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主要写给数学不好的中等生
孩子即将上小学、上初中、上高中的家庭
有耐心的、爱学习的父母
班级数学成绩不太好的老师也可以看看
以及天下所有人、、、、、、
真实案例
本人初中高中都在同一个数学老师教导下,这个数学老师是我父亲的朋友,
我当年的中考数学成绩是115分,高考数学成绩是116分,我是文科生,但是我平常的成绩初中每次考试都是八九十分左右,过100分的时候都极少,高中更是每次考试都是80分左右,过90分的时候都极少。
但是我并没有放弃数学学习,一直跟着这位老师学习,接受这位老师的教育理论,也就是我今天要和大家说的这个教育方法,经过我多年实践,还有多年对这位老师多位学生的观察。
这个方法真实有效
通过多年研究,我认为学霸和学渣的学习情况是不值得研究的,学霸毕竟是少数,他们基因良好,骨骼清奇,一看就是学习奇才,取得什么样的成绩都不奇怪。
学渣自我改变动力不足,改造难度大,耗费时间长,除非是亲爸亲妈,甚至亲爸亲妈都不愿意面对他们,老师无能为力,爱莫能助。
所以我们这个福利只给班级中(一个班级五十人)十五名到三十五名的学生,也就是中等生。
这个道理说出来,可能会产生打我的欲望,甚至会摔掉手机,为了你的生命和财产着想,请整理一下心情,
总结起来一句话:
中等的孩子做中等和中等及以下的问题,让学生持续获得学习满足感。
能做到吗?说起来简单,道理都知道,就是做不好!怎么办?
老师:降低对孩子的要求
这一点对于数学老师是特别难的,因为我上了这么多年的学,又教了这么多年的学,各种各样的数学老师见了不少,他们多多少少都有一点强迫症。更多的数学老师是以严谨自居。很多人不会降低对孩子的要求,只会不断提高对学生的要求。所以想要说服老师降低对学生的要求,真的很难。
也正是因为很多数学老师每天都在逼迫学生做各种各样的练习,甚至用威胁的手段,所以导致很多学生从心里是畏惧数学的,而不是喜欢数学。
当然我能理解老师,老师也有自己的无奈,这里不赘述。
家长:放低对孩子的期望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句话绝对不是空穴来风,每个家庭每个父母对于孩子的期望绝对是远远超出孩子的成长水平,但父母最不自觉更不自知。
如果父母能够降低对孩子的期望,真正的从孩子自身的能力水平出发,去给孩子设计人生,相信很多虽然学习成绩并不是特别优秀的学生,走上社会以后同样能够非常优秀的适应很多工作。
不过这样的父母真的是少之又少。
把孩子分类
中等生也是需要分类的,大概有以下几个类型:
- 一:苦学用功型
- 这一类孩子是比较苦的,因为他在心里是比较认可学习,而且也希望通过学习改变命运,也知道自己应该努力学习也是这么做的,但成绩就是不见提升,他的内心非常苦恼,而且常常眉头紧皱,唉声叹气,家长看了也很心疼。
- 这类孩子首先要开导他的心智,让他乐观起来,同时要引导他在学习当中找到兴趣,减少他的做题量,做高质量的习题。
- 二:天资聪慧不用功型
- 这类学生我们叫他猴儿型学生。天资聪慧,领悟力强,对于某个问题的理解可能超越很多学霸,但是基础并不扎实,容易冲动犯错误,不认真。
- 这样的孩子做题量肯定是不够的,但是也不能一味的给他加太多的任务。
- 三:忽高忽低型
- 这一类学生他的成绩有的时候会有一些水分,或者是他感兴趣的部分,能够拿到很高的分数,不感兴趣的部分一分都拿不到,心血来潮能拿高分,心情不顺就拿低分,成绩特别不稳定,而且程序的不稳定,导致情绪也不是很稳。
- 这样的孩子需要有针对性的补强,增强他的信心和兴趣。
- 四:学渣边缘型
- 这类学生是特别危险的,因为已经到了学渣的边缘,成绩接近于崩溃,只靠最后一丝,努力维持着仅有的尊严,再往下滑落几名就是学渣,但是老师和家长还不想放弃他,自己也想学,但就是管不住自己。
- 这样的孩子就要由家长强制他做一些应该做的习题。
- 一:按专题分类
- 其实小学数学是看不出来什么水平的,甚至有很多学生小学数学学的特别好,但是到初中跟不上,还有一些学生小学数学学得特别早,但是到初中突然开窍。
