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邑二高梁颖慧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审题立意及作文升格的基本方法。
2、通过优秀范文的讲析,让学生掌握相关备考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一、古语导入,创设情境
刘勰《文心雕龙》里有言:“搜句忌于颠倒,裁章贵于顺序。”也就是说写文章时要文理通顺,脉络分明,层次清晰,无论是集句成章还是积章成篇,都不能颠三倒四,语无伦次,缺乏逻辑性,使读者不知所云。这是创作的经验之谈。高尔基也曾说:我在提笔写之前,总要给自己提出三个问题:我想写什么,如何写,以及怎么写。这些话似乎也给我们写作提供了积极的思路,让我们能够有法可循。文有章法,才能行而致远。
二、挖掘内涵,审题立意
1、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
以上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审题立意
【知识构建】
(1)作文的审题,主要是指对所供材料的本身内涵的挖掘,以及对材料之后附加的引导语的领会,和对相关写作要求的理解。
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于局部的细节;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在进入写作时对所提炼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
(2)“立意”指的是明确自己的看法和态度,是在对文题所给的材料进行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提炼主题,向读者展示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中心论点。
立意四步走::抓关键词句;找准切入口;选定好角度;形成观点句
【审题解题】
(1)审材料:材料中,众人为大观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宝玉不随声附和,而是从景和事两个角度——景物本身的特点和元妃省亲事情——独创出受到众人首肯的“沁芳”。
(2)审引导语:“以上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结合对材料的分析,“根据情境独创”要优于“直接移用”和“借鉴化用”。饱读诗书的宝玉并没有成为书蠹,而是将自己积淀的文化根据现实情境创造,赢得了赞叹。同时需注意在提示语中,并没有像原著那样直斥众人的题名“粗陋不雅”,而是强调“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因此,直接移用、借鉴化用和根据情境独创都属于方式手段,艺术效果则属于创造的成果。因此,方式方法并没有优劣高下之分,不同的方法各有所长,重点在于兼容并蓄,立足实际,合理运用。“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则就要求考生不能就题论题,而应该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放眼社会,让写作更有广度和深度,展示自己的阅读积累和应有的思维品质。
【立意参考】
切题立意:
1.崇尚创新,不因袭旧规。
2.品美识美,不甘做美盲。
3.各美其美,不抑人之美。
4.集思广益,不孤行己见。
5.能者为师,不师心自用。
……
偏题立意:
1.移用、化用与独创。(若不能辩证分析三者关系,则偏离题意。)
2.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偏离题意,不合题旨。)
3.贾宝玉的才华值得赞美。(未准确抓取核心信息。)
4.修建大观园太铺张浪费。(脱离材料,不着边际。)
5.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泛泛而谈,不知所云。)
6.曹雪芹的文字功底深厚。(忽略命题材料主体。)
三、范例讲评 ,写作升格
1、片段讲评
片段1:拟写首段
【知识构建】
(1)引述材料(忌过长照搬,应简洁概括)
(2)评析材料(针对所选角度评析)
(3)提出观点(紧扣题目,观点明确)
【举例品析】
(1)翻开历史厚重的书页,晕染一点浓俨的墨香。(引语)穿越“红楼”的帘幕,虽也欣赏众人“直接移用”“借鉴化用”的艺术效果,但我更感叹于宝玉题名时的“情境独创”之思;(引材 评材)立于时代潮头,我决心以知识武装自己,秉自主创新,圆中国之梦。(观点)
(2)观《红楼梦》题名,从直接移用《醉翁亭记》中“翼然”一词,到借鉴化用为“泻玉”以应流水之景,再到宝玉有新雅之意的“沁芳”,一个小小的匾额题名却彰显出文化的传承、借鉴与创新的巨大魅力。(引材 评材)华夏经典弦歌不辍,时代新声迭出不穷,让我们去追溯那划定九州的芒芒禹迹,在新时代踔厉奋发,传民族精神,创文化新境。(观点)
片段2:拟写尾段
【知识构建】
结尾段应照应开头和标题,紧扣中心论点;适当运用手法,比如引用、比喻、排比等等,增加文采;结尾段不宜太仓促草率,要饱满充实。
【举例品析】
(1)接过圆梦中国的接力棒,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六月蟾宫必折桂,鲜衣怒马正当时!学习中当善思善悟,工作中秉自主创新,通古今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思想之新声,做中流之砥柱,谱盛世之华章!
