为“凝聚、生存和发展”;

C.搭配不当,两面对一面,去掉“是否”;

故选D。

4. 第四小组负责设计班级纪念册《恰同学少年》,为三年的青春时光留下一份永久的纪念。请你仿照下面示例,为纪念册再设计两个栏目。

栏目一:班级档案——介绍班级每位同学的个人信息。

栏目二:时光剪影——选取若干反映三年初中生活的照片,配上精彩的文字解说。

栏目三:__________。

栏目四:__________。

【答案】 ①. 班级故事——汇编能反映三年来师生、同学之间真挚情感的典型故事。 ②. 毕业寄语——分组收录老师和同学的毕业赠言。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活动设计。围绕“班级纪念册《恰同学少年》”设计。

示例:岁月如歌——记录三年来师生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班级日记——汇编三年来班级大事。

5. 【抒“诚信”之怀】

一位同学在活动中写下了感言,请你再仿写一句。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的立身之本:诚信是石,失去它就无法筑牢人生的根基;诚信是火,失去它就无法锻造高尚的灵魂;_____,_____。

【答案】 ①. 示例一:诚信是光 ②. 失去它就无法照亮阴暗的角落;诚信是水 失去它就无法滋润心灵的家园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阅读题干可知需要围绕“诚信”仿写语句,采用的句式是“诚信是……,失去它就无法……的……”。

示例:诚信是灯,失去它就无法照亮前行的路途。

6. 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读书可见作者心胸气魄,有助于修养心性。读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从“人有悲欢离合,①______”,可见作者乐观豁达的胸襟;读欧阳修《醉翁亭记》,从“②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可体味作者寄情山水的情怀;读张岱《湖心亭看雪》,从“③______,上下一白”寥寥十余字,一片冰雪世界,可见作者不随波逐流的高尚品质;读《桃花源记》“中无杂树,芳草鲜美,④______”可以看出陶渊明的向往;读柳宗元《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⑤_______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可以品出柳宗元的空灵孤高;而读范仲淹《岳阳楼记》,从“⑥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可见作者的忧国忧民。

读书可以引起我们无限遐思: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⑦________,⑧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一片爱国爱民之心激起我们无限感慨;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⑨_____,⑩______”,触动我们的心弦,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启迪我们面对困难要乐观进取,积极向上。

【答案】 ①. 月有阴晴圆缺 ②. 醉翁之意不在酒 ③. 天与云与山与水 ④. 落英缤纷 ⑤. 皆若空游无所依 ⑥.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⑦. 安得广厦千万间 ⑧.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⑨. 沉舟侧畔千帆过 ⑩. 病树前头万木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古诗文名句。默写古诗文名句,要根据上句写出下句,根据下句提示写出对应的上句,理解性默写要根据题干提示默写对应的句子。如⑨⑩句要默写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触动我们的心弦,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启迪我们面对困难要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诗句,应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本题注意“厦”“庇”“畔”“颜”的正确书写。

名著阅读。(7分)

7. 名著阅读。

阅读整本书,既要有整体观照的意识,又要进行主题式学习内容聚焦,因此班级开展了对《艾青诗选》和《水浒传》两本书的探究活动,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以下题目。

(1)艾青的成名作是《_____》,20世纪30年代,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____和____。

(2)《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棚棚如生的人物形象。作者在塑造那些粗豪、侠义的人物时,非常注意表现他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如鲁智深和李逵都是脾气火爆,粗鲁的典型性代表,但两者又有所不同,请结合相关情节分析他们的个性。

【答案】(1) ①. 大堰河——我的保姆 ②. 土地 ③. 太阳

(2)示例:鲁智深粗中有细、处事谨慎。如打死镇关西后,一边骂他“诈死”,一边大步走了;李逵则头脑简单,如宋徽宗派人来梁山招安,李逵将诏书扯得粉碎,喊叫要宋江做皇帝,还要杀掉写诏书

官员。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作家作品的把握。

艾青,原名蒋正涵,浙江金华人,诗人。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他的成名作。《艾青诗选》是近代诗人艾青的诗歌选集,他的诗歌通常都富有“五四”战斗精神和饱满的进取精神,20世纪30年代,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太阳”。

