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试卷七年级期末第二学期(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历史试卷七年级期末第二学期(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首页历史更新时间:2024-07-19 09:54:38

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卷(全国通用)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部编版七下全册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扬州曹庄隋炀帝墓入选2013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下列与隋炀帝无关的是( )

A.在位期间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

B.正式设置进士科,按照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C.结束分裂割据,统一全国

D.统治后期暴虐无道,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

2.唐太宗选拔和任用人才不拘一格,他曾多次说过:“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他手下,既有尉迟敬德这样出身敌营的将领,也有魏征这样的东宫旧仇;既有像马周这样的落魄文人,也有贵如皇亲国戚的长孙无忌。材料表明,“贞观之治”得益于( )

A.科举制度的完善 B.社会矛盾基本消除

C.官僚体制的形成 D.官员选拔的开放性

3.据考古发现,唐代犁铧出土地点分布广泛,但大体有四种形式:尖锋、三角形、两翼突出、宽大于长;蛇刃、铧身修长、后边内凹、长大于宽;尖锋、等腰三角形、铧面平直、銎身体薄;尖锋、三角形、体小、长銎。这反映出唐代( )

A.铁业官营保证了产品质量 B.冶铁业的技艺水平领先世界

C.铁农具种类多且分工细致 D.农业生产得益于手工业进步

4.时间轴是培养历史学科时空观念的重要途径之一,下图为中国古代时间轴图,其中③表示的阶段特征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5.五代十国时期,真正敌对的政权是个别,绝大多数政权奉中原王朝正朔,称臣纳贡。在某种程度上,这就减少了进一步分裂的因素,相反增加了促进国家统一的因素。材料反映了( )

A.藩镇割据导致五代十国局面出现 B.五代十国时期国家完成统一

C.五代十国时期蕴含着统一的趋势 D.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稳定

6.为了适应科举的需要,中央官学、地方官学、各地书院及各种乡村私塾不断发展,学生数量和对经史子集等各类书籍的需求量也大为增加。材料主要表明科举制度( )

A.增加了科学取士的名额 B.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C.是官员选拔的重要途径 D.促进了教育事业的进步

7.下面是辽墓壁画《备茶图》。该壁画真切地反映了辽代晚期的点茶用具和方式。该作品反映了( )

A.南北文化交流交融 B.民族政权形成对立

C.边疆民族相对落后 D.普通民众地位提高

8.历史上很多少数民族首领都对民族交融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夫西夏声明文物,诚不能与宋相匹,然观其制国书、厘官制、定新律、兴汉学、立养贤务……彬彬乎质有其文,固未尝不可与辽、金比烈!”材料所述的民族是( )

A.契丹族 B.党项族 C.女真族 D.蒙古族

9.下图为金朝海陵王完颜亮的行书作品《题临安山水》,大意为:万里江山应该是统一的,江南怎么能有别的朝廷。我要带领百万雄兵到西湖,骑马踏上吴山第一峰。据此判断这一时期…( )

A.中国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B.金与南宋对峙

C.书法开始成为一门艺术 D.行书较为盛行

10.宋神宗时期,浙西陈舜俞记载道:“古之四民,而农居其一、今之民,士农工商老佛兵游手,合为八,而农居其一。”这反映了北宋时期( )

A.社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B.重农抑商政策根本改变

C.经济发展使社会职业分化 D.社会成员身份渐趋平等

11.下面柱状图说明两宋时期( )

A.王安石变法的成果 B.交子的大量发行

C.海外贸易的发展 D.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

12.元朝刑法规定,犯罪的孕妇可以推迟判决,安心待产。据史料记载,中统二年(1261年),河南民王四妻靳氏一产三男,命有司量给赡养。据此可知,元朝( )

A.重视稳定社会秩序 B.维护妇女生育权利

C.倡导提高妇女地位 D.加强刑罚巩固统治

13.黄岩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史料记载,1279年,我国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受中央政府委派,对国家领土进行测绘,黄岩岛就是其中的一个测绘点。郭守敬可能是受哪个政权的委派进行此次活动( )

A.元 B.南宋 C.西夏 D.金

14.元朝开始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在下面《元朝形势图》中直接统辖西藏,掌管其军民各项事务的甲机构是( )