(2)“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前人作古,芒芒禹迹仍千年不磨,今日来者,当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开文化之新境,传于后世,亦将有感于斯志。
片段3:拟写分论点
【知识构建】
(1)并列式结构:
用概念分析法(“是什么”)设置分论点。
用因果分析法(“为什么”)设置分论点。
用途径分析法(“怎么办”)设置分论点。
(2)递进式结构:
是什么?(释本质)——为什么?(析理由)——怎么做?(明做法)
(3)对比式结构:反面——正面——反面
【举例品析】
(1)并列式结构:
分论点一:在自我完善的旅途中,“邯郸学步”还是“善思善悟”?
分论点二:在传承文化的道路上,直接“拿来”还是情境独创?
分论点三:在科技强国的征程上,“师夷长技”还是自主创新?
(2)对比式结构
分论点一:创文化新境,要传承经典,溯精神之源。
分论点二:创文化新境,要与时俱进,炼创新之魂。
分论点三:或言:承平日久,何苦之有?殊不知文化创新之要,重于泰山,急如星火。
片段4:拟写主体段
【知识构建】
观点句(点):一定要扣中心论点,扣住关键词。
阐释句(释):即道理论证。可引用名言与个人说理相结合。
事例句(材):事例要简洁、多样化,可以详写一个例子,也可以排比写几个例子,涉及古今中外,不同领域。
分析句(析):分析挖掘意义。可用原因分析法、假设分析法、归纳分析法等。多用问句、感叹句,增强语言力度。
总结句(结):呼应分论点,紧扣关键词。
【举例品析】
(1)明月照形,鉴古知今;(引语)时代与传统共舞,方能赋文化以新生。(观点句)材料《红楼梦》中众人题匾的“翼然”“泻玉”等也不是不好,但是在宝玉根据情境独创的“沁芳”一比就相形见绌,何也?——创新使然。那些故宫文创产品,注入了新媒体才具有时代活力;那些河南卫视的系列文创节目,以优美的舞姿抚慰着当下普遍的焦虑和空洞。(事例句)他们的走红,红在了对传统文化的精妙创新,让人们通过“一人一机”的新媒体,来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绵长;让人们通过“一撇一捺”的中国字,来领略那份别样的中国情。(分析句)
(2)宝玉何能独创“沁芳”之新雅?皆在于他心性的不俗与才情的卓荦。(引材)有意求新,有胆求新,才有开创新境的可能。(观点句)李子柒利用互联网向世界分享中国文化,展现富有烟火气息的生活画面,正是:“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事例句)李子柒的成功在于她创新的成功:一是途径之新,以互联网为阵地,充分契合了万物互联的时代新潮;二是内容之新,以回归田园为切入点,让结庐在人境的芸芸众生得以重新回味那纯真质朴的生活。(分析句)传承文化的形式多样,想要讲好中国故事,不仅要在自己的领域练就扎实功底,更要与时俱进,提升创新能力。(总结句)
2、素材积累
(1)名言金句
惟变所出,万变不从。——吕本中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尽数》
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刘禹锡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人民日报
这是属于拓荒者的未来,这是属于创新者的世纪。——《创新中国》
从原虫到人类,从野蛮到文明,就因为没有一刻不在革命。——鲁迅
整个世界展现在我们面前,期待着我们去创造,而不是去重复。——毕加索
没有人能够熄灭满天星光,每一位开发者,都是华为要汇聚的星星之火。——余承东
创新的过程往往漫长而艰辛,不仅需要攻坚克难的勇气,还要有潜心钻研的精神。——《人民日报》
(2)揆诸历史
A.赵武灵王为了国家军队更加强大,极力倡导“着胡服”“习骑射",提升士兵的战斗能力。但赵武灵王的举措却遭到许多王亲贵族的反对,这些人因循守旧,拒绝变革。赵武灵王力排重难,决心改革,带头穿起胡服,后来,胡服得以在赵国推行。经此改革,赵国建立了一支以骑兵为主体的军队,随后东伐中山,西攻胡地,北击匈奴,战无不胜。经过“胡服骑射”改革,赵国成为当时除秦国外国力最强的国家。
