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与反思学生(七年级人教版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与反思学生(七年级人教版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首页历史更新时间:2024-07-25 01:36:36

1、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同学们,西周时期,诸侯对天子是绝对服从,为什么春秋时期楚庄王可以对周天子如此无礼,周天子却无能为力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第6 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内容探究】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1公元前770 年,周平王将国都从镐京东迁洛邑,中国历史进入到东周时期。东周前期被称为春秋时期,一般是指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东周后期被称为战国时期,一般是指从公元前475 年到公元前221 年, 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时标题“动荡的春秋时期”,请同学们说一说“动荡”的同义词。 ( 摇晃、变动、变化等) ,有变化才有变动,

2、变化太大就会打破原有的局面出现动荡。所以要了解春秋时期的动荡,就必须清楚春秋时期所发生的变化。( 经济发展、王室衰微、诸侯争霸。)3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一目中的内容,讨论回答以下问题:(1)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的表现有哪些?(2) 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什么?4教师讲解:春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很大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尤其是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社会由此进入铁器时代。 教师过渡春秋时期社会经济取得重大发展,这一时期的政治领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动。这种政治上的变动是什么样的呢?对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有什么重大影响呢?我们

3、一起从王室衰微一目中寻找答案吧!二、王室衰微1 教师展示图片西周分封制后形成的等级示意图,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王室衰微一目中的内容。讨论问题:这种严格的等级制度是什么时期开始被打破的?王室衰微的具体表现 有哪些? 学生回答时期:春秋时期。具体表现:政治上诸侯国不再分封土地给卿大夫,而是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职位也不世袭。经济上诸侯国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周王室财政陷入困境,甚至依赖诸侯国的经济支持。 教师过渡周王室在政治、经济上统治力的下降,促使各诸侯群雄并起,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那么在这场争霸战争中涌现出多少位霸主?又出现过哪些英雄人物呢?我们一起从诸侯争霸一目中寻找答案

4、吧!三、诸侯争霸(1) 教师出示史料: “平王立, 东迁于洛邑,辟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一一史记周本纪。阅读材料并结合课本回答以下问 题: (1) 春秋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周王室衰微、诸侯国势力强大。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争斗)(2) 春秋时期出现了哪些主要霸主?最早称霸中原的是谁?(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齐桓公)(3) 假如你是齐桓公,应该怎样做才能成就霸业?请同学们充当谋士,为齐桓公献计献策 ( 小组讨论后派出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1、发挥位置优势,大力发展渔盐业。(教师展示课本春秋争霸形势图,显示齐国的

5、位置。)任用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教师展示管仲和齐桓公图片,并作简单的介绍。)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扩充疆土。“尊王攘夷”的含义是什么?召集诸侯会盟的意义是什么?( 标志着霸主地位的确立)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9 页正文部分,讨论回答“问题思考”中的题目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有何利弊?( 给社会带来了重重灾难。但是在春秋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同时在不断的战争中,中原的“诸华” “诸夏”同周边的少数民族交流不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课堂小结】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出现了重大变化。铁制农具

6、和牛耕的出现、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史实是春秋时期奴隶社会瓦解的突出表现。学情分析首先,从认知能力上分析,初一学生已初步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但他们认识问题大多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缺乏对事物的深入理解与分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其次,从心理特点上分析,中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爱听历史故事,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因此,发挥这些有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课是科学,学好历史有利于其他学 科的学习。最后,从生理特点上分析,青少年活泼好动,注意力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运用生动直观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精力始终集中在

7、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见解,勇于质疑,让学生热爱课堂。效果分析本节课充分利用了现代科技手段的辅助教学功能,应用丰富的课件资源和图片、视频资源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加强了学生间学习的合作性,构建了以学生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 学习为内涵的学习体系,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主动发展的学习能力,给学生充分的发散思维空间。本课内容还采用讨论法,模拟法等途径来进行有益的教学探索,在今后的教学中更要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原则,大胆尝试不同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教材分析首先,从认知能力上分析,初一学生已初步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但他们认识问题大多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缺乏对事物的深

8、入理解与分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其次,从心理特点上分析,中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爱听历史故事,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因此,发挥这些有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课是科学,学好历史有利于其他学 科的学习。最后,从生理特点上分析,青少年活泼好动,注意力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运用生动直观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精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见解,勇于质疑,让学生热爱课堂。评测练习知识点 1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1 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农具,对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

9、列正确的是( )青铜农具石斧、石铸六角形铁锄A.B.C.D.2 春秋时期,我国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中主要表现不包括 ( )A.青铜业、冶铁业等有所发展B.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C.城市出现商品交换市场 D.纸质货币被更多地使用知识点2 王室衰微3 .史记周本纪中记载: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我国的哪一时期 ( )A.尧舜禹时期 B.西周时期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4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 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只有3 次。同时鲁国却朝齐 11 次,朝晋20 次。这说明(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鲁国国君

10、很傲慢C.诸侯之间来往十分密切 D.周王室地位衰落知识点3 诸侯争霸5 .论语说“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是古人对下列哪一历史时期政治局面的描述()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6对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所造成的社会后果叙述正确的是( ) 战争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灾难战后出现了一些较大的诸侯国出现大规模的民族交融周天子坐收渔利,权力渐大A.B.C.D.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铁器的使用使大规模开垦荒地成为可能,促进了私田的发展,同时也为手工业提供了锐利的工具,牛耕渐趋普遍起来,牛耕技术的发展,只有与铁器的使用相配合,方可发挥出它的功能。材料二: 春秋战国是手工业大发展的时期。铁器的

11、普及和科技进步,提高了手工业生产水平,大规模手工业作坊相继出现,手工业的分工也更精细。冶铁、 煮盐、 木器制造、皮革、 纺织、漆器制造等新兴产业不断涌现。(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在哪一时期?(2)结合材料二,请指出我国春秋时期手工业生产的进步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课后反思成功之处:1、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培养学生当小老师,给学生提供一个平台;3、读懂历史语言的含义,培养学生阅读历史表格的能力;4、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不足之处:1. 学生归纳理解能力较差,对春秋争霸战争的影响不能完整探究出来。今后要多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练习。2. 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时,没

12、有足够的经验,对于学慢生,没有采取更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今后努力的方向:1、积极参与集体备课,发表自己的见解,互相交流,团结协作,认真备课;2、平时多交给学生学生历史的方法,尤其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3、分层次教学,因材、因生施教。课标分析知识与能力:1. 通过阅读课文内容,准确叙述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通过分析史料,概括周王室衰微的史实;通过小组合作,识记春秋霸主,理解诸侯争霸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 认识春秋时期是生产力飞跃进步、社会制度大变革、政治局面大变动的时代,培养学生从历史现象到历史认知的思维能力。过程与方法:1. 通过对铁器、牛耕出现的出土文物图片和相关文献记载的认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感性认识;2. 对诸侯争霸战争影响的讨论,认识到争霸战争虽然对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也产生了有利于局部统一、促进民族交融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用联系、辩证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齐桓公称霸原因的分析,认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而推行改革是促进生产发展、增强国家实力的必经之路,初步认识到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