A.安西都护府 B.伊犁将军 C.驻藏大臣 D.宣政院

15.“‘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的地方最高行政机构……所以达远迩、均劳逸,参错出入,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这说明元朝( )

A.行政机构已经十分复杂 B.继续发挥郡县制的作用

C.中央集权达到历史高峰 D.对全国实施了有效管辖

16.《宋稗类钞》记载,生活于宋孝宗时期的屈姓艺人,被舅舅送进南京的新瓦,能自己谱写新曲,一天能演七八场,剧院老板给她分成,平均每天能挣二十多贯。材料旨在说明宋朝时期( )

A.科学技术比较发达 B.科举制度发展

C.市民文化生活丰富 D.戏曲空前发达

17.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元墓出土的杂剧陶俑反映了( )

A.都市文化生活 B.商业发展规模 C.海外贸易状况 D.经济重心南移

18.观察下面表中的数据和时间,判断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出现在( )

各阶段世界科技发明情况(单位:项)

年代

世界科技发明数量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1-1840

472

19

4%

453

96%

A.隋唐时期 B.五代十国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19.明清时期,着装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富贵尊卑。明朝初年规定:“农民之家许穿绸纱绢布,商贾之家只准穿绢布。”明中叶以后,商人尤其是富商已是身着绫罗绸缎,其生活之豪华,已俨然傲视王公贵族。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君主专制统治弱化 B.等级秩序受到冲击

C.重农抑商政策瓦解 D.商人政治地位提高

20.小华在阅读《国史十六讲》一书时,先观其目录(如下表),再展开学习。在该书第十三讲,他可能阅读到的内容是( )

第十一讲

骑马民族弛聘的时代

第十二讲

明帝国的专制统治

第十三讲

面向海洋的时代

第十四讲

清:中华帝国的末代王朝

A.宋朝建立 B.南宋灭亡 C.郑和下西洋 D.甲午中日战争

21.《天工开物》记载,取茧之后,蚕茧壳外的浮丝,即为废弃之物,而被老妇买去,进行加工利用,便可织成湖绸。这反映出,当时手工业生产具有( )

A.技术创新的主张 B.工艺水平先进的特质

C.天人合一的思想 D.物尽其用的朴素意识

22.清朝鼓励甘肃百姓向新疆迁移,一是为了开发新疆,解决新疆驻军的军粮供应问题,二是为了解决甘肃百姓的谋生问题。此举有利于( )

A.保障中外交流畅通 B.促进南北方人口流动

C.推广内地高产作物 D.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23.有学者认为,名称前冠以“胡”字的植物,大多为两汉两晋时由西北引入;冠以“海”字的植物,大多为南北朝以后由海外引入;冠以“番”字的植物,大多为南宋至元明时由“番舶”引入;冠以“洋”字的植物,大多由清代乃至近代引入。这反映出( )

A.中国古代人民心态封闭保守 B.中国古代农业有兼容并包的传统

C.中国古代农业科技领先世界 D.自古以来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24.1832年,一艘英国的商船“阿美士德号”强行闯入黄埔,希望能够通行贸易遭到拒绝。上海道台衙勒令“即速开船,遵照旧例回粤贸易”。其中“旧例”是指( )

A.自由贸易政策 B.重农抑商政策 C.闭关锁国政策 D.贸易垄断政策

25.京剧起源于清代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演出。后来,徽调因为吸收了汉调、昆曲、秦腔等地方戏的优点,最终在道光年间形成新的剧种“京剧”。材料主要说明了京剧( )

A.是多剧种的融合和创新 B.是传统文化中的“国粹”

C.形成得益于政府的支持 D.在道光年间走向了国际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26.(10分)乾陵是唐高宗与武则天的合葬墓。除主墓外,还有十七个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员与功臣,如永泰公主(武则天孙女)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永泰公主墓中的壁画《宫女图》中的人物为九位宫女,体态丰腴,曲线柔美。雍容华贵已成为当时社会的审美取向。她们手持烛台、如意、高脚杯(内装葡萄酒)、包狱等物,除两人穿男士袍衫外,其余皆为短襦长裙,构图韵雅和谐,描绘细致传神。

(1)结合所学,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大唐盛世有何史料价值。(4分)

材料二 乾陵无头石像之谜

在陵园朱雀门外,有61尊石人群像分立两旁,石像背后刻有文字,表明他们是来自唐朝西部、西北的少数民族首领,或者是外国使臣,然而61尊石像的头全部不见了踪迹。这些石像的人头为什么被毁了呢?