“土地”这个意象,凝聚着诗人对祖国以及对大地母亲深沉的爱,对祖国命运深沉的忧患意识。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把这种感情表达地最为淋漓尽致的,是他的《我爱这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这两句诗真实而朴素,却是来自诗人内心深处,来自民族生命深处,具有不朽的艺术生命力。在他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大堰河”就是人民的化身,是中国农民的化身,不仅流露出艾青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热爱,同时还有对他们命运的关切与探索。

“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诗人灵魂的另一面: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在诗人眼中,“太阳”这一永恒主题,是中国光明前途、也是中国必胜信念的象征,它蕴涵着诗人对光明、理想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一时期,写的最好的光明颂有《向太阳》和《黎明的通知》。《向太阳》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歌颂了抗日解放战争给民族带来的新生,揭示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方向,寄托了诗人对光明、理想的热切追求。《黎明的通知》则是以一个更加乐观、明朗的调子宣告着新时代的来临。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水浒》人物个性的把握,注意分析他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它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是一部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鲁智深和李逵两人,都是脾气火爆,粗鲁的典型性代表,但两者又有所不同。

相同点:爱憎分明,刚爽豪迈,见义勇为,扶危济困,嫉恶如仇。

不同点:鲁智深粗中有细,做事前有思考,有分寸。李逵比较莽撞,做事欠思考,常常因为鲁莽而做错事。

示例:鲁智深打死镇关西时,边说镇关西诈死边跑,粗中有细;假扮新娘抓周通,却在桃花山发现李忠和周通小气,就搜了钱财自己下山走了,是聪明人;后来听潮坐化成佛,表示其是有大智慧的人。李逵在劫法场救宋江时,杀得兴起不撤退,容易冲动。遇到李鬼受其恭维两句就放走虚荣心爆棚,接母上梁山却把瞎眼老母丢在深山老林去取水智商堪忧,宋江找李师师谋求诏安,其他人都不动,他却大吵大叫。

二、阅读欣赏(共43分)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意象巧妙。这首诗用“人间

四月天”来表达美好的情感,用轻风、云烟、星子、细雨、百花、圆月、白莲等意象渲染刻画,细腻而韵味无穷。

B. 动静结合。作者运用云烟缥缈的轻柔表现四月天的静,同时用吹着的风、闪动的星子和洒在花前的细雨点,勾勒出四月天的灵动,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C. 巧用修辞。大量采用拟人、排比手法,如“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并用倒装句式,使作品具有浑然天成的音乐节奏,音韵优美,朗朗上口。

D. 多感官描写。对四月景色的描写,视觉上有“一树一树的花开”,听觉上有“燕在梁间呢喃”,触觉上有布满空间的“暖”,立体丰富,带给读者多重感官冲击。

9. 选文语言清新含蓄,生动形象,试任选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案】8. C 9. ①语言画面感强,意蕴丰富。比如诗人用“鲜妍、鹅黄、绿、白莲”这些明亮温暖的色彩,巧妙地运用色彩的象征意义,展现出温馨柔媚的画面,带给读者审美的愉悦感受。②动词贴切。运用“点亮”“闪”“点洒”等动词,生动地描写出春天景色灵动的美。③语言形式上的建筑美。形式变化多样而又不失匀整与和谐。④巧用修辞。以“四月天”为喻,如对四面风的描写,一个“笑响”,一个“点亮”,由听觉到视觉再到感觉,赋予抽象的风以灵气和生命力。⑤语言对称和谐,富有音乐美。诗歌为了抒发深沉浓烈的爱,句式结构基本相同,形成复沓,构成对称,讲求格律和谐,节奏明快,读来朗朗上口。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意象、意蕴和主旨情感。

C.有误,应该是大量采用比喻、排比手法。

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特点的赏析。

林徽因的诗如其人,宛如一阵清新的风,既不甜腻,也不灼热,温暖而纯净,绵软而轻柔,极富女性的细腻与深情,让人从心底感受到一种愉快和舒适。这首《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更是新月派诗歌诗美原则的完美体现,整首诗音律和谐,具有丰富的想象感和意境美,语言讲究节与节的匀称、句与句的齐整,无论是表达意蕴还是文章结构都别具一格。

