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以文字的发明,单偶制家庭的确立和阶级的产生为标志的,是指一切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存在形式。
文明出现以前,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史前时期。距今约二三百万年前,人类形成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阶级分化的加剧,国家产生了。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南亚的印度河流域,诞生了多姿多彩的古代文明,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例如古埃及金字塔和象形文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汉谟拉比法典》,中国的甲骨文和青铜器,古印度的梵文和佛教等。
依据2022年新课程标准,我们学习本单元要掌握两个层次的东西:
1、初步了解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类活动;
2、通过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以及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了解亚非古代文明及其传播;
本单元有三课的内容,第一课《古代埃及》,属于非洲的早期文明,第二课《古代两河流域》,第三课《古代印度》,这两课属于亚洲的早期文明。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学好这三课呢?总结了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
1、通读整个单元,自主阅读找出每一课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历史现象,并勾画出来。
2、通读整个单元以后,画出单元时间轴,时间轴上标出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和古代印度的发展历程,建立纵向联系。
3、阅读课本第一单元的图文资料、相关史事和知识拓展,探究古代亚非文明代表性成果,认识到亚非文明的多元性。并且思考劳动人民的生产实践在古代文明发展中的作用。
4、了解古代文明之间交流的方式,明白中国是古代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而且是唯一传承至今没有中断的文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
古代亚非文明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温和,光热充足,地势平坦,有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适合人类生存,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所以其文明是大河文明。虽然同属大河文明,但是不同地区的人们创造了丰富的文化成就,为今天世界文明的多样性留下了宝贵且丰厚的遗产。
第一课《古代埃及》
古代埃及文明发源于非洲东北角的尼罗河流域,古埃及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大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在尼罗河下游陆续出现了若干个小国家,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
古埃及文明当中的朝代是由埃及第三十一王朝初期的史学家曼涅托划分出来的。他的将埃及第一王朝至其当时所在的埃及第三十一王朝划分为31个朝代。20世纪早期,一些埃及学家又把这31个王朝进一步 划分为几个大的时期,即古王国、中王国和新王国。这一历史分期的基本框架沿用至今。
古埃及的国王称为“法老”,是全国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古埃及文明在多个领域创造了辉煌的成就:
1、天文学: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
2、文字: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3、医学:木乃伊的制作,增长了解剖知识
4、金字塔: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法老的陵墓,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典型代表是胡夫金字塔。
第二课《古代两河流域》
古代埃及文明发源于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又称为“美索不达米亚”。这里的文明形态有苏美尔文明、阿卡德文明、古巴比伦文明、亚述文明、新巴比伦文明,其中苏美尔和古巴比伦文明构成了两河流域文明的基础。
古巴比伦王国是两河流域文明的高峰,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有楔形文字,阴历(与中国的阴历有相似之处),60进制计数法,《汉谟拉比法典》,空中花园等。
《汉谟拉比法典》是1901年12月,一支法国考古队在古埃兰王国的首都苏撒城(在现在的伊朗境内)发现的,是一根黑色玄武岩石柱(石碑),高225厘米,石柱的上半段精致的浮雕。天神端坐在宝座上,将象征帝王权力的权标授予了恭敬地站在他前面的帝王模样的人的手上。石柱的下半段刻满了楔形文字。其内容大致有三个方面,1、把社会划分为三个等级,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奴隶;2、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男性家长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对妻儿有绝对权威;3、规定了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内容。《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第三课《古代印度》
古代印度发源于印度河流域,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等国,面积很大。古代印度的历史分期:约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印度早期文明(雅利安人人侵以前的历史)、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孔雀王朝(约公元前324年——前187年孔雀王朝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古代印度的文明成就有“阿拉伯数字”,佛教、梵文史诗等。
雅利安人入侵印度以后,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第一等级:婆罗门,掌管祭祀;
第二等级: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能力;
第三等级: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
第四等级: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不可接触者”:贱民,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
“种姓制度”等级森严,世代相袭,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释迦摩尼)在印度创建了佛教,后来传向中国,在中国广泛传播。
古代亚非文明共同点:
1、都发源于大河流域,农耕经济发达;
2、都处于奴隶制社会时期,实行奴隶制君主专制;
3、都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文明成就;
4、都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