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竹
一本不足200页的薄薄小书,却把中国最重要的五个朝代的政治得失讲析得清清楚楚,脉络清晰,这算是我看过的最为严谨的历史书籍了。
此书算是钱穆先生批注版的中国历代政治制度的巡礼。一个王朝从鼎盛走向没落,并不能用“文化衰败、道德堕落、政治专制黑暗等几句空洞的想象话倒出缘由,专就政治制度讲,推行了两三百年,总不免出毛病。”犹如一个人的成长,从气血旺盛的壮年慢慢进入年老力衰的暮年。所以我们要探究历史成败原因在哪里,而不可妄自菲薄。
钱老先生生于晚清,与我们一般的印象不同,钱老没有多少家学渊源,家庭情况也没有为他的学问提供便利,他的新式教育只上到中学,没有机会读大学,可以说他的学问是“逆生长”出来的。钱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高举现代新儒家的旗帜,与吕思勉、陈垣、陈寅恪并称史学四大家。“有一种人,越是在风雨如晦的时候,心灵愈是宁静。他能穿透所有的混乱和颠倒,找到最核心的价值,然后就笃定的坚持。这就是钱老先生的一生写照。
本书是钱穆根据1952年的专题演讲整理而成,主要选择了汉、唐、宋、明、清五个比较重要朝代,分别从政治组织,百官职权、考试监察、财经赋税、兵役义务等种种政治制度得失进行评析。初读时非专业人士会有些“蒙圈”,但书中列举了许多事例加以说明,所以读起来会渐渐流畅。
讲到历代的地方行政,钱先生认为汉代最好,其次是唐代,最差应该是宋代了。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把各将官的兵权削了,武臣不让带兵,所以在历代中,宋代是最弱的。所谓宋代的中央集权,是君权集中、财权集中,地方则日趋贫弱。比如你是江苏督军,中央还是保留你江苏督军的名衔,请你在中央住着,江苏省有事儿,则派去一位文臣。唐代的州郡,每一个城池都存有几年的粮食,军装力量都有储备,所以可以各自为战,外敌侵入还是有办法的;而宋代则把财富兵力都集中到中央,不留一点在地方,所以中央一旦失败,全国便土崩瓦解。读到这里,我们也就不难理解“靖康之耻”的根本缘由了。
我们平时看历史剧,历代的宰相在辅佐君主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他是掌握国家最高权利的官员。汉、唐、宋时期,皇权和相权职责界定非常清楚,皇帝仅是国家元首,实际政权是掌握在宰相为核心的政府手里。因宰相胡惟庸造反,朱元璋从此废止宰相,明、清两代都没有宰相,政府是由皇帝一人独裁,所有倘若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可以说是从明清开始的。
不过,对于清代,钱先生似乎有些偏见。认为清代“没有制度只有法术”,“部族专制”的朝代,表现出钱先生的“大汉族主义”思想,似乎不太承认满洲为中华民族的一支。说到这些,只是个人意见而已,并不能否定此书的价值。
英国哲学人罗素曾说过,“讲哲学,至少有一个功用,即在减轻人一点武断。”历史终是客观事实,中国从秦到清两千年历史,利弊得失,历久始见,都摆开在历史。历史没有不对,不对的是我们不注重历史,不把历史作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