通过“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的内容可知,《你是人间四月天》这首诗的语言,画面感极强。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色彩的象征意义,且以温暖的组合展示温馨柔媚的情调。在这首诗中,直接展示色彩的文字有“鲜妍、鹅黄、绿、白莲”,我们对这些色彩进行光谱分析会发现,它们给人类视觉所造成的印象都是明亮的,都与人的温暖的心理感受相关,带给人们一种稳定的、甚至慵懒的感受,按照心理分析来说,则是一种温润的美感。

通过“点亮、春的光艳、云烟、黄昏、星子在无意中闪、夜夜的月圆、水光浮动”的内容可知,作者采用了跳动的笔法,也就是说于变化中、动作中展示色彩,在这些词语中,我们仔细体味就会发现,它不是静态的描摹,而是放在动态的、变化的背景中来挥洒,有点像绘画中的晕染,漫出纯粹色彩的边界,正是在那模糊之处,美感油然而生。

这首诗的魅力和优秀并不仅仅在于意境的优美和内容的纯净,还在于形式的纯熟和语言的华美。诗中采用重重叠叠的比喻,意象美丽而丝毫无雕饰之嫌,反而愈加衬出诗中的意境和纯净,在华美的修饰中更见清新自然的感情流露。在形式上,诗歌采用新月诗派的诗美原则:讲求格律的和谐、语言的雕塑美和音律的乐感。这首诗可以说是这一原则的完美体现,词语的跳跃和韵律的和谐几乎达到了极致。

(甲)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乙)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选自《醉翁亭记》

10. 解释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③日出而林霏开:

④微斯人,吾谁与归:

11. 甲文写登楼所见,乙文写登山所见。除此之外,两段文字所写有何不同?

12. 从《岳阳楼记》全文来看,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答案】10. ①日光;②景象;③散(或“散开”);④如果没有

11. ①(甲)文是写水景,(乙)文是写山景;②(甲)文写了朝暮之景,(乙)文既写了朝暮之景又写了四时之景;③(甲)文写景突出其阔大壮观,(乙)文写景突出其秀美多变。

12. 以国家兴亡为己任,不忘自身对国家之责;胸襟阔达,不以一时一地之境遇产生心境的起伏;不计私利,不在意个人得失。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理解。

①句意为: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晖,日光;

②句意为:这就是岳阳楼

雄伟景象。观,景象;

③句意为: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开,散(或“散开”);

④句意为:如果没有这种人,我与谁一道归去呢?微,如果没有。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根据甲文“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内容可知,甲文主要写的洞庭湖的水景。其中“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的内容有早上的景色,也有晚上的景色。根据“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的内容可知,突出了洞庭湖的壮阔。

根据乙文“山间之朝暮”和“山间之四时”的内容可知,乙文主要写的是山中景色,其中“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写了朝暮之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写出了四时之景,根据“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的内容可知,乙文突出表现了山景的秀美。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情感的理解和分析。

根据《岳阳楼记》的内容分析可知,作者在列举了悲喜两种情景后,笔调突然激扬,道出了超乎这两者之上的一种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动,因物悲喜虽然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古代的仁人,就有坚定的意志,不畏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不改,“进亦忧,退亦忧”,这似乎有悖于常理,有些不可思议。作者也就此拟出一问一答,假托古圣立言,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可见要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要心怀天下,忧国忧民,同时,要心胸豁达,不因外物喜悲,不计个人得失,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点睛】参考译文:

(甲)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衔接远山,吞没长江,流水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乙)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①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②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冀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我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敬业与乐业》

13. 选文中作者阐明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请依据提示,完成选文论证思路的填写。①_________②业有什么可敬的③______

14. 文中画线句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具体作用是什么?

15. “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按照作者这一标准,请从你身边举一个例子并加以短评。

【答案】13. ①. 我们要敬业; ②. 解释什么是“敬” ③. 怎样做才是“敬”。

14. 道理论证 引证。引用曾文正的名言,有力地论证了敬业的重要性。(或论证了不敬业的危害,从反面论证了敬业的重要性。)增强了论据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15. 示例:看大门的尹师傅每天起早贪黑,不怕苦、不怕累,总是满怀热忱地认认真真做好自己本分以内的事情,这种脚踏实地,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论证思路。

根据第①段“第一要敬业”“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可知,首段先明确“要敬业”,进而通过引用朱熹的名言来引出对于“敬”的解释;首段“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论述业有什么可敬的;第②段“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论述怎样做才是“敬”。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作用。

