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试卷图片(初二生物试卷免费电子版清晰)

八年级生物试卷图片(初二生物试卷免费电子版清晰)

首页生物更新时间:2024-09-03 12:57:18

80后这一代,已经被成功地玩成神经病。

小时候,我们从没挑过父母。

比如:

爸爸妈妈说:不好好读书,将来只能在家修理地球(种地)。

我们从没嫌弃过亲爹亲妈是种地的,然后我们秉烛夜读奋发图强来到了大城市。

爸爸妈妈说:你、你、你不是上学的那块料,赶紧别浪费钱了。

很多孩子就乖乖守着祖传的地过日子了。

谁知道二十年后,80后当了父母,当年的汤全都耍了流氓。

比如,有谁家的猪队友亲爹妈在苦口婆心地说:

看看人家,高考得状元,你怎么就不爱学习,整天就知道坑爹妈的钱。

很多人就怼上来:

你给你家孩子状元基因了吗?光指望孩子飞得又高又远,真是白日做梦。

所以,现在的80后们基本上只配养吞金兽了,

养了吞金兽,要是娃没变成麒麟,最后还是你扯了娃的后腿。

现在大家都乖到不谈学区房了,而是在讨论最好的学区房、哪个地段的学区房更利于娃的腾飞。

不过,奉劝一句,千万不要随便打海淀的主意。

前几天,我所在的中年老母亲育儿群里,忽然窜出一个海淀的妖精朋友来,上来就发红包,恳请大家帮她八年级的女儿填写一份关于生物性状的调查问卷。

她还哀伤地让我们这些仰望海淀教育的亲们,过目了一下她女儿的生物作业。

这不看不要紧,一看我们都明白了,为啥今年高考,北京海淀区拔得头筹。

因为就连八年级的生物作业,都是这么的精致变态!海淀锅里那些优秀资源,捞不上的也不用羡慕了,因为用上了真的遭罪:

先把自私的基因,噬菌体、细菌、青霉菌模型,养蚕日记、嫁接蟹爪兰(抱歉,第一次听说这种兰花。)统统略过。

最难的题目都不是考验孩子,而是考验家长的陪跑能力。

我们来看第10题:

参观北京周边的养鸡场(要求:有家长陪同或征得家长同意:有时间、地点、鸡的品种、认识种蛋、感悟等)游记写在日记本上。

这要是一场禽流感,这作业就打了水漂,成功了拉低了全班的GDP。不过,当妈的这得省不少心啊。

再看第16题:

野鸭湖湿地观察游记(要求:必须有家长陪同:有植物类群和动物类群记录;有湿地非生物因素调查记录:有照片),其他好的野外生态系统也可以。

弱弱地问一下,北京动物园算不算好的野外生态系统呢?要是北京动物园不可以,那就野生动物园好吗,哪怕是被42度的地面温度烤了,挣扎着也得去啊。

是不是小时候唱的数鸭子多了,才遭罪要陪女儿去考察野鸭湖。

再看第19题:

制作:地球46亿年(要求用5厘米左右宽丝带或布带,将不同地质年代的时间和生物类群按照年代长短比例展示出来)。

这下连数学老师也要一起感谢生物老师了,希望孩子她妈挺过这学期的陪跑。

作业不做行不行?!那不行,期末成绩平时作业的分数要占到百分之三十。海淀的娃苦,海淀的妈也苦啊,再不用高考给他们点地域保护,真的是太不公平了:

生在北京,长在海淀,你有房算什么,最好有一座无菌养鸡场,还包下一片精心养护的野鸭湖,这才是标配啊!

我这种生在农村的孩子格外羞愧,因为家里年年养鸡,我却从没研究过种蛋。

这份生物作业,要是普及了,不知多少机构的腰包都鼓了,祖国的花朵们又开始各种本土夏令营,包括养鸡场三日参观夏令营,野鸭湖拥抱野性夏令营,搞不好村子里又重新养鸡。

大家中年创业失败的,可以改开养鸡场了。

欣赏完海淀娃的生物作业,大家红包都不领,默默地打开调查问卷提交。压住内心的狂喜,还必须为了群友之友谊,送上一份同情。万一哪天这份生物作业传遍了全中国,还指望群友的友谊,互相答题。

现在家里出个高考状元真没什么牛逼的,最牛的80后父母,应该是和孩子一起夺得高考状元啊。

海淀之外,大家都在拼二次成才。

进了海淀,只配拼三次成才。

我安慰朋友,不要气馁,你成名的机会来了,她却回我一句,我估计中考我就会牺牲。

朋友顺便批评我太幼稚了,家里有个幼升小的孩子,指导个作业就鸡飞狗跳的,那是因为你仗着自己会3 4=7!到了海淀的初中,就只配虚心当个全国最老实的80后学霸了。

这也不是最虐心的,生物作业大家顶多一起输在起跑线,毕竟海淀的家长,开养鸡场,造湖的应该也不多。

其他的科目,鸡血的世界让她疲于应付,而她还必须照顾孩子的感觉。

看了两位海淀老母亲的对话,真相就是这样,上了初中,兴趣班就只剩下语数外了。在外面上辅导班,都拖了孩子的后腿,只有把老师囤货到家里,娃才能跟的上。

大家的时间那么紧张,屯着养鸡场、野鸭湖不够。

就冲海淀孩子从小到大个个都是吞金兽中的王者,也该允许北京高考单独命题。要是出了什么重大变更,真的要了海淀老母亲的命啊,她们已经经不起任何折腾。

再也不羡慕海淀的孩子们,海淀的教育,已经成功地把海淀人民拖出了小富即安的舒适区。

就比如前段时间的一股飓风,说对了一半,郊区有没有好学堂不一定,海淀苦那是公认的。

在海淀出生,孩子很容易输在起跑线上,被鸡蛋里挑骨头,可能是很平常的事。

今年海淀牛小幼升小的一道题,也暴击了另一位海淀老母亲的心。

面试老师出了类似这样的两道数学测试题:

小明的妈妈买了十个苹果,路上吃了一个,回家放冰箱上三个,其他的放在桌子上,问桌子上有几个?

孩子一紧张,答错了一道题。

面试老师就这样,放过了孩子入学接受火热的炙烤,理由是孩子的性格有问题。

妈妈说真的很感谢面试老师啊,因为或许是一种福气呢。

出生在海淀,就是被包裹了一层华丽的壳,表面绚丽夺目,其实经不起推敲,从小苦,长大生娃还是苦,一生就是一趟苦旅。

这么拼,高考还是只有17个能在耀眼行列的,剃光头的西城想必在偷偷笑。

真的是珍惜绳命,拒绝海淀啊。

我们渴望孩子长大后活的轻松、容易一点,可是很多年以后,我们终将发现,如果延续这种鸡血的教育模式,拥有再多,怕也是重复我们的焦虑。

我们如此榨干自我地配合这个世界,不过是希望孩子不会和我们一样辛苦。但孩子的基因继承了这种思想,中年的接力只会是重复循环。

没生在海淀的,或许不是损失,生在海淀的,也不要活成一种损失。量力而行,就是父母的最好出路。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