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国高考数学乙卷试题,以高考评价体系为依托,重视数学本质,突出关键能力、理性思维、数学应用、数学探究、数学文化的引领作用,关注核心素养。试题不仅展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紧密联系社会实际,设计真实的问题情境,呈现鲜明的时代特色,而且整个试题对接课程标准,把握时代精神,落实立德树人。试题整体结构稳定,稳中有变,灵活开放,适度创新。试题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 试题结构稳中出新,大题布局动态调整。
2021年的高考数学,大题在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结构布局及考查难度进行了动态调整,考查学生灵活应变的能力和主动调整适应的能力。如将三角函数大题换为数列大题,在意料之中,将位置推后至19题,结合前n项和等综合知识考查等差数列的证明、求通项公式,灵活度有所增加;概率统计题目位置提前至17题,考查数据分析及应用,难度较往年有所降低;导数题目位置提前至第20题,考查极值问题和不等式的证明,考查形式有所变化,难度持平;解析几何大题作为压轴题出现在第21题的位置,以抛物线和圆为载体,考查面积的最值问题,改变了多年以椭圆为考查载体的状况,这是今年的一大变化,同时难度增加。
二、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注重数学应用能力。
第17题概率统计大题,以芯片生产中的刻蚀速率为原型,要求根据新旧两台设备各生产10件产品得到的某项指标数据,判断新设备生产产品的该项指标的均值较旧设备是否有显著提高。试题考查了对于平均数、方差等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通过关注“芯片”这一重大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关心中国科技发展,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数学文化融入,厚植家国情怀。
选择题第9题,以魏晋时期刘徽撰写的《海盗算经》中关于测量海岛高的问题为背景,引入数学文化,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引导坚定文化自信、提升道德品质、厚植家国情怀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实现了“文化育人”的目标。
四、增加开放试题,突出思维能力的考查。
2021高考数学增加开放试题,考查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文、理科填空题第16题,考查三视图问题。题目没有给出一个“几何体”的空间图形,只给出这个“几何体”的正视图(1),配备(2)(3)(4)(5)四个图,让在这四个图中选两个作为测试图和俯视图组成某三棱锥的三视图,答案不唯一,考查灵活性,明显增加了开放性,突出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
五、倡导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
《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要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构建引导考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2021年高考数学试题在引导体育、劳动教育方面,精心设计,如第6题以北京冬奥会志愿者为背景,既弘扬了体育精神,又关注志愿者劳动意识;第17题以生产为背景,加强劳动教育的渗透,可谓独具匠心。
总之,2021年高考数学整套数学试题体现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考查要求,对服务选才、引导教学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也落实国家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全面育人的要求。
编辑:刘昕
,陕西教育报刊社是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陕西省教育厅直属教育宣传职能部门。编辑出版《教师报》《自学考试报》《陕西教育》《新新小学生》《新新初中生》《新新幼儿》等报刊。
投稿邮箱:sxjy_w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