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新中国建立70多年来,清水河县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辉煌成就,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回首过去,全县各族人民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同舟共济艰苦奋斗,尤其是不同时期不同行业的劳动模范,勇立潮头无私奉献,奏响了一曲曲建设美好家园的劳动赞歌。
孙虎原老师收集整理并执笔撰写了建国以来清水河县省部级以上20个劳模事迹。宣传劳模事迹,目的是继承和发扬伟大的“劳模精神”,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劳动模范事迹连载】(十六)
村民的贴心人
——记窑沟乡碓臼墕村致富带头人樊三小
樊三小,1965年出生,窑沟乡碓臼墕村人,高中文化。
碓臼墕村户籍人口301人,耕地2000余亩。十年前,村民只沿袭传统耕作方式种地,人均纯收入在1500元左右徘徊。于是不少中青年纷纷到薛家湾等地打工谋生。然而樊三小认为,村子坐落在109国道旁,交通便利;土地和年降雨量以及无霜期等自然气候条件在清水河县还算不错。从2008年开始,他在种植小杂粮的基础上开办油料加工厂,走多种经营规模经营的路子。小试牛刀获得了成功,他家收入连年突破10万元。
作为共产党员的樊三小,可不是“自己吃饱不顾别人饿”的人。他和村长商量要用足用好政府的惠农政策:引进种养加信息与技术,发挥农村信贷资金的作用;长远谋划,多修村级公路,普及机动车;平整土地,实现耕作收割机械化;推广旱作农业集雨水窖太阳能滴灌技术;引进优良农作物品种,在三类耕地上种植优质牧草,实行种养结合;试行土地流转制度,让摞荒耕地集中到有种田能力的新式农民手中。
措施制订后,樊三小主动向上级部门汇报。他的想法得到乡政府和农业局等部门的积极支持。从2012年开始,县农业局先后为碓臼墕村平整土地400亩,打集雨水窖208眼,配备了大批太阳能滴灌设施,推广穴播小香米谷地膜覆盖技术。县畜牧局下拨了优质紫花苜蓿种子。恰逢那些年雨水充沛,粮食获得了大丰收,农民人均收入达到5000元,一举跨入全乡富裕村行列。
村民初步尝到现代农业技术的甜头后,不断加大农资投入,县农业局把碓臼墕作为玉米全覆膜滴灌种植重点推广村。村里八十多岁的老人说没见过如此长势的庄稼。同时在樊三小的倡导下,成立了“绿丰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利用玉米秸杆青贮饲料,养殖肉牛200多头,肉羊400多只,全村人均收入达到1万元,碓臼墕成了全县闻名的富裕村。樊三小决心以合作社为核心,以现代农业科技为动力,改变村容村貌,改善村风村俗,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不管春夏秋冬,也不管自己忙闲,只要群众有困难,樊三小总是竭尽全力帮助。村民樊同堂由于经济问题,春耕季节买不回化肥,他二话没说,立马将自己的化肥送去;樊付红在春耕时突然患病不能劳动,他开着拖拉机帮助把地种上;樊二堂病危急需输血,他听到后迅速赶往医院,毫不犹豫地让大夫抽自己的血……他把一个共产党员对父老乡亲的情怀输入村民的心田。
在樊三小的带动下,留守的村民生产积极性很高。如今的碓臼墕村令人刮目相看:形形色色的车辆、各种新型耕作和加工机械迅速多起来;夏秋之际,一道道梯田里的庄稼随风起伏……樊三小成了全乡上下交口称赞的人物。1999年,他被评为清水河县“扶贫先进个人”;2013年,他被评为清水河县“优秀共产党员”;2015年,他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光荣称号。
作者简介
孙虎原,清水河县教育局退休教师,爱好文学艺术,撰写了大量反映清水河地方人文的作品。已出版散文集《年轮上的绿叶》。
【劳模连载】(一)王何
【劳模连载】(二)任礼
【劳模连载】(三)侯三
【劳模连载】(四) 武汉鼎
【劳模连载】(五) 杨阳
【劳模连载】(六)武翠蓉
【劳模连载】(七)刘三满
【劳模连载】(八)邱耀良
【劳模连载】(九)刘三堂
【劳模连载】(十)张军
【劳模连载】(十一)石玉山
【劳模连载】(十二)高保才
【劳模连载】(十三)党浩
【劳模连载】(十四)王忠元
【劳模连载】(十五)乔根善
编辑:董欣
审核:刘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