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更新的月考试题和这一篇更新的卷子考试时间相差了一周,个人感觉学生多见一些题型还是有好处的,本张试卷题目难度适中,具体分析如下:
一、填空
1、(1)一节课义务教育阶段一般都是40分钟,后边课间休息10分钟,再加上10分钟就是一小时。最后一空容易出错,个别学生理解为课间10分钟再加上50分钟为一小时。
(2)货车的载重都是吨,最后一空是相距55千米,一般两地的距离或者速度都是以千米为单位。最后一空易错,个人认为是学生对相距这个词语不太理解导致。
(3)人的身高一般是一米多少厘米,或者一米多少分米,或者一百几十几厘米。小学生的体重一般都是几十千克。最后跑步不管是50米还是100米都是多少秒。特别是跑步时间单位的问题容易出错。
2、一吨是1000千克,1000千克里边包含四个250千克。操场一圈400米,两圈半是1000米,但是最后那一空问的是跑了两圈还有多少米,部分学生审题不认真容易把“半圈”填写在括号里边。
3、计量较重的或者大宗物品用吨作单位,一般的物品通常用千克作单位,计量的比较精确是用克作单位,这一题可以这样理解。
二、判断
1、题目打印错误,应该是秒针从数字3到9。这一题是对的,9减3等于6说明秒正走了6大格,所以是30秒。
2、错的,一秒不可能写20个字。
3、错的,一袋盐500克,两袋是1000克,也就是一千克,不是一吨。一吨是1000千克。
5、20千米的路程步行是不合适的,课本上练习有类似的试题,人步行1千米大概15分钟,20千米就是300分钟也就是也就是5小时,半天了都,这种情况是不可能的。
三、选择
3、把一根2米长木棍锯成四段,也就是除以4,但是2不能除以4,所以把2米转化成20分米,除以4也就是5分米。这个一般不会出错,但是如果问的是锯几次就不一样了,你这样理解,把木棍分成两段锯一次,分成三段锯两次,规律就是分的段数比锯的次数多一。
4、易错题,一般我们都知道多了加法,少了减法,但是不全是的,这一题问的是600比谁多240,说明600是最大的数,那就是减法了,可不是加法。
四、计算
看准了,等号就是直接计算。约等号就是估算,记得估算时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如果是列竖式要看清是否验算。另外就是验算时是都要验算还是个别需要验算。
五、应用题
2、上一篇已经讲过了,应用题如果就最后问时出现大约这两个字,那么就需要用约等号。(也就是大约这个词语只出现了一次用约等号,不用等号)如果一个应用题当中大约这个词语不止出现了一次那就不能用约等号了,用等号。
这一次题前边说一本书大约4毫米,后边又问一共大约多少,很明显,大约这个词语出现了不止一次,所以用等号。
3、(2)付了800元找回90元对吗?这个题不难,难的是格式该怎么写,应该是先求出一套桌椅的价钱,然后800减去总价钱看是不是90,很明显不是90,所以找回的钱数不对。
4、很明显,题中大约这个词语出现了不止一次,所以用列算式时用等号。和第二题道理一样。
5、关于超载问题,比如货车,如果货车的载重最大的5吨,那么装的货物不能大于5吨,大于5吨就是超载。如果是货车装着货物过桥,那么货车拉的货物的重量再加上货车本身的重量,然后和桥的最大承重做一个比较,如果大于桥的最大承重那么车就不能过桥。
六、动手操作
1、在测量时一定要规范,因为题目本身就是以毫米作单位。稍有不慎就会出错。
2、(1)画线段时注意,线段两段要有明显的端点。然后在线段下面写上线段有多长。
(2)易错题,题目要求画的是比一分米短5厘米的线段,意思就是所画的线段长度是5厘米,在画完线段后在线段下面写上5厘米,而不是“比一分米短5厘米”这些细节要注意。
关于本张试卷的分析就到这里了,喜欢乡下小河的可以把乡下小河推荐给你身边的同学和家长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