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统考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试卷(桂林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试卷)

桂林统考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试卷(桂林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试卷)

首页生物更新时间:2024-09-07 03:09:55

2021年桂林市初中生物、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指南

生 物

一、命题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以“立德树人”为基本理念,充分发挥毕业升学考试的导向作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动课程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利于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和高一级学校选拔合格的具有学习潜的新生。

二、命题基本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以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以国内外重大经济、政治、科技、文化事件为载体,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实际,将正确的价值观蕴涵在试题之中,体现学科德育功能和价值取向,突出时代性和教育性特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基础性原则。依据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充分体现“两考合一”的特点,重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体现考试内容的基础性。

(三)科学性原则。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命题,做到考试内容和形式科学,文字表述简明准确、图表清晰,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试题难易适当,具有较高信度、效度和适当的区分度。

(四)全面性原则。在全面考查学生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重视对学生在具体、开放的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在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体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考试范围、形式及试卷结构

1.考试范围

2021年考试范围为《义务教育教科书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下册)中《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教学内容;2021年以后逐年再扩大到《义务教育教科书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下册和八年级上、下册)。

科学探究

具体内容

具体内容说明

理解科学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

意识到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解决科学问题常常需要作出假设

意识到科学探究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

意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实验、调查,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体会到科学探究需要正确地表达、需要与人交流和合作

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实验和探究

观察实验、探究活动、演示实验属考查范围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具体内容

具体内容说明

动物的运动

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动物的行为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和社会行为

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具体内容

具体内容说明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昆虫、两栖动物、鸟类的生殖和发育

植物的生殖

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方式

无性生殖的优点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人的性别决定

说出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育种在实践上的应用

认同优生优育

生物的多样性

具体内容

具体内容说明

生物的多样性

病毒、细菌、真菌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无脊椎动物不同类群(如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生活、环境的关系。

脊椎动物不同类群(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生活、环境的关系。

我国特有的珍惜动植物及保护生物多样性

根据一定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

生命的起源与生物进化

生命起源的过程、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认同生物进化的观点

生物技术

具体内容

具体内容说明

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

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食品腐败的原因

运用适当的方法保存食物

现代生物技术

克隆技术的应用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关注生物技术的发展对人类未来的影响

健康的生活

具体内容

具体内容说明

传染病和免疫

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常见传染病

人体的免疫功能

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计划免疫的意义

威胁人体健康的当代主要疾病

心血管疾病、癌症的危害

酗酒、吸烟和吸毒的危害

酗酒、吸烟、吸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拒绝毒品

医药常识

说出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和作用

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

运用一些急救的方法

2.考试形式与时长

采用书面闭卷考试。生物、地理考试时间共为60分钟。

3.试卷结构及难度

(1)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使用答题卡,按试卷标注的“注意事项”要求答在答题纸(卡)上,不能直接答在试卷上。

(2)试题类型比例:选择题8题,16分;综合题14分(可包括填充题、识图作答题、材料信息题、实验题和开放题等)

(3)试题难易比例:较容易题(难度值 0.7 - 0.95)约为70%,中等难度题(难度值 0.6 - 0.7)约为20%,较难题(难度值 0.4 - 0.6)约为10%。整卷试题的难度系数约为 0.75±0.03。

(4)生物、地理考试总分值为60分,其中生物、地理各占30分。生物部分八年级上册约占15%,下册内容约占85%。

地 理

一、命题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以“立德树人”为基本理念,充分发挥毕业升学考试的导向作用,促进广大地理教师建立新型的教材观、教学观、学生观和评价观,把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检测学生是否达到地理核心素养所要求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识、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目标,全面、公正、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地理学习水平,发挥考试的鉴定、激励等评价功能。

二、命题基本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试题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城乡公平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利于继续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初高中教学的衔接,为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基础性原则。重视考察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主干知识;充分利用地图语言,体现地理的区域性与综合性,凸显地理学科的特色。

