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卷
-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3小题,共46.0分)
- 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 中国闭关自守封建落后 B. 虎门销烟使英国损失惨重
C. 英国要进一步走私鸦片 D. 英国要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
- 1861年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在我们的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信中的“文明人”指( )
A. 俄国军队 B. 英法联军 C. 美国军队 D. 日本军队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下列有关该条约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增开天津为商埠
B. 废除《天津条约》
C. 割香港岛给英国
D. 沙俄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 太平天国正式建立政权的标志是( )
A. 金田起义 B. 洪秀全自称天王
C. 永安建制封王 D. 定都天京
- “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若要再现民族英雄邓世昌率领中国军队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该选择的史事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先后向英、俄等六国政府提出在中国实行所谓“门户开放”、贸易机会均等的照会,在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已经获得的特权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的国家是( )
A. 英国 B. 法国 C. 美国 D. 俄国
-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想一想,这是哪个派别的主张( )
A. 地主阶级顽固派 B. 地主阶级洋务派
C. 资产阶级维新派 D. 资产阶级革命派
- 近代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提出的口号是( )
A. 师夷长技 B. 自强,求富 C. 民主和科学 D. 扶清灭洋
- 下列属于洋务运动的内容有( )
①创办军事工业②创办民用工业③筹建新式陆海军④废除科举制度。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 戊戌变法时期,在狱中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诗句、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仁人志士是( )
A. 蔡锷 B. 梁启超 C. 康有为 D. 谭嗣同
- 下列维新变法的措施中,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条款是( )
A.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B.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C.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D.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 维新派的改革遭到顽固派的激烈反对,主要因为( )
A. 维新派反对清政府 B. 维新派反对帝国主义
C. 改革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 D. 改革完全是错误的
- 严复雕像坐落在天津古文化街上。在变法维新运动中,由严复等主持的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是( )
A. 《湘学报》 B. 《时务报》 C. 《知新报》 D. 《国闻报》
- 中国近代,确定把香港岛和台湾割让给列强的不平等条约分别是( )
A. 《南京条约》《北京条约》 B. 《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C. 《北京条约》《辛丑条约》 D. 《南京条约》《马关条约》
15.义和团成员曾愤怒地喊出了这样的口号:“先拆电线杆,后拆火车道,杀尽外国人。”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义和团运动具有明显的爱国性质 B.有利于取得清政府的支持
C.反映了义和团科学的斗争口号 D.义和团运动具有盲目的排外性
16.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是( )
A. 《土地改革法》 B. 《天朝田亩制度》 C. 《资政新篇》 D. 《兴国土地法》
17.如果请你担任历史记录片《1908年的北京东交民巷》的导演,在拍摄当时的北京东交民巷时,不该设计的场景是( )
A. 许多外国公使在散步 B. 大量北京居民在准备晚餐
C. 某国使馆在举办舞会 D. 有外国军队在军事操练
18.“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这一揭帖说明了义和团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
A. 封建迷信 B. 中原闹鬼 C. 列强侵华 D. 盲目排外
19.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在继续发展军事工业的同时,又开办了一些近代民用企业,以辅助军事工业。下列各项属于民用企业的是( )
A. 安庆内军械所 B. 上海轮船招商局 C. 江南制造总局 D. 福州船政局
20.有学者说:“知识分子是民族的大脑,揭示民族的使命是他们的使命。”由1300多名举人发起“公车上书”,要求变法图强的历史背景是( )
A.鸦片战争炮声 B.瓜分中国狂潮
C.甲午战争惨败 D.中华民国成立
21.曾主持过天津的《国闻报》,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的思想家是( )
A.严复 B.张骞 C.袁世凯 D.梁启超
22.太平天国领导人以“囯”代替“國”字,取“王居其中”之意。这一细节最能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 )
A.摆脱不了封建专制思想的束缚
B.取清王朝而代之的宏大志向
C.丰富了汉语言文字
D.本身文化程度不高
23.《辛丑条约》签订后“半殖民地的神话表现为半殖民地制度的确立”,这预示着( )
A.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 中国社会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
D.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
Ⅱ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24题20分,25题12分,26题22分,共54分)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0年夏,圆明园内正上演着昆曲《惊梦》……歌舞升平……列强入侵的炮声……彻底粉碎了大清王朝的纸醉金迷的生活。
---舞蹈史诗《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在地球的某一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民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是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官,一个进行洗劫,另一个放火焚烧。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雨果《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入侵的炮声”来自哪一次战争?“列强”指的是其中的哪一个国家?这场战争后中国陷入了怎样的社会?(6分)
- 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后,清政府被迫订了什么条约?被割让了哪一块地方给哪一个国家?(4分)
(3) 材料二发生在哪一次战争中?“两个强盗”分别是谁?“夏宫”是指哪里?(6分)
(4) 材料二中两个“强盗”分别以什么“事件”为借口对中国进行打劫?(4分)
25.归纳整理,回答问题。
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②甲午中日战争
③中国的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
④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逃离北京
⑤俄国乘清政府内外交困之际,攫取了中国东北和西北的大片领土
(1) 上面这组资料均与列强在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发动的侵华战争有关。请你按“战争与史实”的对位关系填全下面的空格(只填序号)。(4分)
- 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最终与清政府签订了什么条约?这一条约中的什么内容说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4分)
(3) 从这部屈辱的历史中,你看到清政府的本质是什么?以史为鉴,你认为目前我国政府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教训?(4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变法运动--戊戌变法。在戊戌变法后,中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里出现了一部分人,这一部分人对西方的社会制度丶文化有很深的了解。他们主张学习西方实行变法。
他们通过上书表达自己的政治要求;通过办报纸来形成自己的舆论工具;通过学会把改革的力量组织起来。这样的话,变法运动就形成了群众性的政治运动,形成了气候和规模……
请回答:
(1)材料中的“一部分人”指是哪一阶层和派别的人?代表人物有哪些?(4分)
(2)“他们通过上书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要求”,其中表达“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这个政治要求的上书指什么历史事件?这次上书具有怎样的历史影响?(4分)
(3)“通过办报纸来形成自己的舆论工具;通过学会把改革的力量组织起来。”请列举影响最大的两大报刊和在北京成立的学会名称。(6分)
(4)再讲戊戌变法时,主持人讲了这样几句:“守旧派力量强大,维新派都是文人,和军队没有任何联系,那么这个维新派它靠谁呢?维新派所唯一可以依靠的只有一个人,就是光绪帝,而光绪帝又没有实权”以此可以判断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6分)
(5)李立同学通过百家讲坛,详细了解戊戌变法后,提笔写了一篇论文,来论述戊戌变法的影响。请你为他说出这个影响。(2分)
DBADC
CBBCD
CCDDD
BBCBB
ADD
24.(1)第一次鸦片战争(或鸦片战争);英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
(2)《南京条约》;香港、英国。
(3)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法国;圆明园。
(4)“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25.【小题1】
【小题2】《辛丑条约》;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小题3】腐败无能;落后就要挨打,要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加强国防建设,提高反侵略能力。
26.(1)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2)“公车上书”; 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3)《时务报》《国闻报》; 强学会.
(4)维新派没有兵权,没有发动人民群众,依靠的是没有实权的皇帝是变法失败的原因,根本原因是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5)宣传了维新变法思想,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