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女儿拿来一道数学题,说不会做。原本她的数学成绩非常好的,我从来没有操心过她的数学科目问题,基本她都能随堂消化了。今天说有一道不会做其实我也挺吃惊。
题目大概是这样的,我国古代就有“站七、坐五、盘三半”之说。李明头长21厘米,他站着的时候身高是多少厘米?他坐着的时候有多高?我让她读了两遍题,她还是一脸茫然,我就知道,她根本不知道“站七坐五盘三半”是啥意思……我给她解释了一遍以后,她还绕不过来弯,就这样,我俩在这一道数学题上战争了二十多分钟,一个急的直哭,一个气的要死!其实就是数学乘除法问题,我觉得就算她不理解古文的意思,在我给她解释之后也应该很了然了,然而并没有,最后还是通过她的玩具娃娃,把娃娃头掰下来,实娃娃站、坐,才明白过来。
天呐,三年级已经如此费劲了吗?我内心十分郁闷。原本她的数学成绩非常好的,我从来没有操心过她的数学科目问题,基本她都能随堂消化了。今天当她说有一道不会做其实我也挺意外的。想来想去,我想到了一个重要的点:不是数学科目学的好坏,是理解能力的问题!说白了,阅读量不够,特别是对数学应用题的作用。
我们总说要提高学生的阅读量,都是嘴上提一提,现在才知道阅读量的重要性。首先,阅读能帮助小学生提升理解能力。理解不同类型的文本,像诗歌、散文等,能够让他们更好地把握内容的要点和作者的意图,这对于学习其他科目也有帮助,比如理解数学应用题的题意。阅读量增加也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他们能够学习到丰富的词汇、多样的句式,从而在说话和写作时更加准确、生动。比如阅读童话书,能学到描述美好事物的词汇,在写作文描绘风景时就可以运用。
坚持阅读可以让孩子学会静下心来专注于一件事情,这种习惯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极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