(三)科学性原则。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命题,做到考试内容和形式科学,符合考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试题内容科学,难易适当,表述正确;试卷结构科学、合理,形式规范;具备较高信度、效度和良好的区分度。

(四)综合性原则。考查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利用试题提供的背景材料、数据图表等,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分析、思考,获取相关信息,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体验知识形成、思维建构的过程,突出“过程与方法”的培养目标。考查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区域对比分析能力、综合归纳能力等。引导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考查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多途径、多方法分析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五)教育性原则。发挥试题的教育功能,有机渗透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关注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际,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的真实性和时代性,帮助学生感悟地理知识的价值。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考查,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科学和人文精神,促进全面发展。

三、考试的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和考试说明将知识方面的目标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等层次,技能方面的目标分为“初步学会”和“学会”等层次。前一个层次是后一个层次的基础,较高一个层次包括前面较低层次的要求。

(二)过程与方法

初中毕业地理学业考试关注学生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技能的形成,更关注学生知识的形成和思维建构的过程,考查学生思考地理问题的过程和方法,赋予更多学习方式、方法的引导,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考试主要体现如下几方面培养目标的检测:

1.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积累丰富的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归纳地理特征,理解地理规律。

2.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概念、原理,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做出判断。

3.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善于发现地理问题,收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

4.运用适当的方式、方法,表达、交流学习地理的体会、想法和成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学生情感、态度、行为的发展,试题中渗透丰富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容,知识检测与情感考查有机融合,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促进情感升华。主要检测以下几方面的培养目标:

1.增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审美情趣。

2.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3.尊重世界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理解国际合作的意义,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4.初步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防范自然灾害、保护环境与资源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

四、考试范围

2021年考试范围为《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 地理》 湘教版(八年级上、下册)中“中国地理”“乡土地理”两个部分。

2021年以后逐年再扩大到《义务教育教科书 地理》 湘教版(七年级上、下册和八年级上、下册)中“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四个部分。

五、适用范围

桂林市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二(八年级)学生。

六、考试的内容

(一)中国地理

⒈疆域与人口

(1)疆域与行政区划

①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②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③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2)人口与民族

①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理解我国的人口国策。

②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③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⒉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1)自然环境

①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②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③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④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⑤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

(2)自然资源

①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②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

③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结合实例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

④中国的海洋资源及其保护。

⒊中国的主要产业

(1)运用资料说出我国主要农作物分布特点,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2)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特点。了解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

(3)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4)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

4.中国的地域差异

(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3)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⒌认识区域

(1)位置与分布:以东北地区为例

①运用地图简要评价区域的地理位置。

②在地形图上识别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③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区域的气候特征。

④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区域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特点。

⑤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2)联系与差异:以香港、澳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长珠潭城市群为例

①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②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③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

④举例说出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⑤举例说明祖国内地与香港、澳门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

⑥运用有关资料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环境与发展:以北京、台湾、新疆、贵州、黄土高原为例

①根据资料,分析区域内存在的主要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②以新疆、贵州、黄土高原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③运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其城市建设成就。

④认识台湾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圣神领土;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

⑤以新疆、黄土高原为例,说明我国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二)乡土地理:广西(桂林市)地理

1.运用地图,描述家乡的地理位置,分析其特点。

2.了解家乡的地形地貌、气候、河流、植被、资源等自然环境特征。

3.了解家乡的人口民族、行政区划、农业、工业、交通、旅游等人文地理特征。

七、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采取闭卷笔答考试形式,地理单科试题满分为30分。与生物同堂合卷考试,生地满分共60分,考试时间合计60分钟。

(二)试卷结构

1.试卷题型及赋分比例

单项选择题约8题,每题2分,共16分,占 53.33%

综合题约2--3题,14分,占46.67%

2.试题难易程度

容易题(P≥0.7)约占 70%,中档题(0.7>P>0.35)约占20%,较难题(P≤0.35)约占 10%。整卷试题的难度系数约为 0.75±0.03。

3.内容分值比例:中国地理,约占90%;乡土地理约占10%。

样卷:

