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初高中的学生家长都会面临一个问题:平时该让孩子用手机去查答案么?
最近有位学生家长咨询说:孩子从初中开始养成了用手机查答案的习惯,遇到不会做的题,就会去用手机查答案,已经产生了依赖性。
但是,家长会上,孩子的老师又说“用手机查答案”是个很不好的习惯,应该杜绝,不会做的可以空着。
然后这位家长就跟孩子商量,商谈的结果是:孩子想在每天10点以后开始用手机查做不出的题目。孩子提出的理由主要有3点:
第一,自己成绩一般,上了高中以后作业变多,难度变大,平时老师有很多题目都不讲,所以,如果自己不做,也不去查手机,那么以后也不可能再回过头来去做这些题目,所以,自己会觉得过意不去;
第二,如果卷子上不做的题目太多,很多老师会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批评,一般来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自尊心都比较强,所以会影响心情;
第三,不会做的题目,虽然平时也想问老师或者同学,但是由于高中课业紧张,再加上自己性格有点偏内向,所以实施起来困难也挺大。
这种情况下,孩子不会,家长又不懂,那么问题来了:到底该不该给孩子用手机查答案?
由于对孩子具体的学习习惯暂时还不是十分清楚,所以先简单谈一谈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首先,第一点,也是原则,就是:没有答案的作业就不要做。
什么意思呢?我们先得搞清楚为什么要写作业?写作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检测我们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果你花了2个小时做了一份卷子,最后没有答案,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做的对还是错,那你这份卷子就基本上是白做了。
写作业的根本目的是“反馈”,就像我们舞蹈练习室里的镜子,如果没有它,你天天只顾着自己在那边乱跳,也不知道自己的动作到底对不对,那怎么可能有所提升呢?
所以,如果有些题目老师不提供正确答案,那么就还不如不做,做了也是在浪费时间。
其次,如果孩子的基础不是很好,就不要刻意追求去追求“完成率”。
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只做比自己平时水平稍微高一点点的题目就可以了,不要盲区的去追求作业中题目的完成数量,以数学为例,如果平时成绩不是很好,那么你就可以直接放弃最后的压轴难题,只做基础题和中等题好了,等以后水平上来了,再去碰难题。
如果是怕“完成率低”被老师批评,而去查答案,抄答案,没有任何意义。学习不是为了应付任何人,我们只需要对自己负责,学习是为了自己学的,不是为了老师或者家长,你多做几道题目或者少做几道题目,对于别人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正如那句话所言:不要假装努力,结果不会陪你演戏。
话说回来,如果孩子已经在努力了,老师完全没有必要因为“作业留空白太多”而去批评学生,毕竟每个学生的情况不太一样。
当然,作为学生,在这一点上也要做好心理调适,老师批评学生的做法有可能不对,但是作为学生,我们要多想想老师的出发点,他们的出发点应该都是为了学生好。
最后,关于该不该给孩子用手机,我的建议是,首先让孩子做好作业管理,作业管理的原则是“像考试一样写作业”,具体的要求是:
作业前先复习,其次是要限定时间,写作业时严禁翻书或者查答案,严禁随意走动,吃零食;然后是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不抠难题;遇到不会的题目做好标记,这点很重要,等到作业全部写完可以去翻书或者是去查答案。
所以,用手机查答案可以,但是一定要做好标记,或者我们可以直接用不同颜色的笔来写,便于以后查漏补缺。
还有就是,查到答案以后,你可以看,但是不能去抄答案,否则很容易产生依赖性,也就是说,查完答案,看完答案以后,你把手机关掉,大脑清空,然后自己重新去做这道题,遇到想不起来的地方可以再去看,一直到自己真正弄懂这道题为止。
最后再提醒大家一点,就是不要盲目的跟着大部队搞“题海战术”,囫囵吞枣没什么意义,平时一定要多注重消化错题,这才是关键,消化一道错题比你做10道新题的学习效果还要好,贪多嚼不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关于错题本的整理和使用,需要的朋友可以看看我以前的文章:
方法不对,努力白费,好方法能够让孩子受益终生!如果大家对系统的高效学习方法感兴趣,推荐大家看看下面的这套《清北学霸学习方法》专栏课程(10节视频课,首节免费,支持在线反复观看)。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先看看第6课(前半部分)和第1课(免费),觉得有所启发,您再下单,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孩子摆脱学习中低水平的勤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