一、另一种说法认为是在明朝时,当地流行瘟疫,百姓认为瘟疫来源可能是这些石人在作崇,所以将石像都砸掉了头。二、1906年,一位日本学者来乾陵考察。他认为石像的头在明嘉靖年间的关中大地震中断落了。

——摘编自CCTV-10《探索·发现》栏目之《乾陵无头石像之谜》

(2)你认为这些石像的原型人物有可能来自哪些少数民族或者是域外国家?请说明依据。(4分)

(3)判断上述材料中石像人头被毁的两种说法的可信度。(2分)

27.(14分)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贸易中心。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56项世界遗产。

材料一 在中国的古港中,泉州港是一个后起之秀。秦汉时期,今泉州一带是中原人士眼中的蛮荒之地。直到晋代,由于中原战乱,衣冠南渡,福建才迎来第一次移民高峰。唐末至五代,由于北方战乱,福建迎来了第二次移民高峰。人口的激增,以及相对安定的环境,使得福建后来居上,到宋朝,泉州开始成为一处重要的海港。

——何书彬《泉州申遗成功:开满刺桐花的小城,曾是世界的十字路口》

材料二

1987年,南宋沉船“南海一号”在广东省阳江市被发现,沉船出水最多的是瓷器,以泉州德化窑青白瓷为主。相当一部分瓷器具有明显的异域风格,专家推测可能是外国人“来样定做”,如棱角分明的酒壶、喇叭口大碗、首饰盒等。

——依据孟原召《宋元时期泉州沿海地区瓷器的外销》等

材料三 以下是2021年泉州申遗项目的22个遗产点中的部分遗产点

①市舶司遗址北宋政府于1087年在泉州设置

②德化窑址宋元时期泉州内陆地区外销瓷的杰出代表

③石湖码头宋元时期的外港码头

④清净寺宋元时期,大量阿拉伯人聚居在此

⑤顺济桥南宋修建,是连接泉州商业区的通道

⑥南外宗正司南宋对迁居泉州的皇族进行管理的机构

⑦冶铁业遗址生产规模大,产品大量外销

⑧开元寺宋朝泉州官方地位最突出的佛教寺院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泉州为什么会成为中国古港的“后起之秀”?(4分)

(2)依据材料二的图文材料,概括泉州对外贸易的特点。(4分)

(3)运用材料三中的相关资料,仿照表格中的示例,完成下表。(在答题纸字母A处和B处填写主题,C处填写序号)(3分)

主题

示例:海洋贸易的管理

A

B

包容的文化态度

序号

示例:①⑥

②⑦

③⑤

C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对泉州申遗的认识。(3分)

28.(14分)北京水系与城市发展

材料一 北京属于海河流域,以下是海河流域北京地区出土的文物。

昌平区南口雪山村出土的手制红陶双耳罐,素面小口,距今约5000年

平谷区刘家河村商代墓葬出土的金耳环,下部呈喇叭形,造型受到草原文化的影响

房山区琉璃河出土的克盉的铭文,记载了周王封召公的儿子克为燕侯,管理燕地

(1)依据材料一,指出反映北京地区民族交融现象的文物是: (写序号)反映分封制的文物是: (写序号)将三件文物所属的历史时期排序: (写序号) (6分)

新城

材料二 金中都水源主要依靠莲花池,水量有限,不能满足新的王朝城市发展的需要。新城改为依靠水源充足的高梁河,将积水潭纳入城市中心,这是蒙古族“逐水草而居”生活习俗的体现。为供应城市发展,新的运河得以开凿,江南漕船沿运河直达积水潭。忽必烈“过积水潭,见舢舻蔽水,大悦”,遂赐名运河为通惠河。积水潭也因此成为城中的水上交通中心,是商业最发达的地区。