2021年桂林市初中生物、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样卷

(考试时长:60分钟 分值:生物30分、地理30分)

温馨提示: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答案一律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生 物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多选、错选或不选,该小题不得分。)

1.中国有几千年扦插种茶的历史,下列哪一种繁殖方式与此不一致:

A.草莓的组织培养 B.月季的嫁接 C.菜花播种 D.马铃薯的块茎繁殖

2.美丽的蝴蝶是由“毛毛虫”变成的, “毛毛虫”与“蝴蝶”分别处于发育的哪个阶段?

A.幼虫、卵 B.若虫、成虫 C.幼虫、成虫 D.蛹、若虫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描述了鸟的哪种繁殖行为?( )

A.育雏 B.筑巢 C.求偶 D.交配

4.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基因关系的图示,正确的是

DNA

染色体

细胞核

基因

细胞核

染色体

DNA

基因

细胞核

染色体

DNA

基因

细胞核

染色体

基因

DNA

A B C D

5. 如图中的牛没有“吹牛”,它的乳汁中含有人乳铁蛋白,下列有关此牛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它是转基因牛

B.它是杂交的产物

C.它的这一特异性状说明基因控制性状

D.它的这一特异性状能够遗传

6.结构适应功能是动物界的普遍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鱼类的身体呈流线形可减少在水中游泳的阻力

B.蝙蝠胎生、哺乳,利于其飞行

C.家鸽体内的气囊可帮助其飞行时有充足的氧气供应

D.爬行类体表覆有角质鳞片或甲,是爬行类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

7.下在拨打120急救电话时,你必须讲清楚的三点是( )

A. 你的地址 电话 病人症状 B. 你的单位 地址 病人症状

C. 天气情况 地址 病人症状 D. 身份证号 发病原因 发病症状

8.长颈鹿的脖子为什么那么长?用达尔文的进化论分析,最合适的是:

A.遗传变异的结果 B.过度繁殖的结果 C.人工选择的结果 D.自然选择的结果

二、综合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共14分)

OTC

药名:板蓝根冲剂。

【包装】 袋。

【用途】 发热、 风热感冒、 咽炎、 乙型脑炎。

【药物成份】 北板蓝根。

【功效与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用于温热发热、发斑、风热感冒、咽喉肿烂、流行性乙型脑炎、肝炎、 腮腺炎 。

【药物功效分类】 清热解毒药 。

【用法与用量】 开水冲服,一次10克,一日三次,重症加倍;小儿酌减;预防流感、乙脑,一日10克,连服五日。

【贮藏】 密闭、防潮、避光干燥处保存。

9.(5分)右图是板蓝根冲剂的使用说明书,

请仔细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药品是 。(填“中药”

或“西药”)

(2)该药品 (填“需要”或“不需要”)

凭医生的方处购买,原因是 。

  1. 有人认为板蓝根是老药,最好不用,使用

新开发的产品疗效更好,此观点是否正确?

(填“正确”或“不正确”)

(4)请根据说明书写出该药品的保存要求: 。

10.(4分)小明父母都是卷舌,而小明是平舌。若用D表示显性基因,d表示隐性基因,据此请推断:

  1. 小明父亲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小明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
  2. 小明父母计划再生育一个孩子,则这个孩子相关性状可能是    。

11.(5分)为了了解烟草对生物的危害,生物兴趣小组选择黄豆种子作为实验对象开展了“烟草浸出液对黄豆种子萌发的影响”的探究活动。结果如表:

编号

黄豆种子数

烟草浸出液浓度

第5天的发芽率

A

50

100%

26%

B

50

75%

44%

C

50

50%

64%

D

50

25%

82%

E

50

蒸馏水

96%

(1)你认为该实验应作出的合理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实验中设置蒸馏水这一组的目的是   。

