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再现
2008年山东高考。数学考场。理科考生小王。
考前10分钟,监考老师拆封试卷,下发。考生填写完有关信息。他从头到尾,从正面到反面,仔细又快速地浏览一遍试题。试题的难度、长度,熟悉的题、不熟悉的题,简单的、中等的、有挑战性的、死难死难的。心中有数。
考试开始,认真答题。
简单的题决不能错;中等的题认真做,争取少扣分或不扣分;有挑战性的挑战一下,八九不离十;难度最高的,一扔了之,就留给其他高水平的考生吧。
顺利完成数学考试。不再回想,准备下场考试。
轻松应考
成绩分析
成绩揭晓:125分。
2008年高考理科数学试题难度很大,许多数学高手也与预期分相差很大。一片唏嘘声!
不是考生考得差,而是整体难度大, 大大高于平时的训练难度。
小王却很满意。125分,如果排名高的话,可以进入前三分之一的了。他认为自己发挥出了自己最佳的水平。最后一个大题全扔了,一分不得;全力以赴做的题仅扣了5分,准确率相当高。有啥不满意的?
他说,我的数学成绩并不好,一般后面难度大的题我基本做不好。我拿到试卷看题时,发现最后的大题根本不会做,再费脑子也白搭,干脆一个字——扔。我觉得“扔”对了,拿出时间仔细做会的题,或者经过努力能做对的题,提高准确率才是真道理。
反观那些高手,却“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纠缠了又纠缠,或得零分,或得半题分,大把时间用上了,效果却不好,其他轻易做好的题也因时间不够,缺少细查而扣分不少。分数虽然也说得过去,但与水准却不相符。
考场上不是看你做了多少题,而是看你做题的准确率是多少。
最聪明的考生是最了解自己的考生,是能根据考题敢于取舍的考生。
这就是高考的魅力。聪明的你,看懂了吗?
魅力的高考,牵动了多少人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