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数学期中试卷及答案虎山中学

高一下学期数学期中试卷及答案虎山中学

首页数学更新时间:2025-03-07 07:50:13

2022年2月,在山东大厦隆重召开的山东省职工创新创效动员大会上,“高速列车轮对轴箱体柔性加工技术与应用”成果第一完成人、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公司加工中心操作工管益辉,与“多功能电力施工车”成果第一完成人、菏泽市成武县农村基层供电所职工牛德成,携手夺得2021年度山东省职工创新创效竞赛省级决赛的两个特等奖,每人捧回了100万元奖金。4位省领导为获奖代表颁奖。会议规格之高、奖励力度之大、获奖成果之多,近年罕见。

现在,越来越多像管益辉、牛德成等一线职工的名字,从最初的默默无闻、崭露头角,一直到如今“高光”下的的闪亮登场,成为新时代山东产业工人队伍中一个个敢向虎山行的“新面孔”,手可摘星辰的“新偶像”。

这一显著变化,得益于近年来山东省持续聚焦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锤发力与厚植深耕。

2020年,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部署,进一步落实山东省委、省政府《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山东省总工会联合省内高端研究机构,在全国首个系统编制《山东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十四五”规划》,旨在提升“产改”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规划》设定了2021、2023、2025年三个时间节点,5大类、40个具体指标;纵向贯通省、市、县三级,横向涵盖各参与部门具体任务;策划了一系列具有“牵引”作用的激励措施、工作抓手和创新载体,目标、方法、路径一目了然,初步打造全省上下一体推进的“大产改”格局。

2021年,山东2次在全国“产改”有关会议介绍经验,3项做法入选全国“产改”案例汇编,全国“产改”专报35期中山东占5期,列全国第一。精心打造的“劳动竞赛、齐鲁工匠、职工创新创效”三大工程,更是空前汇聚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的磅礴“工”力量,受到各方关注和好评。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全省各级工会组织要进一步总结经验,更好地搭建载体,更广泛地提供舞台,组织动员广大职工持续焕发劳动热情、深度释放创新活力,奋力跑出走向前的‘加速度’,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书写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山东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刘贵堂对记者表示。

千万职工竞相“赛马”

齐鲁春潮起,奋力走在前。2月28日上午,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创新创优劳动竞赛启动活动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举行。今年,山东省劳动竞赛委员会聚焦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十强”产业、“十大创新”,组织开展100项创新创优劳动竞赛,动员组织广大职工当好主力军、建功新征程,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汇聚澎湃动能。同日,全省16市创新创优劳动竞赛同步启动。为贯彻落实山东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部署,配合做好山东省总投资7345亿元的900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山东省劳动竞赛委员会向全省产业工人发出了新年度创新创优的“动员令”。

山东成立由省委组织部、省总工会、省科技厅、省工信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5部门组成的山东省职工创新创效竞赛活动组织委员会,设立推进工作办公室和工作专班,研究出台《山东省职工创新创效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山东省职工创新创效工作评价办法(试行)》,完善责任、对标、考评等配套制度机制。省总工会明确了推进职工创新创效工作的标准,组织开展量化评价,将评价结果与各级工会工作创新发展考核和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考核直接挂钩。在每年开展的新时代劳动和技能竞赛中,紧盯山东“十强”产业,选择80-100个重点工程、重大项目、重点工种,广泛深入持久开展争先创优劳动和技能竞赛,形成重点项目类、技术技能类、创新创意类、工作推进类“四位一体”,开展基层赛、选拔赛、省决赛“三级覆盖”体系,形成国内竞赛、国际交流“双向延伸”新路径。

“无论是在成本、效率、质量,还是生产安全,通过培训和竞赛赋能,鼓励人人都可创新。”山东豪迈集团工程胎生产部创新改善专员姚德忠向记者介绍说。作为全国唯一非公企业“产改”全面试点单位,山东豪迈集团2021年开展各类技能比武198场,参与职工10313人次,477人参加国家、省、市各级大赛,201人获奖;征集创新改善提案55.38万条,创造效益1.8亿元,公司为职工发放奖金920多万元。

近年来,山东共组织动员全省职工3300万人次投身各级各类竞赛,实施职工合理化建议139.2万项,技术革新项目23.2万项,获得专利5.84万项。在2021年10月举办的第七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决赛中的6个单项奖中,山东代表队夺得砌筑类团体第一名、包揽个人前三名的好成绩。

2019年以来,山东省总工会与挪威海员工会、丹麦产业联合工会分别签署了《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备忘录》《友好交流与合作备忘录》,广泛开展与挪威、丹麦、俄罗斯等国外工会的深入交流,不断拓展职工技能培训领域范围。在中挪建交65周年之际举办的中国(山东)—挪威护理技能大赛中,山东选手取得了4金、2银、2铜的好成绩,受到国外同行好评。

匠心“领航”创新

来自太平洋的海风吹来,偌大的码头竟空无一人。目之所及,只有无人驾驶的码头导引车在穿梭,机器人自动拆集装箱锁垫,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毫无刮擦和碰撞。这背后,是中国智慧港口的“拓荒人”——山东港口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的默默付出:7000多个测试案例,十几万次测试,攻克了10多项世界性难题。在青岛港这座大国工匠的熔炉中,继许振超之后,刘恩磊、郭凯、郭磊、张连刚……一串串闪光的工人明星,在这里交相辉映,流光溢彩。