B.北宋画家李公麟不仅擅长画马,他的人物故事画,也是出类拔萃,善于创新。他曾经画过一幅《陶潜归去来兮图》。对于表现晋代诗人陶渊明挂冠归隐的画,历代画的不少,但画来画去,无非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通常是把他放在田园秋菊之中来表现。但李公麟却一反过去的陈套,把这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士”画在江上,一条清澈透底的江水坦荡东流,构图别致,立意新颖。
C.贾探春,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中人物,金陵十二钗之一,荣国府贾政与妾赵姨娘所生的女儿,贾宝玉同父异母的妹妹,贾府通称三姑娘。她精明能干,富有心机,能决断,有“玫瑰花”之诨名,连王夫人与凤姐都忌惮她几分,抄检大观园时她扇了王善保家的一巴掌;她工诗善书,趣味高雅,曾发起建立海棠诗社,是大观园中的一位大才女;她关心家国大事,有经世致用之才,曾奉王夫人之命代凤姐理家,并主持大观园改革,是一位雄才伟略的政治家、改革家。贾探春生逢末世,且系庶出,又因赵姨娘从中作梗,所以得不到重用。虽在凤姐病假期间暂执权杖发动大观园改革,但权力有限,为时已晚,难以挽回贾府颓势。抄检大观园时,她万分悲愤地发表“百足之虫论”。她的命运结局融入海疆戡乱这条重要的朝政主线,由父亲贾政做主远嫁海南镇海统制周家,躲过抄家一劫。当海疆靖寇凯旋,她得以回京省亲。
(3)时事热点
A.舞蹈节目:《只此青绿》《唐宫夜宴》
“文化创新”,要有“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的态度。君可见,《只此青绿》通过文化的创新而来,迎合时代要求,赢得了叹为观止的收视率。君可见,河南春晚的《唐宫夜宴》将传统的唐俑真人化,尽显可爱调皮,是为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型发展。由此须知,创新犹为重要,有利于顺应时代满足人们的需求,唯有创新,方能与时俱进。
B.华为“中国芯”
近期,华为新一代旗舰手机Mate 60 Pro引发广泛关注。华为门店再现排队盛况,甚至一机难求。尽管华为官方并未太多谈及该手机各方面技术参数,但根据实际测算,其网速已经达到5G标准。这意味着,在经历近年来自外部的技术封锁和打压之后,华为并未停滞不前,反而迎来了新生。“这是一台‘争气机’”“纵然千难万险,但终有‘轻舟已过万重山’之时”……许多网友之所以备感振奋,并不在于一台手机能够实现怎样的技术跨越,而是这种突破本身传递的信心、彰显的底气。事实表明,矢志创新的中国企业,并不会被外界的压力轻易击倒。打不倒我们的,只会使我们更强大。正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在“主播说联播”中的点评:“华为不但没有倒下还在不断壮大,1万多个零部件已经实现国产化,华为突围,说明自主创新大有可为。”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这在创新领域同样适用。中国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之路,但从来不是闭门造车;成功的企业,不会也不能孤军奋战。
C.“年轻人的第一杯茅台”
九月初,全网被瑞幸和茅台联名的酱香拿铁刷屏,“美酒加咖啡,就爱这一杯”成为了年轻群体的新潮流风向。年轻人以极低的价格喝上了“年轻人的第一杯茅台”,而中年人则好奇尝试了“中年人的第一杯瑞幸酱香拿铁”,惊觉一口气喝半斤都不会醉。如此“跨次元壁”的联名让酱香拿铁一经开售便被一抢而空,首日销量突破542万杯、销售额突破1亿元,相关话题热度不断飙升。在这次的联名合作中,主打年轻市场的咖啡新秀瑞幸能够打破原有的用户圈层,向中老年用户渗透,提高品牌知名度;而在白酒高端市场稳居第一的国酒茅台也能吸引年轻消费群体,开拓新的市场,打破品牌受众固化的难题,从而延长生命周期,达成了双赢局面。放眼向未来,我们也期待看到更多品牌能像瑞幸和茅台一样,敢于跨界合作、创新突破。只有这样,我们的消费市场才能展现全新的格调和文化魅力,更加多元化。
四、课堂总结
正所谓“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万事皆有法,不可乱也。”写文章贵在有章法,能够按照表达的需要,构架好行文脉络并组织好自己的语言,使写作表达心中有数,能够一气呵成,严谨得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