画线句中“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是曾文正所说的话,为道理论据,运用了道理论证法;联系后文“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可知,不敬业就会把事情做遭,害了自己,论述了不敬业的危害,从反面论证了作者的观点,有力地论证了敬业的重要性,使论证过程更具说服力。

【15题详解】

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能结合文章内容联系实际谈出感受,语言简洁即可。要围绕“热爱自己的事业,干一行,爱一行,不蔑视普通职业,尤其是体力劳动”的角度加以评价。

示例:路边修自行车的赵师傅,天天早晨八点就到了学校拐角的路口,认真对待每一个来修车的人,不管是刮风下雨,从来没有歇息的时候。他总是说,万一有学生的车子坏了。他们怎么回家呢?我要帮着修好。他不怕脏,不怕累,无论自行车出的是什么问题,他都能修好,他把修自行车这一行做到了圆满。他这种认真的敬业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父亲的车

①父亲是位爱车之人。

②那年,我五六岁,一天下午,正在家属院和小伙伴们撒欢儿,父亲突然出现了。他神秘分兮地把我叫过去。“跟爸爸去看一样好东西!”他眼中的兴奋瞬间感染了我。我马上蹦跳着跟在他的身后。

③一走出家属院,我便惊叫起来,在我面前立着一个神气活现的“大家伙”——一辆黑色两轮摩托车。在 30多年前,这可是稀罕物。父亲笑着,悄悄对我说:“爸带你骑两圈,怎么样?”

④“好耶!”兴高采烈的我,被父亲抱上了车。只见他熟练地发动,踩踏板,随着一阵“嘟嘟”的轰鸣,我“风驰电掣”起来,威风极了。风卷起了路上的黄叶,也扬起了父亲外套的衣襟。摩托车上的父亲衣袂飘飘、神采飞扬,帅极了!父亲带着我,在家属院门口那条四五百米的小路上,来回骑了两圈,之后便急忙抱我下来,一溜烟去还车了。车是单位的,被他好说歹说借出来的。

⑤这个“秘密”当天晚上还是到了母亲耳朵里,她狠狠地批评父亲:“你哪里会骑摩托?还敢带上孩子!她那么小,出了事怎么办?”

⑥父亲此后再也没有骑过摩托车。记忆中,他骑着一辆带横杠的男式自行车做了很多事:给家里换煤气罐,帮外婆买面、买米,周末载一家三口上公园……最重要的用途,当然是每天接送我上学。

⑦我上初中不久,父亲的自行车被偷了。那时候丢一辆自行车,可是件了不得的事,亲友们纷纷来问询。 父亲笑言道:“车被人借走了,还不打算还,算啦,借他骑着吧!”众人听了大笑。

⑧自行车被偷后,父亲便没有再买。没过多久,父亲有了另一辆车:三轮大板车。这种车可载人,可载物,但是特别沉,不好操作,手和脚都得用力,就算一个年轻汉子,骑不了多久也会满身大汗。而中年父亲开始蹬着它载客了。做了快二十年国企职工,他和母亲双双下岗,以此谋生。起步价一元;城区小,花两元就能跑遍。父亲就这样一单一单地接,一元一元地赚,每天一身臭汗。生意好时,一天能赚十几元。父亲原本肤色白皙,就是在那个时候晒黑的,再也没有白回来。

⑨就在那时,父亲和他的三轮车又让我“威风”了一次。

⑩在我家乡赤峰,有一条贯穿城区的河,叫英金河。我上初二那年,英金河发大水。我每天上学得经过的西大桥,上下桥处汪起了两池水,最深处可没过一个成年人的胸部。那几年,小轿车刚开始多起来,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我亲眼看见,小轿车呼啸着冲进水中,然后在最深处哑然熄火。于是,西大桥前后,都有好几辆抛锚的小轿车。人如果要走过桥的话,“湿身”更是必然的。

⑪不巧的是,那几天正赶上期末考试,我既不能迟到,更不能“湿身”。父亲说:“好办!咱有三轮车怕啥?”于是,我和几位小伙伴便成了他的“乘客”。水塘中三轮车稳稳当当,水深处虽然能没过大板,可我们只要把腿抬高,便不会弄湿。父亲骑三轮车载着我们,浩浩荡荡地过了桥,又在众目睽睽之下穿过抛锚的小轿车,威风凛凛地过了水搪。完美!我心底升腾起一股豪迈来。那次考试我拿了第一名。

