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全国高考历史试卷分析(1980年全国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1988年全国高考历史试卷分析(1980年全国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首页历史更新时间:2024-09-02 22:29:28

前几天发了一篇关于1977年~2023年历届高考录取率:

1977年,高考录取率是4.74%;
1987年,高考录取率是23.31%;
1997年,高考录取率是35.97%;
2007年,高考录取率是56.04%;
2017年,高考录取率是75.27%;
2023年,高考录取率是85%;

很多网友觉得数据不够客观,认为87年的录取率没有这么高,今天特意发此文具体说明。

1977年,我国恢复全国高考制度。1981年,高考预考开始正式列入高校招生的政策,要参加当年全国普通高考的考生,必须要先报名参加高考预考考试,被预考择优选取后,才能参加全国普通高考!

所以能参加高考的考生人数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录取率肯定就会升高。

以本人98年高考为例,偏远山区县城普通高中普通班级,全班46人,当年本科2人,专科7人,录取率为19.6%。尖子班50人,本科8人,专科15人,录取率46%。

其他两个普通班(1文1理),比我们班还要惨,综合录取率不超过25%。但从全国来看,平均录取率33.75%是相对靠谱的 毕竟我们的教学条件和水平确实差。

为了更加客观的反映大学生的含金量,对上次的数据进行了一定的修正,特意引入了同龄人占比这个参数,这更能反映大学生在同龄人的占比情况。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全面实行义务教育之前,同龄人占比这个概念误差相对较大,不像现在绝大多数高考的孩子都在18岁左右。那时候有留级制度,且初中不可直升。

我们从数据不难发现,从1977~1997年,这二十年时间里,大学生在同龄人中的占比是相当的低,不足5%,所以大学生的稀缺性不言而喻。

不要说大学生,就算是中专毕业生,在这个年代也是硬通货,国家包分配,根本不存在就业压力。所以初中成绩较好的学生都选择上中专,顶端的且条件好的才会上重高。

1998年,国家提出创建985工程高校,全国一共是39所,分别如下:

1999年,国务院批准转发了教育部提出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正式拉开了高校扩招的大幕。

据统计,1998年,全国高校的招生人数为108万,1999年上升到160万,扩招比例高达47%。

与此同时,也就是2000年,我国全面取消毕业生分配制度,中专开始落寞,高中生人数呈几何级数增长。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同龄人的平均受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

与此同时,所有的大学生不得不自主就业,导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涌入社会。

但好在改革开放的浪潮很快催生了大量的企业,包括民营企业及外资企业,创造了大量的工作岗位。

2002年~2012年这10年中,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一片大好。随着扩招的进一步升级,大学毕业生开始饱和,在就业岗位有限的前提下,部分大学毕业生开始面临就业难的问题。这让大多数家长和学生产生学历贬值的错觉。

其实,我们不难发现,虽然高考的录取率在不断的上升,但真正重点大学的录取率变化并不大,也就是我们的985/211高校的全国平均录取率一直维持在6.0%左右。

以2023年为例,全国985/211平均录取率为6.0%,总高考人数为1100万,而对应到2005年的出生人口是1612万人,6.0*1100/1612=4.09。

也就是说2023年的985/211录取人数在同龄人中的占比是4.09%,这与1993年的大学生人数在同龄人中的占比是相当的。

也就是说,现在的985/211大学及双一流高校和30年前的大学生相当。因为现在的企业多,就业岗位也很多。

之所以现在的高考录取率这么高,完全来源于民办高校的过度扩建及普通大学的过度扩招,导致绝大多数的普通大学毕业生实际学识和专业知识水平不足。

这也正是为什么大家一直觉得现在的大学生就业难的直接原因了,你听说多少985/211大学毕业的学生找不到工作的实例呢?

不可否认,985/211大学的毕业生确实有找不到工作的例子,但那毕竟是少数,硕士、博士找不到工作的一样有,这主要还是取决于学生自己的学识和专业水平,但凡进入大学认真学习的学生,毕业后都不会面临太大的就业问题。

虽然就业面临挑战,但不管什么大学,获得本科文凭确是通往成功的重要条件,这个我曾经有专门有一篇文章论述过,,有兴趣的条友可以看看。

在评论区看到一位网友的比喻,特别有代表性。他说传国玉玺只有一个,大家都会去抢,所以他是无价之宝。

但是当这个东西变成商品进行批量化生产后,虽然大家都有很大的机会能够抢到,不过他的价值也随之变化,没有这么值钱了。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很多家长都在感慨教育过度内卷的原因,大家都知道普通的大学就业太难,都想往985/211大学冲。然而名牌大学每年的录取率就这么高,谈何容易。

资源是有限的,是不可能做到平均分配的,老是抱怨没用。你说关掉教培管用吗?关不了,你承受不起,有人能够承受,他们可以一对一。

不允许掐尖招生管用吗?同样不可能,国家需要培养特殊人才,科技需要发展,因材施教是大势所趋,五大国赛就在这里等着。

这就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时代的产物,人为不可逆转。

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看淡一些,尽力而为,不给自己留遗憾就好了,不要刻意要求什么,但也不应该有躺平的心态。

你说是不是就这么回事呢?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