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难题数学试卷(二年级数学题试卷不带答案)

二年级难题数学试卷(二年级数学题试卷不带答案)

首页数学更新时间:2024-07-19 04:22:10

最近两年,教育改革力度越来越大,不仅体现在教材版本和教材内容的更换上,也体现在考试内容和类型的更改上。教育部一直号召改变应试教育的弊端,减少死记硬背知识的考察,增加联系实际生活,解决问题的问题。而这样的题也最考验学生们的思考问题的能力。

拿小学二年级数学来说,做题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难题,有的连老师也疏忽了题目中隐藏的条件。

如下图所示第5小题,“美美邀请7个好朋友到家里做客,她打算为每人准备2杯果汁,她应准备多少杯果汁?

虽然是一个小小的填空题,但全班同学几乎全军覆没,就连老师也认为准备14杯果汁是正确的,直到一个小朋友问老师,“美美请7个好朋友喝果汁,那么美美喝不喝果汁呢?”老师听到这个问题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么一个小小的填空题中却暗藏陷阱,美美作为主人当然也应该陪着喝果汁,因此应该准备16杯果汁才对。

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老师带领8名同学去划船,船票每人5元,共需要花多少钱?

显然此题也要把老师加进去,应该是共需要花“5*(8 1)=45(元)钱“才对。但很多孩子在没有大量做此类题时,很难想到这一点。

去年二年级升级考试,也出现了一道类似的题:二(1)班李老师带52名同学去公园划船,公园里有大、小两种船供游客租用。大船每条坐9人,小船每条坐7人。(1)如果都坐大船,需要租几条船?(2)如果都坐小船,需要租几条船?

此题的关键也在于,坐船的人中应该包括老师,坐船人的总数应该是“52 1=53(人)”再用此数却除以9或且除以7,来决定需要租船的条数。但是,很多小朋友都忽略了“老师”,只关注题目中出现的数字,如下图所示,这个小朋友就是因为没有加上“老师”而造成全题错误。

从孩子做此类题的错误率特别高的实际情况来看,真正头脑灵活,能通过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生并不多,所谓的提分秘诀不外乎多做一些此类题型,让孩子们在看到此类题型时能迅速发现其中隐藏的条件。

眼看着期末考试就要到了,小徐老师所在学校小学部老师为了提高孩子们灵活思考问题的能力,归纳了几类和实际生活联系较紧密的数学题:

一、排队求人数问题:

要想让孩子弄清“排队求人数”问题,就得先让孩子明白什么叫“方队”,方队即每一行的人数和每一列的人数相等,组成的是正方形队列。而长方形队伍则横排人数和竖排人数不相同,排成的是长方形队形。求队伍总人数时,只要求出每一横排和每一竖排的人数,然后相乘就可以了。

如下图所示第1小题,“无论从前往后数还是从后往前数,小明都是第3个”说明这一列的人数是“2*3-1=5(人)”,而“他左边有2人,右边有3人”说明这一排的人数是“2 3 1=6(人)”,因此,这支长方形队伍共有“5*6=30(人)”。

第8小题,排成方队意识着横排和竖排人数一样,因此“比40人多,比50人少的人数只有7*7=49(人)。

第17小题和第18小题和上面两个题的解法一样,求出横排和竖排的人数是正确解题的第一步。

二、种树问题

种树问题要考虑四个角上种的树分别又算每条边上的树,因此如果要算树的总数,要看每条边除了四个角上的树后还有几棵,最后再加上四个角上的树即可求出树的总数。

例如:学校要给正方形操场上植树,每条边上种9棵,其中四个角上各种一棵,一共要种多少棵树?

解题思路在于,四个角上的树包含在每条边上的树木总数中,因此要种树木应为:“(9-2)*4 4=32(棵)”

如下图所示第20题,插彩旗问题和植树问题一样,都要考虑四个角上的彩旗也包含中每条边上的彩旗数目总数中。

除此之外,还有比较简单的单排植树问题,如下图第3、4小题,要注意什么时候用乘法,什么时候用加法等问题。

三、锯木头和爬楼梯问题

如下图所示第15小题,将木头锯成2段,实际只需锯一次,锯成5段需要锯4次,因此此题所需时间为:“(5-1)*5=20(分)”。

爬楼梯和锯木头的问题一样,如下图所示第9、10小题,从1楼爬到5楼,需要爬4层的路程。因此爬一层楼需要的时间和爬层数的路程相乘即可。

四、折绳子问题

折绳子问题和锯木头问题一样,折一次成2段,如果折3次后,量得长度是5米,这要绳子的长度应该是“2*2*2*5=40(米)”

原题如下图所示:

总之,虽然我们改革的初衷是提高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独立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大多数孩子来说,他们却对弯弯绕的题型束手无策,甚至有些同学读懂题都很难,更别说做对题了,而这种改革无疑是又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