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03年高考数学试卷是全国的(辽宁历年高考数学考什么卷)

辽宁03年高考数学试卷是全国的(辽宁历年高考数学考什么卷)

首页数学更新时间:2024-11-30 12:42:05

五一假期,在家收拾家,偶然发现了自己2003年参加高考时的准考证。又恰逢高考季,思绪又被拉回到了19年前的那场高考。

2003年的那场高考非常特殊,经历过的人相信都是终生难忘的。其中,2003年辽宁省的高考应该是最特殊的了,说其特殊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

2003年高考前夕,“非典”蔓延至全国各地,由于当时的疫情防控经验、对疫情的认知程度以及教育信息化手段的不足,导致当时很多学生要么停课要么被封闭在学校。幸运的是,由于学校属于封闭式管理,所以非典疫情期间,我能够有机会一直在学校封闭上课。从而减少了停课等因素带来的干扰。但是,我清楚地记得,在高考那天早上,由于紧张的原因,很多同学早上的体温检测都超过了37度,着实吓了同学们一跳。好在学校老师及时进行了心理干预,才稳定住同学的情绪。

二、考哭了无数高手的数学题

2003年高考印象最深的就属那年的数学题了。那年高考数学科目结束后,班里的很多数学高手都哭了,后来听说学校里很多数学高手都反映题太难,普遍考得不好。我对当时的数学科目的难易程度没有太大感觉,因为自己的数学成绩在班级里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没有发言权。我只是依稀记得当时的立体几何证明出来了,其他大题的计算过程也都写出来了,但不知道对错与否。后来估分时惊奇地发现数学的填空题居然蒙对一个,数学科目估分在95-100左右。而最终高考成绩显示:数学96分,这个数字到现在也记忆犹新。

多少年后,在网上看到那年的数学科目因为某些特殊原因紧急启用了备用卷,而备用卷的出题者为江苏的某位数学大咖,其出题难度普遍较大。这也就不难理解当年的数学题为何难倒那么多英雄汉了。

三、奇葩的文理大综合

2000年中考,由于成绩并不理想,没有达到当时县里普通高中的录取线,但是达到了县一中的自费生线了,后来家里给拿了6000元自费款去了县一中就读,文理科也是老爸给报的。老爸说当时接待他的教务主任恰好也是我们同一个镇里的人,他听我爸说我特别喜欢历史和地理,就建议我报了文科。于是,我就成为了一名文科生。

当年9月,我入校的时候,尚未听说要进行高考改革的信息,经过一个学期的适应,我的成绩开始逐渐向前挪,除了英语成绩极差外,其他科目成绩都还不错。当时的自己也有了心中的目标大学。但是,在高一下学期的某个下午,班主任说:高考可能进行改革了,不分文理,实行“3 大综合 1”,“3”:指的是语文、数学、外语三大主科,每科150分,“大综合”为:物化生政史地,每科50分左右,满分300分,“1”:指的是自己从物化生政史地中选择一个自己喜欢或者擅长的科目,满分100分。当时由于我的地理成绩特别突出(考过好几次全校第一),所以认为到时候选择哪个“1”的时候,可以选择地理,这样成绩不会有太大影响。但是,到了高二,准确的官方信息出来后,方案变为“3 大综合 1”,其中的“1”选修科目成绩不计入总分,学生自愿参与。

这个方案意味着文科生要与理科生同场竞争,但是大家都知道,文科生的数学学的相对比较浅,物理化学更是没有认真学过。此时,有的同学开始想出路,办理休学、留级。但是,绝大多数同学还是硬着头皮硬抗物理和化学。

好在,最终高考时的大综合题目不算不难,但是文科生与理科生之间的差距在这次高考中表现得仍然特别明显。10年后的2013年,我因为要办理出国留学手续需要高中成绩证明回了趟自己母校,与自己高中老师交流的时候,老师们也提到了这个事情,说当年的那次高考对那波文科生来说,确实挺难的。

不过,好在这个“文理大综合”的考试模式仅实行了3年就又改回原来的文理小综合的模式了。其实,现在想想辽宁省教育厅当时提出的这个“3 大综合 1”的思路我认为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缺少充分的调研、优化方案就仓促执行是其没有能够继续执行下去的主要原因。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