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下表相应题号的空格内)
1.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先后设立了五口通商大臣、总税务司、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等职务和机构。这些变化
A.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B.体现了清政府主动对外开放
C.刺激了有识之士开眼看世界D.表明晚清传统外交遭到冲击
2.战前,中国市场上主要以土布为主,洋货是只有少数人问津的“奢侈品”;战后,洋布等日用品日益增多,逐渐占据中国进口商品的主导。这说明该战争
A.使中国的自然经济遭到了破坏
B.使西方的侵略势力深入到内地
C.使列强攫取了在华设厂的特权
D.使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3.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闯进圆明园,掠夺了大量的奇珍异宝,并放火烧毁了圆明园。如果要研究英法曾犯下的这些罪行,下列史料可信度最高的是
A.1860年《泰晤士报》的相关报道B.历史书籍里的相关描述
C.法国枫丹白露宫中的圆明园文物D.亲历该事件士兵的回忆录
4.文物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图是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天王洪秀全玉玺。该文物可以见证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洋务运动 D.戊戌变法
5.咸丰元年(1851年)到咸丰六年,皖、赖、桂、苏、湘、鄂官员变动数达到了50%,其中安微、江西、广西三省的变动数达到了70%,安徽省这一时期死亡的知县占全国知县的50%以上。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英法联军的烧杀抢掠B.弃官从商意识的推动C.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D.农民革命运动的冲击
5.在洋务派的倡导下,许多达官显贵以兴办洋务为荣,这深深地动摇了从商鞅发法开对的,中国几千年文明中“重农轻商”的概念。这说明洋务运动的开展
A.更新了人们的观念B.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C.巩固了清朝的统治D.抵御了列强的侵略
7.右表为晚清洋务企业部分简表,这些企业地点的分布
A.集中在沿海城市 B.均在长江中下游
C.围绕政治中心展开D.体现被侵略的烙印
8.19世纪70年代,中国边疆形势严峻。左宗棠收复新疆后,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因英法等列强先后觊觎台湾,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建立行省。新疆、台湾建省的主要目的是
A.安抚边疆少数民族
B.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
C.削弱地方权力以巩固中央
D.巩固国防以应对边疆危机
9.日本提出的赔款、割地的各条款是“五洲所未有之奇闻,三千年所无之变局”,如照此签约,后果必然是“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四夷入侵,各示所欲”。由此可知,一些有识之士预见了《马关条约》的签订
A.有利于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
B.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
10.1842年,英国在《南京条约》中提出了“五口通商”“协定关税”等内容;1895年,日本在《马关条约》中提出了“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内容。这些变化
A.使列强侵略范围深入内地
B.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负担
D.使得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11.1750年,清政府的财政收入中,田赋的比重占到75%。而到1900年,田赋在财政收人中所占比重仅为35%。这说明近代以来中国
A.对外赔款不断增加 B.农业发展迅速衰落
C.财政收入不断降低 D.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12.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到1898年,学会、学堂和报馆已达300多个。此举旨在
A.推翻君主政体 B.学习西方技术
C.营造变法氛围 D.宣传民主科学
13.从历史的连续性来看,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政治体制转型长剧中的一首序曲,具有伟大的、深远的意义。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解释,正确的是
A.它是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一场改良运动
B.它结束的标志为“明定国是”诏书的颁布
C.它得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上层集团的支持
D.它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4.下表反映了近代中国
A.师夷长技思想萌发B.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C.维新变法开始兴起D.自然经济彻底解体
15.有学者认为,在《辛丑条约》谈判期间,清政府代表分别有军机大臣荣禄、“全权大臣”李鸿章和东南督抚张之洞三个派别,三者之间矛盾重重。为了平衡相互之间的关系,他们不惜以牺牲条款利益为代价。该学者强调的是
A.中央集权遭到挑战B.东南经济实力增强
C.专制体制腐朽至极D.民族意识尚未形成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5分)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10分)
16.近代中国饱受沧桑,近代中国救亡图存,近代中国追求发展。下面是八年级同学以“近代中国”为主题开展项自化学习的成果展板,请你完成展板中的问题。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含两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略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反抗史,其中涌现了很多民族英雄。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广州,林则徐主要做了三项工作:第一,调查鸦片走私贸易情况,将缴获的全部璃片予以销毁,主持了虎门销烟;第二,组织搜集和翻译西方因家的书报,积极了解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军事、法律、经济、文化、历史、地理等各方面的情况,开近代中国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和文化知识的先河;第三,积极加紧战备,整顿和加强海防力量,作各种必要的战争准备,并坚决病击前来挑衅的英军。
——摘编自徐立亭《晚清巨人传:林则徐》
⑴)根据材料一,分析林则徐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的理由,(1分)简述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2分)
材料二
(⑵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邓世昌得到后人纪念的原因。(3分)
材料三 那个烦闷的夏季,又一次见证了旧制度的腐朽。剑子手挥刀砍下下六颗爱国者的头颅,也砍断了所有试图通过改良实现救圆自强的人们的幻想,谭嗣同从容赴死,他认为国家不昌盛是因为还没有人为变法救国而流血。戊戍变法被扼杀了,但“六君子”的鲜血没有白流。
——摘编自《复兴之路》
⑶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2分)谈谈你对“戊戌变法被扼杀了,但‘六君子’的鲜血没有白流”的理解。(2分)
18.鸦片战争后,面对内忧外患,中国开始了近代化早期探索。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洋务运动是在清政府内忧外患、封建统治发发可危的情况下不得不采取的一场“自救运动”。洋务派官僚在“中体西用”的思想指导下进行“求强”"求富"的运动。经过30多年的努力,洋务运动在军事工业、民用工业、近代海军及教育文化等方面取得一些成就,这是近代中国进行的第一次经济改革运动,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社会变革。
——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二洋务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危急形势下的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开始有所认识.....进西方军事技术,从而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中国的现代化之路》
材料三1898年,康有为只有40岁.....没有在政府供职的经验。变革前,也没有出过国,对西方文化和制度的了解只圈于表面,而且对于西方的认识,也只是局限于所读的传教士的出版物和对香港及上海的殖民管理中的见闻。......他(指康有为)虽然能把皇帝拉拢过来作为权力的法律来源,但他忽略了国家的真正权力是在太后这一明显的事实。他急于求成,毫不考虑变法对其他人的影响。他天真地相信在皇帝的支援下,能克服一切困难。他意识不到,激进的变法实际上是对整个儒家统治的国家和社会的一场战争,最终只会激起来自多方面的强烈反对。
——摘自[美]徐中约《中国近代更:1600-2000,中国的奋斗》
⑴)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洋务运动的特点。(2分)谈谈你对画线部分“从而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的理解。(2分)
⑵根据材料三,分析康有为在戊戌变法中面临的难题。(2分)概括中国在这次政治变革中的近代化措施。(2分)
(3)综上所述,你认为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有何异同点?(2分)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5分)
19.中国近代史上,西方列强的野蛮入侵使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世所罕有的深重灾难。晋华中学的同学们以“近代侵华战争”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完成活动任务。
任务一【国之变】(4分)
(⑴)概括西方列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2分)结合《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的理由。(2分)
任务二【国之耻】(4分)
(2)下列表格和图片所示场景分别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史实)?(4分)
任务三【国之殇】(7分)
(3)20世纪来临时,西方列强给中国送来了一份“大餐”,让中国人“吃不了兜着走”。请结合中国近代史.以“危局”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