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15 分)
请在答题卡相应的田字格中或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填写相应选项。(第 1—4 题每句 1 分,第 5 题每小题 2 分)
- 默写王维的《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_ _ _ _ _。”
- 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达自己渴望为国杀敌、建功立业的句子是:“_ _ _ _ _ _ , _ _ _ _ _ _。”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 _ _ _ _ _ , _ _ _ _ _ _”两句,以春花喻冬雪,想象奇特,展现了边塞的壮丽景象。
- 面对人生中的挫折与困难,我们可以用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_ _ _ _ _ _ , _ _ _ _ _ _”来激励自己。
-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书法,作为一种传统艺术,承载着丰富的内涵。一撇一捺,尽显汉字之美;一提一顿,(A. 蕴含 B. 蕴藏)着无穷的韵味。
(1)给语段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承载( ) 韵味( )
(2)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 A 处。
(3)下列与“传统艺术”短语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A. 伟大祖国 B. 发展经济 C. 美丽花朵 D. 热烈欢迎
(4)将文中画线句改为反问句:
二、阅读(4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5 分)
班级举行“读史明智,鉴往知来”交流活动,博学小组以下面两篇文言文为例,分享了自己的读书经验。
(甲)(10 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积累意识】
-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 分)
(1)越明年 越:
(2)前人之述备矣 备:
(3)薄暮冥冥 薄:
【归纳意识】
- 文章第二段和第三段所写的“览物之情”有什么不同?(2 分)
【比较意识】
- 文中“迁客骚人”与“古仁人”的“忧乐观”有何不同?(2 分)
【品鉴意识】
- 本文语言优美,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浮光跃金,静影沉璧”。(2 分)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千古名句,在当今社会有怎样的现实意义?(1 分)
(乙)(5 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积累意识】
-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 分)
(1)值岁荒 值:
【语感意识】
- 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两处)(2 分)
公 之 余 辄 与 文 士 畅 饮 咏 诗
【立德意识】
- 从文中可以看出郑燮是一个怎样的人?(2 分)
(二)现代文阅读(25 分)
学校广播站开设“读经典华章,品人生百味”栏目,下面是小雅同学推荐的两篇文章。
(甲)(16 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
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做香角子。丝丝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贴五毒。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槛上。贴符。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辟邪吗?喝雄黄酒。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
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把点着的黄烟子丢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熏五毒。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字。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
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小时候读囊萤映雪故事,觉得东晋的车胤用练囊盛了几十只萤火虫,照了读书,还不如用鸭蛋壳来装萤火虫。不过用萤火虫照亮来读书,而且一夜读到天亮,这能行么?车胤读的是手写的卷子,字大,若是读现在的新五号字,大概是不行的。
【读画面】
- 作者家乡的端午有哪些风俗?请简要概括。(4 分)
- 请从语言特色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4 分)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读思路】
- 文章题目是“端午的鸭蛋”,为什么开篇先写家乡的端午风俗?(4 分)
【读情感】
- 作者对家乡的鸭蛋有着怎样的感情?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 分)
(乙)(9 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读书与读屏
①几年前就有人惊呼,我们已经进入读屏时代,青少年成为被电子屏夺走的一代,更有人简单地将读屏与碎片化的浅阅读画上等号,呼吁多读书、少读屏。不同的人群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无需将读屏和读书割裂,乃至对立起来。“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有人在纸质书中嗅到了书香,感受到了阅读审美;也有人将视野浓缩于方寸之间,在手指翻飞的滑屏中获取信息,同样找到了阅读的乐趣。在互联网时代,却非要固守黄卷青灯不可,未免显得有些迂腐。
②一说到读书,人们就想到书香,“最是书香能致远”。随着电子阅读时代的到来,或许电子书终将取代纸质书,中微子通信或许将要取代电子通信,书载知识的传播方式、保存载体或许都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但读书的本质不会改变。读书意味着知识的传承、文化的涵养以及精神世界的构建。读书不仅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性情的愉悦,精神的享受。
③读屏时代,给阅读带来了变化,也带来了挑战。读屏时,注意力容易分散,“走马观花”,难以深入思考。但读屏也有其优势,比如信息量大、查询便捷、更新及时等。面对读屏与读书的选择,关键在于如何有效地利用好不同的媒介,让阅读更有收获。
④无论是读屏还是读书,都应保持思考的习惯。思考是阅读的深化,是认知的必然。读屏时,我们需要筛选信息,去伪存真;读书时,我们需要领悟内涵,融会贯通。思考能让我们在阅读中不断提升自己,避免被表面的信息所迷惑。
⑤无论采用哪种阅读方式,都要重视阅读的质量。读屏时,我们不能只追求速度和数量,而忽视了内容的质量;读书时,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浅尝辄止,而应该深入探究。高质量的阅读,才能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⑥总之,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我们不必纠结于读屏还是读书,而是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追求。
【读观点】
-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 分)
【读逻辑】
- 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
【读思想】
-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高质量的阅读”的理解。
(乙)
【读迁移】
请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谈谈在电子阅读和纸质阅读中,你是如何保证阅读质量的。(4 分)
【读拓展】
除了文中提到的读书和读屏,你认为未来还可能出现哪些新的阅读形式?(3 分)
(三)名著阅读(5 分)
学校组织“走进经典,感悟人生”的名著阅读活动,请从以下名著中任选一部,回答问题。
《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简·爱》
【读人物】
请从你所选的名著中选择一个主要人物,结合相关情节,分析其性格特点。(3 分)
【读启示】
这部名著给了你怎样的人生启示?(2 分)
作文(40 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作文。
题目一:以“读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记叙文。
提示:可以是“读书”“读人”“读风景”等。
题目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让心灵去旅行!
