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试卷题型分布分析(高考生物题型分布表图片及答案)

高考生物试卷题型分布分析(高考生物题型分布表图片及答案)

首页生物更新时间:2024-09-07 01:31:42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记者 黄婷 实习生 冯兰茜

高考进入倒计时。今年高考生物卷将有哪些新变化?如何做好最后阶段的复习备考?生物考试有哪些答题技巧?应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邀请,北京师范大学海口附属学校高三生物备课组组长张庆妮老师为广大考生支招,助考生们精准备考。

张庆妮说,新高考生物有六大命题趋势。“高考生物源于教材,高于教材,贴近生活。”考生在最后20多天复习时要回归课本,夯实基础的同时,要模拟训练,规范作答;查缺补漏,错题重做。另外,要关注时政热点、科技发展与社会热点。

张庆妮接受采访。记者 莫壮青 摄

关键词:考查重点

突出对学生学科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

“今年是使用新教材后的第三年高考,海南自主命题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张庆妮介绍,今年海南高考生物卷题型和分值与去年基本一致,具体如下:

一、选择题:共15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5分。

“高考命题突出对学生学科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注重对信息获取与加工、逻辑推理与论证、科学探究与思维建模、批判性思维与辩证思维、语言组织与表达等方面的考查。”她说,生物学科考查生物学核心素养,考查科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及科学表达,考查实验设计与综合分析等。因此,考生要注重提升综合应用能力。

关键词:命题趋势

注重考查考生知识、能力和素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张庆妮说,新高考背景下,生物学科有六大命题趋势。

趋势1:更加注重情境信息和创新题型的考查

通过创设情境,增加信息描述,创新题目和应用题目明显增加,试题可考查对所学生物学概念的理解程度,也可考查考生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是生物学核心素养的体现。另外,近几年高考生物试题出现了新的试题呈现方式及设问方式,体现一定的创新性。

趋势2:更加注重生物知识在生产生活实践和环保方面的考查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高考命题素材充分体现“源于教材,高于教材,贴近生活”的特点。因此,生物试题注重考查考生知识、能力和素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引导考生关注生物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趋势3:更加注重教材细节知识和核心概念的考查

考题中有直接将教材中原话呈现在试题中进行考查的,还有将教材中的“问题探讨”“思考与讨论”“插图”“旁栏思考题”“资料分析”“课后练习题”等相关内容呈现在试题中进行考查的,且有逐年加大趋势,这就提醒考生在备考中一定要熟读教材并对重点语句进行标记、记忆,不要遗漏教材中的任何一个角落,要做到“地毯式”搜索、无死角复习基础知识。

趋势4:更加注重科学思维能力的考查,突出高考选拔功能

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情境立意”,要求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与其他相关知识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运用其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因而在备考中,应强化实验观察、比较归纳、类比推理、构建模型能力及获取信息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

趋势5:更加注重创新实验设计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生物对于实验的考查一直在创新,选择题部分给出实验结果曲线图,让考生针对实验进行相关分析。而非选择题部分,考查形式越来越灵活,对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提醒考生备考时,要重视实验探究的方法、步骤,对实验结果的预测与分析,并能利用科学思维分析实验的相关问题、得出结论。

趋势6:长句叙述题比例增加,更加重视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

非选择题简短填空在减少,代之以长句作答(即要求回答“功能”“原因”“作用”“目的”“思路”“实验设计方案”等),而且作答范围从以往的主干——“代谢、调节、遗传、生态”为主调的传统模式,扩展为几乎“全覆盖”,这无疑对考生语言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二轮复习时,务必对这一高考重点、难点给予重视和强化。备考时,要加强此类试题的专项强化训练,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要对教材中一些重要概念及核心语句进行重点记忆等。

“从答题特点看,生物学科入易出难;高起点,低落点;熟悉的知识,开放性、灵活性、创新性的答案。”她说。

张庆妮老师。记者 莫壮青 摄

关键词:备考策略

强化实验 深化探究 关注科技前沿

最后20多天,如何高效复习?张庆妮建议考生七步走:

1.制定计划、合理安排

在最后20几天,除了紧跟老师,也应该有自己的复习小计划,明确每天需要复习哪些内容,需要做哪些事情。比如高中生物记忆性的内容比较多,为了避免知识生疏,在高考前同学们应该将教材上的基础知识梳理一遍,保持每个知识点都是熟练的,计划好每天小早读回顾的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循环记忆;另外,每天老师上课的内容,自己还不熟练或有疑惑的,及时用小本记下并当天解决。

2.强化实验,深化探究

科学探究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要求之一,实验设计一直是高考的热门考点。冲刺阶段必须强化课本实验及实验设计,提高实验探究能力。一方面,可以将课本实验进行分类、归纳总结,如显微观察类、提取鉴定类、探究验证类等,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更深层次地掌握这些实验的目的、原理、材料、步骤、结果及结论;另一方面,高考实验设计题重点考查实验思路,这类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主要是从实验目的分析自变量的操纵、因变量的检测及无关变量的控制,可通过典型习题归纳实验思路、实验步骤、预期结果及结论的书写,然后进行专题训练,切实提高实验与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

3.错题重练

整理易错点有利于温故知新,知道自己的薄弱环节和易犯之错,有重点地提醒自己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提升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4.回归教材

高考试题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到课本上都能找到它的影子,课本是冲刺阶段的有效抓手。特别是课本中的核心概念、粗黑体字、关键句、关键段等,要加强理解记忆,训练原句表达。另外,课本中的问题探讨、旁栏内容、资料分析、思考讨论、技能训练、课后练习等也不能忽略,它往往是命题老师的素材。考生要学会利用这些素材进行分析,提高解读各类信息的能力,并能迁移到新情景中进行灵活应用。

5.细品真题

“高考真题都是命题专家精雕细琢的成果,是最具典型性、代表性和规范性的,它从知识、能力、素养等全方位考虑命制,很值得细做品味、挖掘探究。”张庆妮建议,考生在冲刺阶段把近三年的高考真题完完整整、认认真真地做一遍甚至多遍,分析其考点分布、命题思路、选材特点、设问方式、能力要求等,从中找规律、找趋势、找特点,领会高考命题指导思想,精准把握高考命题方向。

6.模拟训练,规范作答

加强高考的实战训练,保持做题的感觉。训练简答题程序性思考模式,即,读题要抓准关键语境、审题要联系知识背景、析题要联系生物学原理、答题要用教材专业性语言。培养逻辑严密、语言规范、方法科学的素养,提高简答题答题的规范性。

7.关注科技前沿

时政热点、科技发展与社会热点不容忽视。如2023年诺贝尔奖获得者Katalin Karikó 和 Drew Weissman 因核苷碱基修饰方面的发现而获奖,这些发现使得开发针对 COVID-19 的有效 mRNA 疫苗成为可能。中国十大进展,如刘光慧研究员团队成果“衰老的程序性机制及重置策略”,王红梅、郭帆、李伟研究员团队成果“揭开灵长类早期胚胎发育黑匣子”等等。

关键词:答题技巧

材料信息题要圈关键词 联系上下文 用生物学术语规范作答

针对考场上的答题技巧,张庆妮说,在短短的90分钟考试中,考核的不仅仅是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同时也是对学生学习习惯、答题习惯、综合能力还有应试心态的一个深度考核,需要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考试,快速的提取关键的信息,甚至在解答的过程中要进行果断的取舍。

“考前五分钟试卷拿到时,千万不能违规提前动笔答题,可以利用这个时间浏览全卷,对试卷的总体有所了解。”她提醒。

据介绍,一般来讲,选择题的前三题是基础题,非选题的第(1)、(2)小题甚至第(3)题是基础题。“争取基础题不丢分,会做的都对。遇到材料信息题也不畏难,认真读题,圈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用生物学术语规范作答。”她说。

另外,考试结束前15分钟,注意检查答题卡填涂情况,不会的选择题也一定不能空着,即便猜也要填一个答案。

“考完不要对答案,考一科丢一科,全身心准备下一科考试。”张庆妮最后强调。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