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写了一篇《小学奥数学有余力应该学,只为满足初中和中考需要,没必要报班》,说是讨论要不要报班的问题,实际上更多的是分析小学奥数到底是什么以及学习它有无必要的问题,结果有几位家长给我私信问我自己孩子适不适合学奥数。巧的是这几位家长的孩子课内数学都属于成绩比较不错的,但是一直都很难考满分。
其实一般来说遇到这样的问题大多数会说没必要非得让孩子考满分,关键是把不足找出来解决掉就好等等,但是我能理解父母的想法,并且我其实也是一个希望孩子能够考满分的家长。
而对“满分”的期待其实我也是有我的理由的,而其中最大的一个理由是我认为能够考满分而且能够一直或者是绝大多数时候都能够考满分,说明孩子不仅仅只是知识点掌握扎实,而且他的很多诸如仔细、检查习惯、一遍对的能力(高年级之后可能就没时间检查了)、答题习惯、答题格式、考试经验等很多方面的问题都解决或者处理得比较好。
所以在我看来,“满分”所代表的从来不仅仅只是一个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情况。
进而导致了我对很多人“不在乎成绩”“不在乎满分”等等说法的不认同,这些人表面上看是给孩子们减压、减负,是关心孩子,但实际上我认为你这么想没关系,但是如果你不去帮着孩子朝着满分去努力,那么影响的不仅仅只是孩子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在各种习惯、态度、能力的培养上其实也是耽误了的。
尤其是当孩子已经习惯这样的成绩、方式、现实之后,再想去改变、提升的时候难度就会变得更大。
所以初期,最起码是小学阶段就应该尽可能把这些问题解决好,知识点是不断要学新的,但是很多的习惯、态度、能力则是一通百通的。
回到咱们今天要说的小学数学成绩已经不错了,但是孩子总是考不到满分,家长觉得可能是因为没学奥数的关系这个问题上来。
首先我想说的是不能说小学奥数学习对课内的数学成绩没有积极影响,但是一般情况下正常的校内数学考试难度其实是用不太到奥数的。
即便是那些所谓的“压轴题”“补充题”等,其实大多数地区一般的校内考试包括统考都不会很难,重启了也就是小学奥数入门级的水平,而在没有“小学奥数”这个概念之前,你也会发现有的孩子能做出来,有的孩子做不出来。
这是一般小学课内考试的特点,而且是极其普遍的特点,这么多年我只知道有极个别的学校在过去考过奥数难度的试卷(一张试卷只有20道奥数题)之外,没有学校会把题目考得太难的。
能考到95分以上的孩子,家长要看看孩子距离满分之间的差距到底是问题出在了哪里。
比较常见的几个表现主要是明明都会但是却做错了,例如最典型的就是计算出错。又比如一些莫名其妙的粗心错误——上面写的是个6,到下一步的时候莫名其妙就改成了个9,有的甚至是把原题给改成另外一道题了。
当然,也会有比如计算题、大题都对,但是一些考查基础概念的小题却错了的这种情况。
一般来说对于考试能考这个程度的孩子,我给出的建议不是去学奥数来提高最后这几分的差距,因为奥数解决不了这些问题。而是如我上面所说的关于“满分”除了知识点掌握情况考察之外的其他方面的考察。
其实生活中如果你有接触过一些学奥数的孩子,甚至是学的还是非常不错的孩子,你会发现他们当中会有一些孩子往往都会出现“大题全对小题出错”的问题,而且往往这些孩子在日常的学习中属于比较“活跃”的那种,老师上课的时候他们反应快不说,还比较爱表现自己。
这种性格的孩子他们在做题的时候往往遇到难题时能够做到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非常活跃,但是一旦题目容易了他们就非常容易出现各种“马虎”“粗心”的错误。每次考完之后大都会“望满分兴叹”——明明都会为啥就是不能都做对?
说好听的他们属于“实力满分”,但实际上他们的考试能力是达不到满分的。
对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给出下面几点建议:
1、日常学习中慢慢引导孩子应该如何听课,切勿认为自己“会了”就不听了;
2、如何时间允许,每天坚持计时做一定量的计算题。
同年级的掌握没问题了可以做高年级的。对于频繁出错的问题,该罚就罚,别舍不得,很多习惯不仅靠讲道理是不可能改变的,罚几次就会条件反射印象深刻了;
3、不要过于注重难题的练习。
很多家长总是认为孩子只要能够解出难题就意味着孩子掌握好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数学的基础其实就是一个个的基础概念,学好数学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充分理解并且能够灵活运用这些基础概念。
除了个别天赋好的孩子之外,绝大多数孩子必须得经历过一定量的刷题才能够确保他们更好理解、掌握。因此家长不要看不起一些基础练习。
所以日常再给孩子准备一套配套的同步教辅和一套单元测试卷,前者同步完成,当然,如果你是超前学的可以假期里做完,后者则是阶段性复习时再做做,做的时候一定要计时,就像考试一样对待。
4、关注孩子作业中出现的问题。
不管老师布置不布置“检查”或者“批改”这样的家庭作业,父母都要关注孩子的每天作业,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就是孩子做完了之后你就给孩子检查一下。检查时别只关注对错,对孩子的书写质量、答题步骤、答题格式必须严格要求,如果孩子存在问题很多,别留到第二天等老师说再改,一般经验该我们这种方式绝大多数是改不了的。
所以当天晚上就要让孩子去改,哪怕是撕了重新写也要改,尤其是低年级的时候,撕两次孩子就长记性了——其实他们也不傻,与其写两遍,为啥不一遍写好呢?
如果父母没这个条件或者回家后孩子都睡了等,那么等孩子作业发下来的时候一定要看看,哪怕是周末攒到一起看也要看。把所有问题都汇总一下,让孩子去改,可以协商一下改不好如何惩罚这事儿。
5、每次测试、考试结束后进行试卷分析
能力够的父母就像分析作业中问题一样分析问题并记录下来日后改进。
如果父母确实不懂得如何做的话,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跟孩子的老师就考试卷子再单独聊聊,聊几次其实孩子的问题就都能找到了。
找问题真的不难,甚至你把孩子的试卷发到网上,很多网友一样能够给你分析清楚,关键是如何改问题,这点上小学阶段注重起来就会比后面好太多了——毕竟这个时候的孩子多数情况下还是比较听话的,等到了初中(部分孩子小学五六年级)之后孩子大了就容易逆反,父母说什么就很难听得进去,更不用说去改了。
6、学有余力可以去学奥数
注意这事儿跟解决上面的粗心之类的问题没啥关系。
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奥数的学习锻炼一下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但真的不一定非得去报班学,关于这个问题可以参考一下上一篇文章,这里就不赘述了。
最后还是要“老生常谈”一下,孩子课内学习的一些问题除非是一些确实是因为某些不可抗力导致的跟不上我们可以给孩子安排一些补课,否则几乎是所有的问题都是可以通过调整课内学习的方法而解决的。
最关键的是除非你报天天一对一的补习,否则你去哪找每天都能够关注到孩子的专职老师?但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这样的老师——就在学校里!
所以有问题不要着急先去外面找帮助,可以先跟孩子老师沟通一下,也许你会发现,其实孩子的问题往往没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难以解决,可能仅仅就是只需要我们每天多要求一下,或者是每天多看看、多问两句就可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