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试卷分析怎么写学生版的(历史试题分析和试卷分析怎么写)

历史试卷分析怎么写学生版的(历史试题分析和试卷分析怎么写)

首页历史更新时间:2024-09-03 07:31:02

书名:中学历史教学设计

作者:王德民

第一章:教学设计理论与历史课堂

1.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有哪些?

①教学理论: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把系统方法作为一般科学方法引入教学研究领域,将教学理论研究的重要范畴如教师、学生、目标、内容、形式、方法等作为基本要素置于系统中,对其进行系统考察与研究。

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赞可夫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布鲁纳的“引导—发现法”教学理论、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理论等

②学习理论:教学设计需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

加涅的学习层级理论,将智慧技能的学习分为连锁、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概念、规则、高级规则六个层次,每个高一级的层次都以低一级的层次为基础。他将学习结果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五种类型,各种类型的学习条件是不同的。在他的学习结构模式中,明确地指出了认知策略同智慧技能的区别。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揭示了由例证到概念和规律的学习程序,其教学的外部条件是教师举出关于概念或规律的例证,内部条件是学生已掌握了相关的概念,学生的心理过程需要经过辨别、提出假设、检验假设和进行概括等几个必要阶段。

③系统理论:系统理论对教学设计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其相关的准则与原理。

系统理论关注系统中的要素、结构及其功能状态。该理论认为,系统由许多要素构成,系统内部的各要素间的组织联系呈现出结构性,并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对应着特定的功能与状态。

教学设计要视整个教学活动为系统,弄清教学活动各要素的功能及其联系,揭示教学活动所外置的条件与变化。同时,系统理论还关注与之相关的作用机理,强调反馈、有序与整体,即强调系统要通过信息反馈才能实现交流与控制,教学活动要通过提问、作业、测试等方式反馈信息,以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2.操作层面的优质课堂设计重点关注什么?

①课堂学习:

关注学习环境,课堂学习由教师展开设计,通过周而复始的“设计—实践—反思”过程在课堂活动中不断加以修正,借助反思复杂课堂实践的意义创造更有意义的经验。从而让学生获得探索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

②学习设计的“主题”(在教材中让学习者追求什么核心价值以及该“主题”具有怎样的发展性等)在丰富的探究与表达的“过程”中组织与设计

③教师的教学行为:

将自己置身于真是的课堂场景中,将对课堂目标、内容、过程、方法、环境、评价等要素的理解,与学生的学习创造性相结合,设计出有效的教学方案。教师的提问引导学生达到学习目标,与其他常态课相比,独白控制时间大大减少。

3.历史课堂设计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①历史学情分析:

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水平、认知态度与心理发展能力等;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及其原因。

②历史教学目标:以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为依据,参照学生的学习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和完备性

③历史教学内容:

对教材内容的二次加工或再创造:教材的显性内容和隐性内容、教学重难点

对课堂中可能发生的思维碰撞作尝试性预测

结构意识:将课堂教学内容置于单元、教材乃至学科内容结构之中去设计与建构

④历史教学方法与结构:适应学生内在规律、根据具体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及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环节,根据内在逻辑关系进行环节之间的协调性组装

⑤历史教学情境:对历史情境的模拟与创设,尽可能构建性地获得历史知识,将历史学习置于相近的历史情境之中,并通过深入历史情境,为实现历史的“同情”与理解创设外部条件

⑥历史教学评价:观察、课堂提问、练习、测验等手段,即使了解学生学习状况。

4.如何理解“一节好的历史课”的标准?

①立意与目标:在课程维度上能对本课目标进行聚合与凝练;在史学维度上能对本课内容进行聚焦与贯通。

②重点与难点:重点与本课立意、目标紧密相连;难点需突破学生的认知规律,包括:能适时补充必要知识点,突破知识衔接之“难”;能巧妙设置认知冲突,突破知识理解之“难”;多维度设置情境体验,突破过程感悟之“难”;适当设置价值观冲突,突破情感体验之“难”。

③逻辑与方法:

一节好的历史课,其教学逻辑有以下特点:其一,能超越教材的知识逻辑;其二,能顺应学生的认知逻辑;其三,能构建历史的理论逻辑

一节好的历史课,其教学方法必然契合、适配于此课的内容和目标

④故事与细节:

一节好的历史课不仅可以将故事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从整体来说,更可以将一节课视作一个“大故事”。

一节好的历史课不仅需要有史料、故事作铺陈与支撑,更可从中精选细节,以促生课堂的精彩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