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数学老师盯着我的试卷

当数学老师盯着我的试卷

首页数学更新时间:2025-02-12 09:29:58

"天赋决定命运"这句话,困扰了多少莘莘学子。尤其在农村,一次考试的失利,往往就会被贴上"不适合读书"的标签。回想起那个秋天,我仿佛又看到了教室后墙斑驳的黑板报,和粉笔末在阳光下飞舞的样子。

我是李建国,今年53岁。1985年的秋天,台州下陈镇第一初中的教室里,我正低着头盯着面前的数学试卷。卷面上鲜红的"32分"刺得我眼睛生疼,这已经是我这学期第三次数学考试倒数第一。

"李建国,你来一下办公室。"张淑华老师站在讲台上,语气冰冷。教室里一片死寂,同学们的目光像针一样扎在我背上。我拖着发抖的腿,一步一步挪到办公室,看着张老师从抽屉里拿出一张退学申请表。

"你这样继续读下去也是浪费时间,回家种地去吧。"张老师推了推眼镜,"像你这样的学生,我带了二十多年,没一个能考上高中的。"

我攥紧了衣角,喉咙发紧说不出话。办公室的顶灯在我头顶嗡嗡作响,刺眼的白光让我想起每天清早喂猪时,猪圈里那盏昏黄的电灯。

"你爸妈种地也挺辛苦,你这样读书,不是耽误他们吗?"张老师叹了口气,"你看看你这数学卷子,连最基础的方程都解不出来,这样下去有什么出息?"

我低着头,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张老师说的没错,每次放学回家,看到父亲弓着背在田里插秧,母亲蹲在地头除草,我就觉得愧对他们的期望。可我真的这么笨吗?

回家的路上,我绕到了村后的小河边。秋天的芦苇已经泛黄,在风中摇摆着发出沙沙的响声。我掏出数学卷子,一道道题目仔细看过去,明明每道题我都懂些概念,可为什么总是算不对?

"小建国,在这发什么呆呢?"一个浑厚的声音在身后响起。我回头一看,是住在隔壁的王叔。

王叔以前是纺织厂的会计,年轻时出过车祸,现在腿脚不便在家养猪。他看了看我手里的试卷,问:"数学考砸了?"

我点点头,把张老师让我退学的事说了。王叔皱着眉头,接过试卷仔细看了起来。

"你这不是不会做,是基础没打牢。"王叔指着其中一道题,"这个方程,你知道移项吗?"

就这样,王叔开始每天晚上教我数学。他说:"数学就像盖房子,要一步一步来,不能急。"煤油灯下,我在王叔的指导下,一遍遍演算,慢慢地,那些曾经晦涩难懂的公式开始变得清晰起来。

一个月后的期中考试,我的数学考了78分。可张老师看到我的试卷,脸色立刻变得难看:"你肯定是抄袭!"

"我没有抄......"我急得满头大汗,可张老师根本不信。

"你站在教室外面,给我好好反省!"张老师的声音在走廊里回荡。

我站在走廊上整整一天,听着教室里传来朗朗的读书声。路过的同学对我指指点点,有人小声说:"就知道他考不了这么高的分数。"

晚上回到家,父亲看到我红肿的双腿,二话不说就要去学校评理。可等他回来时,脸上带着失望的表情:"张老师说是为了你好......"

那天晚上,我听见母亲在厨房里偷偷抹眼泪。我知道,如果真的退学,对这个家来说或许是个解脱。可是我不甘心,真的不甘心。

从那天起,我开始更加刻苦。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来做题,晚上跟着王叔复习到深夜。慢慢地,我发现数学其实很有意思,就像是在解谜题,每一步都要仔细思考。

期末考试那天,我的数学考了班级第三名。张老师盯着我的试卷看了好久,突然说:"你上来解一道题。"

全班同学的目光集中在黑板上。我深吸一口气,一步一步写下解题过程。教室里安静得能听见粉笔划过黑板的声音。

写完最后一个等号,我转身面对全班。张老师的脸色变了几变,最后只说了句:"回座位去吧。"

我以为事情就这样结束了,直到报名高中那天。张老师告诉我名额已满,我只能去技校学机械。看着同学们穿上崭新的高中校服,我的心像被刀割一样疼。

技校的日子很苦,但我发现自己在机械这块特别有天赋。那些复杂的零件图纸,在我眼里就像初中时的数学题一样,都是要一步一步去解决的问题。

1988年,我开始自学数控技术。那时候国内刚开始推广数控机床,很多工厂都在找会操作的技术工人。我白天在工厂当学徒,晚上抱着借来的技术资料研究到深夜。

慢慢地,我不仅掌握了操作技术,还开始研究如何改进数控系统。1995年,我研发出新型的数控系统,第一次尝到了技术创新带来的甜头。

2000年,我开了自己的第一家小工厂。那时候只有三台二手机床,七个工人,但我心里充满希望。十年间,公司从小作坊发展成了行业龙头,员工从7人增加到700多人。

2023年的秋天,公司举办大规模招聘会。我坐在面试官席位上,看着一份份简历。突然,一个熟悉的名字映入眼帘——张淑芳。

"张老师是您母亲?"我看着眼前这个年轻姑娘,她的眉眼和当年的张老师真像。

"是的。"她有些紧张地搓着手,"我妈妈以前在下陈镇第一初中教书,后来......"

我轻轻点头,翻开她的简历。清华大学数学系毕业,在国外读了研究生,专门研究工业自动化。简历上的每一项都很优秀,只是她不知道,面试官就是38年前被她母亲劝退的"笨学生"。

看着她忐忑的样子,我突然想起了当年站在走廊上的自己。命运真是个奇妙的东西,它总是喜欢开出人意料的玩笑。

那天的面试持续了将近两个小时。我问了她很多专业问题,她的回答都很出色。临走时,她说:"我听说您是从技校出来的,能有今天的成就真是太了不起了。"

我笑了笑,没有说话。办公室的玻璃窗外,秋天的阳光正好,就像38年前那个被劝退的下午一样明亮。

那么大家觉得,我该录用张老师的女儿吗?如果你是我,会怎么选择?38年前的那张退学申请表,让多少农村孩子失去了改变命运的机会?让我们思考:教育到底应该是填鸭式的筛选,还是因材施教的引导?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