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卫生学校学生缅怀、纪念遗体捐献者。
山西晚报讯(记者 张梦莹)4月1日是太原市第十三个“遗体捐献纪念日”。当日上午,由太原市红十字会、太原市民政局、山西晚报、太原市仙居园发展有限公司主办,太原市卫生学校承办的以“生命·礼赞”为主题的纪念活动在太原市天龙山仙居园举行,遗体捐献者亲属、志愿者、医学生等300余人聚集于此,共同缅怀、纪念遗体捐献者。
9时30分,纪念活动正式拉开序幕。300余人手拿菊花低头站立在遗体捐献者纪念碑前默哀。人群中,不时传出啜泣声。医学生们面对纪念碑,庄严宣誓:“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感悟对生命的敬畏,感悟医生救死扶伤的责任。
“您用自己的一切,挽救了无数的生命,从此,生命遇见了奇迹!”……10时许,来自太原市卫生学校的学生们正深情诵读着名为《致敬无言良师感恩生命礼赞》的主题词,现场参加活动的人们纷纷手拿菊花低头站立在遗体捐献者纪念碑前,向那些默默奉献的遗体捐献者们致敬。而学生们一声声发自肺腑的尊重与感谢,也让人不由红了眼睛。
遗体捐献者在医学界被尊称为“大体老师”,也叫“无语之师”,他们在生命结束后,以这种特殊的生命教育,传承着奉献精神,支持着医疗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作为一名医学生,张洛雪是第二次参加遗体器官捐献纪念日的活动了,这次,她是一名领誓人,在现场带领全体医学生重温了中国医学生誓词。“第一次参加,我只觉得这是一件伟大的事,但通过一年的学习,已经让我更了解遗体捐献的意义。”她说,“对我们医学生而言,大体老师的意义可能更不一样,我现在更能了解中国医学生誓词中那句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的意义。”而在她的家中,也已经有长辈签署了人体器官捐献的志愿登记。
在纪念园的入口处有两棵树,树上挂满了遗体捐献者家属们对亲人的哀思:“妈妈,安息”“老爸,愿天堂没有病痛,开心快乐每一天”“平安喜乐”“远离疾病”……“我们就是尊重老人的遗愿,希望能支持我们的医疗事业。”作为遗体捐献者的家属,太原市民王女士的眼眶一直红红的。她的父亲是因为疾病离开的,在此之前,老人曾多次表达过捐献遗体的遗愿,王女士都不太能接受。但最终实在拗不过父亲,王女士才在父亲离开前和太原市红十字会取得联系,并办理了登记手续。这几年,她每年都会和家人一起来这里祭奠父亲,也一次次被这些遗体捐献者们的精神所感动,也更加理解了父亲的决定。
市民孟建平是遗体捐赠的受益者之一。几年前,她因为眼睛病变,几乎到了失明的程度,解决办法只有接受眼角膜移植。“我要感谢这些捐献者的付出,是他们,让我重见光明。”孟建平说。
张晓娜是山西爱尔眼科医院的医务工作者,同时也是太原市红十字眼角膜捐献登记接受站的负责人,每年的4月1日,她都会来到太原市遗体志愿捐献者纪念园,与大家一起追思那些遗体(器官)捐献者。“但每一次都有不一样的感触,看着我们纪念碑上镌刻的名字一年比一年多,同时我们临床上角膜移植的手术量也在逐渐增加,这正是大爱精神的体现。”张晓娜说。据她介绍,我国有400多万的角膜盲患者和每年30万的终末期器官功能衰竭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作为医务人员,每次看到患者在黑暗中苦苦等待有人捐献眼角膜,她都感到非常痛心。而自从成为太原市红十字眼角膜捐献登记接受站的负责人后,她自己也在2022年7月19日进行了捐献登记,并为此感到非常自豪。“我也希望更多有大爱奉献意愿的朋友加入到捐献志愿登记者队伍中来,共同营造更加良好的社会新风尚。”张晓娜说。
相关
太原遗体器官捐献登记人数日益增长
遗体捐献协调员田兆渠介绍,从2000年开始,太原市红十字会应逝者及其家属要求,开展遗体捐献工作。二十多年来,这项工作为省城医学事业发展、社会文明的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近年来,太原市红十字会宣传倡导,山西晚报及太原市民政局呼吁协调,太原市仙居园发展有限公司爱心捐赠,于2010年建成了太原市遗体志愿捐献者纪念园,并举行了遗体捐献者纪念碑奠基仪式,从而满足捐献者家属缅怀追思的需要。2011年4月,太原市遗体志愿捐献者纪念碑落成,确定从2012年开始,将每年4月1日定为太原市遗体捐献纪念日。
据了解,通过太原市红十字会捐献的遗体主要用于医学教学和科研工作,器官捐献主要用于器官移植和挽救生命。目前全市遗体(角膜)捐献登记志愿者1541人,人体器官捐献登记志愿者23061人;遗体捐献累计实现358例,角膜捐献实现192例(380枚角膜),器官捐献实现183例、捐献大器官522个;让242名眼疾患者重见光明,使516名器官衰竭患者重燃生命的希望。
太原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介绍,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对遗体器官捐献有了更积极的认识,登记咨询人数日益增长。而他们,也将继续坚守人道初心,做好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的宣传咨询、登记服务、缅怀激励、人道救助等工作,让社会铭记捐献者无私的大爱善举。同时也希望更多的人了解、接受并支持这项爱心事业,为生命接力,传播大爱正能量,弘扬文明新风尚。
山西晚报记者 张梦莹
阳泉7127人登记捐献人体器官(遗体)
山西晚报讯(记者 温丽芳 通讯员 刘俊英)3月30日,由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阳泉市红十字会、阳泉市卫健委、阳泉市民政局联合主办,以“生命·礼赞”为主题的阳泉市2024年“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月”活动,在阳泉圣地人文纪念园启动。
截至目前,阳泉市共有7127名志愿者报名登记捐献人体器官(遗体),完成公民逝世后人体器官捐献45例,捐献大器官133个,捐献眼角膜6对,实现遗体捐献1例,成功挽救了131名器官衰竭患者。
阳泉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会长胡长卿说,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向全社会呼吁继续关心支持捐献工作,树立崇尚科学、移风易俗、尊重生命、友爱奉献的社会新风尚,共同推进人体器官(遗体)捐献事业健康发展,为更多垂危的生命带去希望。
(责编:can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