(2)写出材料二中①城市当时的名称,并说明判断依据。依据材料二,分析通惠河修建的作用。(8分)

29.(12分)舌尖上的历史

材料一 北宋东京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最盛时在百万以上。在东京,高档的酒店共有七十二家,号“七十二正店”;中型店铺也能凭独当一面的美食招徕顾客,如曹婆肉饼、薛家羊饭、梅家鹅鸭等;若觉囊中羞涩,还可去一些“专卖家常”小店,食用粉羹、鱼面等大众快餐。在汴梁、临安若是想置办宴席,也有“四司六局”可选,包括专掌布置打扫事项的“帐设司”,专掌切配烹调的“厨司”,专掌送菜及清洗盘碗的“台盘司”,专掌送迎招待的“茶酒司”,掌管醒酒药的“香药局”,这种一条龙服务,就是如今请客吃饭也鲜有这般完善。

——摘编自国家人文历史《古人这样过日子》

材料二 康熙帝认为“农事实为国之本”,并亲自在西郊御苑内培育“京西稻”。御稻培育成功后,康熙帝令大臣于河北承德、江南等地尝试推广种植,还招募江苏、浙江的优秀稻农传授种植技艺。乾隆年间,扩建昆明湖及开挖高水湖等,使玉泉山一带京西稻田的灌溉用水更加充沛。京西稻因“粒长而味腴,四月插秧,六月可熟”得到人们的喜爱,种植规模不断扩大。

——摘编自张豪等《世界遗产视野中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路径——以京西稻为例)

(1)依据材料一,概括宋代都城饮食行业繁荣的表现。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6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康乾时期京西稻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的原因。(6分)

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C

D

D

B

C

D

A

B

B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A

A

D

D

C

A

C

B

C

21

22

23

24

25

D

D

B

C

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26.(1)史料价值:《宫女图》构图韵雅和,描绘细致传神,为我们研究唐朝的服饰、绘画等提供不可多得的一手资料;《宫女图》中人物体态丰腴,雍容华贵成为当时社会审美取向,体现唐代社会较为安定,展现唐朝繁荣的社会经济;《宫女图》中两人穿男士袍衫,其余穿着短襦长裙,展现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高脚杯从西域进贡而来,里面装有葡萄酒,对研究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有重要的史料价值。(4分,答出两点即可)

(2)民族:吐蕃、突厥。(1分,写出一个即可)

国家:罗马、大食、波斯、日本、新罗等国家。(1分,写出一个即可)

依据: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代丝绸之路畅通,西域及罗马、大食、波斯、日本、新罗等国的商贾、僧侣和使节络绎不绝。(2分)

(3)可信度:第一种说法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缺乏直接证据;第二种说法有一定的可信度,需要其他史料进行佐证。(2分)

27.(1)原因:随着南方后来被逐渐开发出来;加之南方安定的社会环境,福建逐步崛起,泉州地位凸显了出来。(4分)

(2)特点:对外贸易以瓷器为主;贸易路线涉及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等地。(4分)

(3)A:遗址的典型代表;B:著名的交通节点;C:④⑧。(3分)

(4)认识:泉州是宋元文化典型代表城市,泉州申遗让更多外国人有机会了解中国文化;同时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泉州申遗后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3分,答出一点即可)(言之有理皆可)

28.(1) ②;③;①②③。(6分)

(2)名称:元大都;(2分)

依据:中书省、皇城、蒙古族、忽必烈等信息判断为元朝,元朝的都城为元大都。(4分,写出两条信息即可)

作用:①保障城市的供应;②促进城市商业的繁荣。(2分,写出一项即可)

29.(1)表现:酒店类型齐全,档次多样;特色美食众多;行业内部有细致的分工,服务完善;(2分,答出一点即可)

原因:城市人口众多;宋代商品经济繁荣;政府对商业的束缚较小。(4分,答出两点即可)

(2)统治者的重农思想;吸收先进稻种技术、颁布指令推广种植;修建水利工程;京西稻本身品种优良;利用永定河古河道的自然条件展开试种。(6分,答出三点即可)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