⑫后来,父亲和母亲用三轮车做起了小买卖,靠做小买卖的收入,供我读完初中、高中,上了大学。我上大学那几年,也是我家乡变化最快的几年:英金河上架起了新桥,河两岸幢幢高楼平地起,街面上出租车换下了三轮车……

⑬我研究生毕业来到上海,工作几年后,生活安定下来。父亲和母亲退休后,相继过来同住。父亲快到六十五岁的时候,我换上了像样的公寓,搬进了新社区。面对着新环境,父亲又喜滋滋地筹划起来。一天,他悄悄同我商量:“我想买辆新车,买菜用。”“好啊!买电瓶车?”“当然好!”在我的力主下,我们在车行选了最好的一辆电瓶车,从外观上看,像极了摩托车。

⑭取车那天,父亲开心极了,硬是拉我下楼,载我在小区里“兜风”。微风吹起了他的衣襟,车上的他依然衣袂聚飘、神采飞扬;只不过,跟30年前相比,青丝已换作白发。父亲的这30年啊,正是国家发展步子最大的时期。下岗、下海,他都赶上了。最难、最苦的活,他也都干过。他就是和国家一起奋斗过来,又日渐富足、自信起来的一代人。所以,每往前一步,他都觉得更好;每一次更好,他在心里都深深感恩。 有一句话,不管什么时候,他都挂在嘴上:“这就不错!”

⑮父亲没有驾照,我想,他这辈子都不会拥有自己的大黑摩托了,但在他的眼神中,我分明看到了幸福和满足。____________。

(《解放日报》选文有改动)

16. 通读全文,根据已有提示,按照文章顺序,依次概括文章写了父亲所做的关于“车”的几件事。

①_____________

②骑自行车服务大家,乐观面对自行车被偷

③____________

④骑电瓶车,载我兜风

17. 下列两个句子,填在文章最后一段的横线处作为全文结尾句,你认为哪一句更适合,说说你的理由。

句一:他手握车把,牢牢地,稳稳地。

句二:他牢牢地稳稳地手握车把。

18.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⑭段画线句“所以,每往前一步,他都觉得更好;每一次更好,他在心里都深深感恩”

理解,并说一说这句话对自己的启示。

【答案】

16. ①. 借来摩托车,带“我”骑两圈。 ②. 骑三轮大板车,赚钱养家(拉客赚钱或做买卖谋生),载“我们”过桥。

17. 句一更精妙。句一把“牢牢地”“稳稳地”放在“他手握车把”的后面,单独成句,更能强调父亲内心的坚定与满足,对生活的淡定和从容(更强调父亲生活乐观、从容),意味深长,更适合作为文章结尾。(使句子具有节奏感,强调突出情感表达,增强语势)

句二“牢牢地稳稳地手握车把”这个语句,语意未尽,似乎话末说完,不适合作为文章结尾。

18. ①表达了对父亲及父亲那一代人努力奋斗、乐观面对困难的赞美之情,对国家不断发展、进步的自豪之情。

②示例: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像父亲那样,乐观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勇挑生活重担,懂得感恩,懂得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空一:结合第③“父亲笑着,悄悄对我说:‘爸带你骑两圈,怎么样’”,以及第④段“好耶”“兴高采烈的我,被父亲抱上了车。只见他熟练地发动,踩踏板,随着一阵‘嘟嘟’的轰鸣,我风驰电掣起来,威风极了。风卷起了路上的黄叶,也扬起了父亲外套的衣襟。摩托车上的父亲衣袂飘飘、神采飞扬,帅极了!父亲带着我,在家属院门口那条四五百米的小路上,来回骑了两圈,之后便急忙抱我下来,一溜烟去还车了。车是单位的,被他好说歹说借出来的”等内容可知,这一部分写了父亲用借来的摩托车带“我”兜风;

