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道小学数学题在网上引起上万人激烈争论,我们先看下面的题目。
这道题给了一张病人体温统计图,第三小问“你还能得到什么信息?”这位同学回答“这个病人快好了”,被老师扣掉4分,也就是把这一小问的分数全部扣完了。
很多医生看到以后,纷纷认为不该扣分,答案是合理的就该得分。
这位同学的回答有没有道理?有道理,因为病人体温下降到37度以下,说明体温恢复正常。但是这样的回答并不是无懈可击,因为还有很多其他生命体征以及疾病的指标,体温恢复正常不代表其他症状都好了。
考虑到这是一道面向小学生的题目,小学生不会考虑这么复杂,能如此回答已经不错了,哪怕不够完美,也应该给两三分,不至于全部扣完分。
网友的争论挺激烈的。
01
要得出哪方面的结论就明确写出来,比如求平均体温值,“写个你能得到什么信息”这种开放式提问,那小孩所有的回答就都还是正确的,因为他得到的信息就是这样。
02
应试教育弊病,并不是看你答得是否合理,而是是否符合出题人意图。
03
数学出题不能无视语法啊,你要想问平均体温就写明,这样开放提问却只有唯一答案很让人反感啊。
04
这题摆明了是考察“走向或者说趋势”的,学生在学折线统计图的时候老师肯定讲过多次,标准答案的几种形式也肯定讲过多次。数学考试严谨,即便开放式问题,也有答案范围,差不多意思回答“体温趋于正常或平稳”就能得分。
05
“快好了”不是你从图表中得到的信息,你得到的是体温呈下降趋势,并趋于稳定。然后你凭此信息,推断出病人可能快好了。 也就是“快好了”是你间接推断出的结论,而非直接得到的
06
儿科孩子症状以发烧为主,体温是一个重要指征,开那么多化验单还不是因为体温高,体温都持续平稳下降到正常了,不就是快好了,还给你开那么多化验干嘛,你家孩子退烧正常了还疯狂检查啊?
07
单凭一个体温就能得出病快好的结论了吗?毕竟题中没给其他信息,如果说仅凭题中的信息就得出这样的结论我觉得就是不严谨。
08
在小学生的认知里,可能体温正常就是快好了,意识不到那么多。所谓的严谨的答案有点为难小朋友了。
09
很多原因都会导致发烧,题目说的病人,又没有说是什么病人。很简单的题目,体温统计表,就围绕体温答题就可以了,题目没有的条件不能随便加。
10
孩子小,所以数学统计表在教他们科学的严谨性。医生有专业能力,就更不应该信口开河。我家有医院开的一堆检查单,如果单凭体温就可以作为判断依据,我就有理由质疑医院过度医疗。
11
没人要求他要考虑什么,但他想错了,过度推理了,作为老师肯定要指正啊。病好的人才能推出体温正常,体温正常不能推出病好了,这是充分性和必要性的数学问题。
朋友们,你们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可以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