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讯 11月17日和21日,峨眉山市九里镇第一小学校数学教研组举行了公开教学集体备课和展示研讨活动。本次组内教研活动分两次进行。活动的主题是:“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习任务设计”。活动环节是:确定主题明确核心任务——个体独研自主备课——小组互研团队备课——个体深研二次备课——公开教学展示。
11月17日,全体小组成员进行了公开教学集体备课,张方俊、刘建丽两位展示教师与全体小组成员围绕活动主题就教学设计、主题体现等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讨论。11月21日进行了公开教学展示活动。
第一节课是刘老师执教的《连加》。为了帮助学生顺利掌握连加的计算顺序,克服学生因为看不见第一步计算的得数而容易算错的计算障碍,刘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了两项措施来完成四个任务:一是在连加计算前安排了一幅生动的小鸡走来的插图,在进行课件演示的时候,着重提醒学生注意观察,促使学生将生动的具体情境转化为抽象的数的运算,为掌握运算顺序打好基础,并让学生用画图的方式生动地反映出连加的意义,在根据意义列出连加算式;二是先让学生通过摆小棒直观进行连加的计算,在算式中用线标明计算顺序,并注上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以此把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变成看得见的数,从而让学生克服因记不住第一步计算的结果而无法连续计算的障碍,帮助学生借助直观理解运算顺序的规则,使学生理解了连加的含义,并为后面的连减和加减混合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连加例题后刘老师安排了教材上的四个题目来让学生进行闯关游戏,其目的在于巩固连加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总之,刘老师的4个学习任务设计分别培养了学生的迁移、建模、抽象和运算等核心素养能力。
第二节课是张老师执教的《列方程解决倍量问题》。他在教学中设计了四个活动:一是创设张老师和夏老师吃汤圆的生活情景引导学生回顾用含有字母式子表示数及数量关系的活动,这是小学阶段解决含有两个及以上未知数的基础,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之一符号意识的重要载体。二是小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依据倍量关系自主采用不同方法设未知数,在小组互助活动中去发散学生思维。三是自主探究活动,学生根据自已判断选择解答方程,让学生体验到设倍数关系中的单位量为X,解方程更方便。四是巩固练习活动,这4个学习任务设计主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符号、推理、模型、应用等意识和运算能力。
在研讨阶段,老师们对学习任务的设计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主要有:学习任务的设计和课内完成不可平均用力,要有重难点的区别对待;设计任务时语言一定要简洁,问题一定要细致,提问不可过大过空不易学生理解;任务的设计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如刘老师设计的“图—字—数”递进式学习任务更利于一年级小朋友理解和使用;对于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如线段图、简洁板书等。
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大家觉得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真正主动参与到学习中,需要大家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组织开展个性化的数学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素材、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丰富数学活动经验。(张方俊)
供图:峨眉山市九里镇第一小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