空二:根据第⑧段“而中年父亲开始蹬着它载客了。做了快20年国企职工,他和母亲双双下岗,以此谋生。起步价一元:城区小,花两元就能跑遍。父亲就这样一单一单地接,一元一元地赚,每天一身臭汗”以及第⑪段“我和几位小伙伴便成了他的‘乘客’。水塘中三轮车稳稳当当,水深处虽然能没过大板,可我们只要把腿抬高,便不会弄湿。父亲骑三轮车载着我们,浩浩荡荡地过了桥,又在众目睽睽之下穿过抛锚的小轿车,威风凛凛地过了水塘”,第⑫段“父亲和母亲用三轮车做起了小买卖,靠做小买卖的收入,供我读完初中、高中,上了大学”等内容可知,这一部分写了父亲用三轮大板车维持一家人的生计,河水漫涨时用三轮车载着“我们”平平安安过桥。

据此回答即可。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结尾分析。

通过比较句式可知,句一“他手握车把,牢牢地,稳稳地”为倒装句,将“他牢牢地稳稳地手握车把”中的状语提到后面独立成句,是突出父亲当时骑车的状态,从而将父亲骑上新电瓶车的欣慰、幸福和满足感突显出来,表现了父亲淡泊宁静而又坚强自信的生活态度,从而突出了中心。而句二“他牢牢地稳稳地手握车把”放在最后,让人觉得还有下文,作者却未表达,从而心生疑问。做结尾不恰当,所以句一更精妙。

据此回答即可。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理解和阅读启示。

由第⑭段“最难、最苦的活,他也都干过。他就是和国家一起奋斗过来,又日渐富足、自信起来的一代人”“每往前一步,他都觉得更好;每一次更好,他在心里都深深感恩”等内容可知,这里体现了作者对父辈艰苦创业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的赞美,以及对国家日益强大、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由衷感叹。

启示例如: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我们仍然要像父辈那样敢于面对生活中的艰难困苦,用自己的努力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还要懂得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懂得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据此回答即可。

三、写作(共50分)

19. 按要求写作。

生活如诗,岁月如歌,温馨的家园。欢乐的操场,美丽的田野……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一定都有你散落的诗行。教室里你埋头苦学的身影,家庭里你体贴关爱父母的孝行,生活中你想助他人的故事……都是你书写在时光长河里的美丽诗行,梳理过往,你会发现自己真棒!

请以“这里,我写下最美诗行”为题,写一篇文章。

【答案】例文

这里,我写下最美诗行

翻开名为“青春”的本册,如诗般的回忆在微微泛黄的纸张上透着油墨香。我寻寻觅觅着最动人的篇章,忽而翻到一页,不禁惊觉:这里,我写下了最美诗行。

草草杯盘共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仲夏的晚风拂进窗来,在姥姥家的木桌前,我们一大家子围坐,聊家中趣事,谈社会新闻,忆悠悠往事。不时用筷子夹起姥姥亲手做的家常菜,抿入嘴中,虽不惊艳,贵在亲切。我知道长辈们勤俭持家或供养一家老小的不易,便以那些笑话和趣闻,抚平他们紧皱的眉头,化解他们郁愤的心结。长辈们赞许欣慰的目光和放松的朗笑流入我的心底,化作了溢满亲情的诗行。这是我用孝心写就的最美诗行。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下课时间,窗户内外却是一样的人声鼎沸。原来,是教室里的同学们正三五成群地讨论难题,我也是其中之一。我从不留有“后手”,总是把自己的见解一一说明。我一手卷起练习册,一手执笔,一丝不苟地划下题眼,再用清晰明了的语言娓娓道出思路。见身边同学双眉皱得老紧,我便又在草纸上步步演算,直到说明白了方肯罢休。同学们顿悟的模样和感激的话语汇入我的心房,化作了溢满友情的诗行。这是我用热心写就的最美诗行。

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

无数个书声琅琅的清晨,和无数个笔耕不辍的深夜,延续又延续,成了我坚持不懈的无上荣光。曾经纷至沓来的考试测验,铺天盖地的习题试卷,似乎要磨灭我眼中的星光。但是,我通红的中指茧抗下了阵阵疼痛,我乌黑的眼窝抗下了困意潮涌,我便也要抗下那些磨难、那些苦楚。因为,星光不负赶路人,时光不负有恒人。最后,达成目标的喜悦充盈我的心田,化作了溢满自豪的诗行。这是我用恒心写就的最美诗行。

微风卷起书页,吹散了飘渺的往事,可那些最美诗行,总会在岁月的深处熠熠发光。如诗般的青春岁月,永远值得珍藏。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