请以“心灵的旅行”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以下是为您生成的上述试卷的部分答案示例,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一、积累与运用
- 长河落日圆
-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1)zài yùn (2)蕴含 (3)A (4)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书法,作为一种传统艺术,难道不承载着丰富的内涵吗?
二、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甲)
- (1)到 (2)详尽 (3)迫近
- 第二段写的是“迁客骚人”因不同的自然景物而产生的“以物喜,以己悲”的览物之情;第三段写的是“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览物之情。
- “迁客骚人”的“忧乐观”是“以物喜,以己悲”;“古仁人”的“忧乐观”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光”比作“跃动的金子”,把“月影”比作“沉入水中的玉璧”,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和月影的美丽,表现出洞庭湖的美景。
- 这一千古名句,在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激励着人们心怀天下,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在工作和生活中勇于担当,积极奉献。
(乙)
- (1)值:遇到,碰上
-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
- 郑燮是一个爱民如子、清正廉洁、有担当、有才华的人。
(二)现代文阅读
(甲)
- 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 这句话运用了拟声词“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筷子扎破鸭蛋壳,红油冒出来的情景,富有生活气息,表现出作者对高邮咸鸭蛋的喜爱之情。
- 开篇先写家乡的端午风俗,营造了一种浓郁的节日氛围,为下文写鸭蛋做铺垫,突出了家乡鸭蛋的与众不同。
- 作者对家乡的鸭蛋充满了喜爱和自豪之情。作者详细介绍了家乡鸭蛋的名声、特点、吃法等,还将他乡的鸭蛋与家乡的进行对比,表达了对家乡鸭蛋的赞美;文中提到别人对高邮鸭蛋的称道,作者表面上不大高兴,实则是自豪的体现。
(乙)
- 中心论点: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我们不必纠结于读屏还是读书,而是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追求。
- 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将读屏时注意力容易分散、难以深入思考与读屏信息量大、查询便捷、更新及时等优势进行对比,突出了读屏既有挑战也有优势,从而论证了面对读屏与读书的选择,关键在于如何有效地利用好不同的媒介,让阅读更有收获的观点。
(三)名著阅读
以《骆驼祥子》为例:
- 【读人物】祥子来自农村,是个破产的青年农民,勤劳、纯朴、善良,他渴望以自己的诚实劳动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但经历了三起三落之后,祥子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 【读启示】这部名著让我明白,在黑暗的旧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是多么艰难,个人的努力往往难以抵抗社会的压迫和不公。同时也让我懂得,无论面对怎样的困境,都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坚定信念,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作文:
题目一示例:《读父亲》
我的父亲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他不善言辞,却用行动默默地守护着这个家。
小时候,我觉得父亲很严厉。每当我犯错时,他总是板着脸教训我。那时候,我对他有些畏惧,总觉得他不够亲切。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慢慢读懂父亲。有一次,我生病住院,父亲日夜守在我的病床前,眼神中满是担忧和疲惫。那一刻,我看到了他的关心和爱。
还有一次,家里经济紧张,父亲为了给我凑学费,四处奔波借钱。他的背影在夕阳下显得那么沧桑,却又那么坚定。
父亲虽然没有给我优越的生活条件,但他用勤劳的双手为我撑起了一片天。他教会我要诚实、善良、努力,这些品质将伴随我一生。
如今,我已经长大,而父亲却渐渐老去。但他在我心中的形象越来越高大,我会永远敬爱他。
题目二示例:《心灵的旅行》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我们总是在追逐着未知的目的地,却往往忽略了沿途的风景和内心的感受。然而,一次特殊的经历让我明白,真正的旅行,是心灵的旅行。
那是一个夏日的午后,我独自一人来到了一座古老的小镇。镇子里没有繁华的商业街,没有喧闹的人群,只有古朴的街道和宁静的庭院。
我漫步在青石板路上,感受着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身上的温暖。路旁的花朵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散发出淡淡的芬芳。那一刻,我的心变得无比平静,仿佛所有的烦恼都离我而去。
走进一家小小的茶馆,我坐在窗边,听着悠扬的古筝曲,品味着清香的茶水。看着窗外的风景,我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在这喧嚣的世界中,我们总是忙碌于功名利禄,却忘记了内心真正的需求。
这次小镇之行,虽然没有壮丽的景色,却让我的心灵得到了一次洗礼。我明白了,心灵的旅行不需要走多远,只要能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找回内心的宁静和力量,便是一次有意义的旅行。
从此以后,我学会了在忙碌的生活中,给自己留出一点时间,去感受身边的美好,去进行心灵的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