- 所以我们要讨论的是从初中开始,从初中的第1个学期开始,我们就要把问题按专题给学生进行分类,尤其是要细分,把基础问题分得越细越好,而且这个时候给学生的练习时间要稍微长一些,这些基础的问题要让他熟练到被99乘法口诀那样倒背如流。
- 二:按难度分类
- 因为每个地区的数学卷子,它的题量和难易程度不同,所以我们并不能具体统计出到哪个题,就不用做了,如果是老师还好,可以按照难度给同学进行分类,如果是家长的话,最好咨询老师一下,问一问老师,哪些题是属于中等难度的题?我们的孩子只需要把中等难度的做完即可,后面的问题一眼都不要看。
- 三:按照学生兴趣分类
- 在数学学习过程当中有一些孩子对于某块的知识特别感兴趣,对于这样他特别感兴趣的模块,要给他单独建立一个练习题题库,让他反复不断的去打磨,直到他把这块感兴趣的问题,所有的难度的问题都能够轻松驾驭,当然时间我们要把它拉长,用的是初中三年的时间,而不是一个学期两个学期。
- 四:按错误率分类
- 学生在做卷子的时候,或者平常做习题的时候,一定会在某些问题上经常犯错误,作为家长或者老师要把这些错误的习题给学生搜集起来,建立一个错题集,然后按照错误率,由高到低给学生重复练习。
中等生在学习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向学霸学习,因为学霸的学习方式和理解问题的方式和你是有区别的,如果你按照学霸的思路去学习,很可能最后学成四不像,难的问题你理解不上去,简单的问题你无法快速解决这就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经常犯了一个错误。
广大老师和家长一定要注意榜样,不是随便学的,学霸更不是随便模仿的,我们要做自己要寻找自身的问题,通过自身的优势和缺点去解决生活当中的问题,而不是去一味地照搬照抄别人的模式。
我们要走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数学学习之路。
当然还要注意点,不要和学渣经常在一起,因为经常和这些人在一起的话,你思维的方式会变得简单粗暴,没有条理,这对于数学学习来说是绝对没有好处的。
很多中等生还存在一个问题,其实他们在刷题的题量上可能并不逊色于学霸,但是真正能做出效率的却寥寥无几,这是因为很多中等生他们仅仅是在刷题而已,而没有真正的去思考。
有的时候他们把刷题作为一种自我麻醉和自我满足,认为这样做已经是对得起天对得起地,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和父母,但是这样的努力并没有体现在成绩上,而是做了很多的无用功。
所以我们的老师和家长一定要引导中等生。就数学学习这一科,不要每天做太多的习题,可以每天做同一个类型题,5到8道,做三个这样的类型题,最多做二十道题。
如果是在初一初二的话,这个量是足够的,如果到了初三适当的再多加一些,当然还要综合老师给你们留的各种作业。
数学学习一直都是初高中学习的老大难问题,这一科同样也考察着老师和父母的智慧和胆识。
我们应该清晰地帮助孩子认清自己的水平,认清自己的能力,认清自己的状态,通过科学的分类和数据分析,帮助孩子有针对性的补强,在这个过程当中,会不知不觉的提升孩子的自信,提高孩子学习的欲望。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煎熬的过程,并不是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一年两年就能看到效果的,很多家长刚开始坚定不移,过一段时间,无奈放弃。
我们要换一种思维,换一种想法,即使你不这么做,孩子依然是中等生。如果你这样做,孩子有可能变得更好,孩子的学习需要广大父母和老师的付出,希望天下的孩子学习数学不再有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