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试卷改进措施(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质量分析)

一年级数学上册试卷改进措施(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质量分析)

首页数学更新时间:2024-08-19 09:12:03

看了今年高考数学题,与往年题目变化很大,试着做了一下,没有不知道的知识点,题目基本都可以下手,但要做出来需要比较灵活的思维,但基本没有超出高中知识范围的内容。

既然数学采用了新的出题模式,后面如果想在数学上取得合理的成绩,就必须要对这些变化有清晰的了解,并做出相应的对策。

从题量和分值来看,总题量由22道变为19道,总量减小。解答题总分值增加且题目由6道变为5道,但分值由70增加到77,且每道题分值增大。而选择填空减少了2道题,且总分值由80降低为73。因为选择填空偏重考察基础,解答题需要更多的思维逻辑,因而可以看出考察向思考倾斜。

以前一般每个知识点占多少分值以及处于什么位置是比较确定的,比如数列分值占比很低,压轴题和难题一般是解析几何,导数,立体几何这些。但今年压轴最后一题是数列和概率,且第8题是数列和函数结合的题目。第9题和第11题是概率,出现在选择,填空和解答最后一题,无论分值和难度都增加了不少。可见以后无法再用以前的套路了。

从题目看,总体上考察的知识点更符合于课本范围,基本没有偏题和怪题。但是,题目更灵活性,要求思考能力更强。比如第11题,一眼看上去很怪异,但如果不被表面唬住,分析清楚题意,其实用特殊点带入法可以很容易判断A和B是正确的,而用轨迹法也可以列出曲线方程,选项D也可以很容易得到。C选项比较麻烦些,如果时间不够,而且基本多选题最多会有三个选项正确,那选ABD就可以得到6分了。

而18题,第一问很容易,第二问用的中心对称的概念,是很基础的概念,但需要灵活变通一下,因为对称点不是原点。

19题第一问很容易观察出来结果,第二问以m=3可以列举,但要证明m>3的情况,也需要灵活一点,想到后面的14以后得数本身就是等差数列。

可以说,18,19两道压轴题,用到的知识点都很基础,而且每道题的前两问也不算很难,但第三问就很难了,需要有较强的思维能力,且基本没有什么现成的题型可循。

另外,计算复杂度下降了不少,不像以前高考中,比如2023年高考,题目计算量很大,很多学生做不完或由于计算错误失分。

面对这样的试卷,其实学生可以节省很多学习时间。以前为了锻炼计算能力,大量刷题,另外就是为了碰运气,做或者背很多偏题怪题,背很多二级结论,掌握课标不包括的内容,现在都不需要了。可以把时间用在锻炼思维推理能力上,这才是真正有用的,不仅仅对高考,对未来的工作也很有价值。

那么,既然高考以考察思维能力为主,那是不是就不需要熟悉整理题型了呢?

也不是的,就像练武的人,需要从长拳等基本招式练起,学围棋的人需要记忆定式一样,基础的题型,比如导数的参变分离,数形结合,构造函数,分类讨论等,都是很重要的一些定式,是解题中常用的,比如第18题的第一问,就是用参变分离来做的。

围棋定式,武术拳路,都是经过大师精炼出来的重要模式经验,是实践的基础,也常常有机会用到,比如下围棋的时候虽然局局不同,盘面千变万化,但有很多地方会灵活应用定式。解题也是一样,题型是一些重要解题思路的总结精炼,是前人智慧结晶。有很多地方会看到题型应用的影子,如果没有题型基础是很难临场想出解决方法的。但不能死套题型,题型需要和基础知识结合起来,灵活应用于解题。

另外,解题过程,第一步很关键,就是分析题目意图和条件。只有清晰理解了题目在说什么,提供了哪些显式和隐式条件,要求解的是什么,才是接下来第二步,即梳理解题思路,结合条件和方法,此时可能会有些定式题型可以应用。当思路理清后,才是解题并保证不出计算错误。

高考题目,有些就是考察第一步分析理解题目的能力的,比如第11题和第19题,可能有人题目都理解不清楚,或者有的人说题目看不懂,其实就是缺少相关能力。

这个和工作中,当接到领导安排任务,有时候连领导意图或任务到底要干什么都没理解清楚,就跑去执行,那一定会南辕北辙,越做越错。

总的来看,新高考题侧重考察题目理解能力,推理分析能力,降低计算能力要求,避免偏题怪题要求。以前高考为了拉开分差,出些偏题怪题,导致分数要么考的都很低,要么考的都很高,拉不开差距。而这些偏题怪题又变成后面高中同学的研究对象,各种辅导书和培训机构收集很多偏题怪题和二级结论,不但高考能用上的很少,而且对学生能力培养没有什么益处,浪费了大量时间,令很多学生对数学厌恶。家长花了很多钱去培训,培训机构为了快速提分也是填鸭式的让学生背题型,这些都是错误的。

根据新高考数学,学生可以减少大量刷题强化计算,以及练习偏题怪题的时间。要加强知识结构和知识之间联系的整理,同时掌握常用解题思路(题型)。在做题时,加强对题意的把握,加强推理过程运用不同知识点和解题思路解决问题。

对于数学很强的同学,可以加强思维训练,争取拿下压轴题第二三问,可以冲冲140或145,这样有机会以数学优势上985,特别对于语文英语明显弱势的同学可以考虑,多偏数学一些。

对于数学非强项的同学,可以把注意力用在打好基础,掌握基础知识的常用解题方法和中等的灵活应用能力。具体就是放弃18,19题的第三问甚至第二问,争取100分左右的成绩。多分配时间到自己有优势的科目,更有性价比。

新高考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老师善于引导学生思考,提升学生组织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对于培训机构,再不能像以前那样灌输题型,背二级结论来提分了,家长也很难指望靠课外培训来提升数学成绩了。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