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同学做数学题,没有建立起良好的习惯,做题时只对着题看一遍就说不会,尤其是一些难以理解的应用题等,他只看一遍,看不懂就开始问老师,说自己不会。这样的习惯实际上就是一种“不认真、不深入”的习惯表现。是一种知稍难就退缩的习惯。
“不去深入”实际上是一种慵懒和不明智的决策,会给自己带来许多不是问题的问题,也会给自己造成许多不是障碍的障碍。其实,真正认真深入问题的人都会发现:难题,往往并不难,它只是表面上好像很难的样子。
在实际给学生讲题的过程中,也是会发现:当学生说这道题不会的时候,你让他读一句画一下,通过画图把题意分析一下,分析完之后,他就会说“这道题我会了”,并且开心的回到座位上去做题。所以说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会发现,学生们只是没有画图分析题的习惯而已,并不是题真的难得根本解不开。
所以,我就给学生们规定了一个硬性规定,就是在画图分析题意之前,不得说自己不会做,也不许问老师。应该先画图分析,之后实在不会,才能问老师、问同学。——这也是在帮助学生们建立一种良好的数学做题习惯:独立分析,独立做题。这对他们的一生都很有好处。
有些题比较难理解,往往读一遍难以读懂其真正含义,所以需要读两遍以上。而一些同学往往读一遍就不再深入去读了。他就认为这个题很难,所以说我还有另一个规定,就是“一道题,如果做不出来,至少要读两遍以上,只读一遍者不许来问。
小结:
1、做数学题,如果这道题感觉有点难,你至少要读两遍以上。读一遍者,不许来问老师。
2、对于一些较难的题,要养成一种边读题,边在草稿纸上画图分析的习惯。往往是草图一画清楚,解题思路就出来了。
即:
不读够两遍,不许说不会;
不画图分析,不许来问老师。
让这两个习惯深深地扎根于孩子们心中、行动中,他们的难题将大幅减少。
以上两点是我在给学生们讲题过程中的一个心得,非常值得学生们记住并应用起来!希望对所有的学生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