(3)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

(4)每组均取50粒而不是取1粒黄豆种子,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分析数据,可以得出结论:烟草浸出液对黄豆种子的萌发有___________作用。

地 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多选、错选或不选,该小题不得分。)

图1是“昆仑山脉走势”图,读图完成1—2题。

1.①处的地形区是

A.天山山脉 B.青藏高原

C.塔里木盆地 D.内蒙古高原

2.以此山脉为分界线的是

A.中温带与暖温带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图1

C.湿润区与半湿润区

D.地势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

读中国部分资源人均占有量与世界人均水平比较表,完成3—4题。

资源

林地

耕地

天然气

石油

煤炭

占世界人均百分比

25%

20%

33%

6.5%

6.1%

79%

3.据以上图表可知,我国能源矿产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

A.水 B.煤炭 C.石油 D.天然气

4.根据已学知识结合图表分析,有关我国自然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总量少 B.种类单一

C.人均占有量少 D.地区分布均衡

图2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水系”图,读图完成5—6题。

5.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与桂林市同级别的地级市(包括首府南宁市)共有

A.12 个 B.13个

C.14个 D.15个

6.下列有关桂江上游漓江水文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流量小 B. 汛期短

C.结冰期长 D.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大

7.广西东部临省的珠江三角洲区域的中心城市是

A.广州 B.珠海 C.深圳 D.佛山

图2

8.首都北京的最主要职能是

A.政治 B.经济 C.体育 D.旅游

二、综合题:(共14分)

9.图3是“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4分)

图3

(1)A、B、C、D分别代表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其中C是 地区,其耕地类型主要为 。

(2)C地区与D地区的分界线为 一线。

(3)唐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描绘了 (填字母)地区苍凉壮阔的景色,此地区自然环境干旱。

10.图4为“中国台湾省”略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5分)

图4

(1)台湾省西隔C 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2)台湾岛的地形类型以 为主,台湾山脉的主峰B 是中国东部最高峰。

(3)台湾地处 的交界处,是地震多发地区。

(4)A (填岛屿名称)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我国对此拥有不可争辩的主权。

11.读材料,结合已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5分)

材料一:七月,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20℃以上,南北普遍高温,只有青藏高原等少数地区气温相对较低;一月,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南北温差大,漠河和海口一月平均气温相差50℃左右。

材料二:中国降水地区差异大,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的年降水量多在1600mm以上,而西北内陆大片地区年降水量不足50mm。

(1)七月,青藏高原地区与同纬度地区相比,气温较低的原因是 。

(2)为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带来丰富降水的是 (冬或夏)季风。

(3)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

(4)简述中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2分)

2021年桂林市初中生物、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样卷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生 物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C

C

B

A

B

B

A

D

二、综合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共14分)

9.(1)中药 (2)不需要;板蓝根是非处方药、说明书上有“OTC”标准

(3)不正确 (4)密闭、防潮、避光干燥处保存

17.(1)Dd (2)dd (3)平舌、卷舌(2分)

19.(1)烟草浸出液会抑制黄豆种子的萌发

(2)起对照作用、对照(合理即可)

(3) 烟草浸出液的浓度 (4) 避免偶然性 (5)抑制

地 理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D

B

C

C

D

A

A

二、综合题(共14分)

9.(1)南方 水田

(2)秦岭—淮河

(3)A

10.(1)台湾

(2)山地 玉山

(3)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板块)

(4)钓鱼岛

11.(1)海拔高(地势高),气温低

(2)夏

(3)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4)①北方纬度比南方高,(正午)太阳高度角小,气温较低(南方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气温较高)。

②北方白昼短,获得太阳光热少(南方白昼长,获得太阳光热多)。

③北方邻近冬季风源地,受冬季风影响大,气温低(南方离冬季风源地远,又有重重山岭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气温较高)。

(答对其中两点得2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