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试卷划分:一张数学试卷至少60%都是基础题,难题10%左右,剩下的都是中等题。对于基础题一定要全部把分拿到,中等题尽可能的拿,难题看情况(俗称保基拿中抢难)。
基础题训练:理解各个性质定义,各种公式,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背诵,一定要在能用的时候从脑子里调出来。然后去训练些根据这些基础性质定义公式而出的题目,这种题目一般都是一步到位的,或者稍微有一点弯弯,要像个两步三步,但是只要你能想到这道题是考的哪个知识点,把知识点调出来,这样的题目就迎刃而解了。总结一下就是两步,第一步就是理解的背(关于理解稍微说一下,理解和死记的区别,死记你只是背下来,很难有相关的联想,更不可能灵活的运用,而理解是明白了其中道理,这样你就知道这个概念是干什么的,能用于考什么题目,方便串联联想,而且记忆更长久不易忘),第二步就是针对性的练。对于这样的题出错,无非就两种可能,第一种是自己的各种失误,比如计算错误,或者看错题等等,这种是属于可规避的,细心些规避掉。如果总是因为某种失误出错就应该引起重视,进行反思,下次再遇到就要一下想起来之前的错误。还有一种就是没有想到是考的这个知识点或者知识点遗忘。如果是知识点遗忘那就要好好下下功夫背一下了,如果是没想到考的是这个知识点那就要把这个题记心里,做好反思,转化为自身积累,对于反思我稍后详细解释。
中等题抓分:中等题有时候看着唬人,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很可能就是从基础题的要想两步三步变成了多步。这个时候想要一眼看穿是不容易的,能做到的都是大牛,很多人看了看感觉无从下手,脑子混沌就放弃了,这是大忌,其实很多还是能拿分的。这个时候就要从题目开始分析,用笔去写去算!数学题题目一般都是比较简练的,基本每一句话都有用,这个时候你就要从每句话里面把有用的信息提炼出来,用这些信息能得到什么知识点,用这些知识点组合延伸又能得到什么,就这样去算去试探,很多时候你写着写着就明白题目该怎么解了,如果试探不出来也可以同时用所要求解的结果去反推,比如怎么样能得到这个结果,能得到这个结果的几个流程有没有和已知知识点有一定符合度的,如果有就可以试试这种思路去找中间所缺少的部分。很多中等题都是在写着写着就做出来的状态,所以一定要动笔去写去算。对于中等题做错最大的两种可能性就是“想不到”和“想到写不出”。对于想不到也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我从未见过这种知识点用法(对于一般人来说碰到有些难度的,自己从未见过的知识点用法都解不出来,解出来的那是真的天才,这样的人很少),这种情况就是自身积累的原因,和刷题,见识的题型多少有关,碰到这种情况一定要在脑子里留下深刻印象记住,以后做好反思。第二种情况是我见过这种解法,知道知识点能这样用,老师讲过,但是我忘了(俗称老师一讲我就会,自己一做两行泪),对于这种情况就是反思的不够到位,没有把碰到的题型变成自身的积累,后面要做好反思及现在掌握后再加上回忆。第二种可能性想到写不出,这种是我知道这个题是考的这个知识点,我也知道这个知识点的用法,老师讲过,但是在书写步骤时卡壳,写着写着不知道下一步该写什么了,记忆模糊。这种情况是在把题型转换成自身积累时没有做到位,基本就是老师讲了我听懂了,解题步骤也抄下来了,最多再整理个错题集,有空就翻看一下,就没后续了。这个时候你自己是感觉掌握但没掌握的状态,也就是不熟练,解决办法也很简单,就是自己看着题目自己再做一遍,如果做不出来就看看答案步骤卡哪里,然后再自己做,多做几遍,做到能够熟练的写出整个步骤就成功了,如果有条件也可以找几个类似的题目做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