在潍柴,“大国工匠”王树军无疑是“男神”一样的存在。一个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普通工人,竟一路闯进世界高科技殿堂——他独创的“垂直投影逆向复原法”,成功解决了进口加工中心定位精度为千分之一度的NC转台锁紧故障,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和垄断。后有来者,2021年被评为“齐鲁大工匠”、今年五一前夕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潍柴发动机研究院首席技师汤海威,多年来带领团队开展60余项技术攻关、完成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创造经济效益达1.26亿元。

山东将“齐鲁工匠”建设工程纳入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列入各级党委、政府人才发展规划。从2018年开始,每年选树“齐鲁大工匠”10名、“齐鲁工匠”40名,对个人分别奖励5万元、1万元,对其领衔创建的创新工作室分别给予25万元、5万元的经费资助。2021年,“齐鲁工匠”建设工程获评山东省32项改革品牌之一,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总工会主席王东明的肯定。

自“齐鲁工匠”建设工程启动以来,山东共带动各级培育各行各业工匠人才4.34万名,创建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1.31万个,累计开展技术攻关和创新成果18.45万项,创造经济效益317.56亿元。其中,15名“齐鲁工匠”入选泰山产业领军人才(产业技能类),1人获第八届“山东省省长质量奖”,3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获中国专利奖银奖。

“双创”培育职工“院士”

2021年,山东省总工会以“加大对产业工人创新创效扶持力度”项目入选全国第二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为契机,强力推进“职工创新创效工程”,建强服务基地,建好线上平台,建成服务体系,进一步激发全省职工创新创效的动力和活力。

舍得下大力气培养山东“职工院士”,为创新职工加油,为创新创效加力。省总工会、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多部门联合开展的职工创新创效竞赛中,首次参照“山东省科学技术奖”评选办法,遵循“四个一线”即由生产一线技能人才领衔、带动生产一线职工参与、从生产一线发现创新点、创新成果在生产一线转化应用的原则,科学进行成果鉴定。2021年,山东省共层层组织创新竞赛6483场次,参与企业15281家,取得创新成果共177.6万项。经过省级决赛,评选出102项“金”光闪闪的职工创新成果。

以“大手笔”对职工获奖成果重奖,让脱颖而出的“创新达人”既有“面子”更有“里子”。按照特等奖100万元、一等奖20万元、二等奖10万元、三等奖5万元的标准资助,并对特等奖、一等奖成果第一完成人按程序授予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捧得全省创新创效特等奖的高铁职工管益辉,中专毕业进入中车四方股份公司30多年来,始终坚守一线。高铁项目开始实施,管益辉发现轮对轴箱存在加工效率低、返工率高、自主生产率低、检修成本高等问题,尤其是时速300公里以上的动车组轴箱体完全依赖进口。他心里很不服气,借助工会搭建的职工创新创效平台,经过多年潜心研究,“高速列车轮对轴箱体柔性加工技术与应用”重大成果取得成功,让中国“高铁巨人”从此换上国产“膝盖”。目前,该项成果已获25项专利,累计创效4.65亿元。

“震撼,振奋,鼓舞!”6年参加21场国内外焊接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的“齐鲁工匠”、临沂市技师学院焊接一体化教师张富斌,通过电视收看全省职工创新创效动员大会的宏大场面后激动不已。他表示,党和政府的褒奖就是最大动力,自己决心要“择一事,终一生”,“偏毫厘不敢安”,把工匠精神的精髓与灵魂精准传承给他的学生们。

备受鼓舞、豪情满满的基层工匠和一线职工,又何止张富斌一个!

一边选树创新“亮点”,一边打通孵化“堵点”。针对部分职工创新成果因科技含量有待提高、支撑资源不足、孵化转化渠道不畅、制约成果市场推广等“瓶颈”,山东省总工会高起点、高规格打造山东鲁班职工创新创效服务中心,开发建设“鲁班双创网”,开放“双创云展厅”,举办创新讲堂、沙龙、论坛活动等,推动各类创新团队、创新人才在交流互促中“助长”。

“创新创效服务中心的核心功能是对职工创新成果进行聚集评估、跟踪转化,提供政策、金融等方面的服务。”山东省鲁班职工创新创效服务中心主任高兆丽表示。目前,已有800多万名职工用户注册,汇聚3032家高新企业、340名专家人才、159项创新成果、135家专业检测机构等优质创新资源3775个。目前已成功孵化转化12项职工创新成果。其中“多功能电力施工车”已销售安徽等7省、市、自治区共700多台,创产值6500多万元、利税1000余万元。

既“育苗”,也“润土”。自2020年开始,山东省总工会大力开展全员创新企业选树活动,每年培育省级全员创新企业100家,每家给予30万元经费资助,入选企业及企业负责人可按程序申报山东省五一劳动奖,并优先推荐申报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省劳动模范,切实促动企业重视创新、抓实创新、鼓励职工人人创新的内生动力。

目前,山东各级工会组织已培育各类创新企业3200余家,打造市级创新平台550个,为山东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助了一臂之力。(丁秀胤 谭政)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