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试卷怎么讲(历史试卷怎么找答案)

历史试卷怎么讲(历史试卷怎么找答案)

首页历史更新时间:2024-07-24 22:36:26
手把手教你高中历史试题破解小技法 (讲练结合 实用高效)

高中历史试题破解小技法

一、选择题的解题原则

1.从材料出发,按逻辑思维,用所学检验

2.注意说明、表明、反映的不同

表明:是表象的东西或者浅层次的东西,或是对材料的表象进行一下分析与归纳。

说明:是以表明为基础,基于材料为原因的一种结论,或可能是选项作为原因,题干是普遍性的内容,一定是从原因的角度去归纳和分析。

反映:是材料所处的一种社会存在状态或者是从背景入手进行分析的一种因素。

3.区分可见、可知、可推知的层次

可见:从材料的表象所看到的。

可知:对材料表象的分析概括。

可推知:对材料进行推理而得出的结论。

4.不完整表述式,要符合材料主旨,与题干完美对接

★★★对于选择题的题干要三看:

一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

二看肯定、否定,确定答题方向

看关键词语,有没有专有名词、历史概念明确内涵外延

★★★对于选择题的备选项要三思:

一思考备选项是否符合史实、时代特征

二思考备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

三思考备选项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题干与选项之间语法是否通顺

必杀技1:关注材料本身的逻辑关系

试题的材料就是为解题提供的已知条件,已知条件之间往往存在并列、递进、转折、因果等逻辑关系,准确把握这些逻辑关系,有助于形成正确判断,材料中的一些逻辑关系⑨

①并列:选项覆盖所有并列材料

②递进、转折:选项内涵体现递进和转折之后内容

③因果:选项体现材料因果关系

⑤归纳分析类:表明、说明、反映

⑥推理论证类:

A由浅入深的推理:可见、可知、可推知

B由题干向前推理:现象的原因、变化的原因

C由题干向后推理:旨在、意在、目的在于

D由提干向后推理:结果是、促成了、影响是、客观上

⑦分析判断类:所体现的…、这一措施…

⑧变化比较类:差异是…、变化…、不同是…

必杀技2:正确理解材料的语言风格

原因:试题的材料向日趋灵活化发展,往往采用比喻、夸张、反讽等手法,必须利用所提供的时空条件和对材料语气的正确释读,理解字里行间所体现出的材料本意,才能形成正确的判断

必杀技3:一切从题干(材料)出发

原因:从近年来的高考试题中不难发现,题虽然仍旧依托教材知识点,但所要表达的观点未必与教材一致,这就要求在分析题干时切忌想当然,而是要研读题干、材料,一切从题干出发,用题干检验选项,用选项检验知识点,做到首尾兼顾

必杀技4:利用一切有效信息

原因:试题中基本上每个选择题都是以材料的形式呈现在面前的,这就如同数学中的证明题一样,给出已知,然后求证。数学题给出的已知条件,在证明的过程中都是要用上的,如果有的条件没有使用,必然得不出相应的证明。历史题也是如此,题干给出的材料,都是有用的信息,只有将所有的材料均予以考虑、分析、甄别,才能作出正确判断

必杀技5:核心词就是一切

原因:历史材料浩如烟海,如果你有想穷尽一切材料的想法,那么这绝对是天方夜谭。如何去解决这一 难题呢?唯一的办法就是在不熟悉的材料中寻找熟悉的字眼,也就是寻找我们常说的核心词、关键词。一段材料,即使再生涩难懂, 也总会有我们熟悉的个别字词。而这些字词,恰恰就是解题的金钥匙。掌握了钥匙,锁自然就打开了

必杀技6:用放缩法化简已知条件

原因:就历史题目而言,如果遇到题干有时间上的提示,而我们又对所给的时间不熟悉,就可以采用放缩法将陌生的时间转换成我们所熟悉的时间, 然后套用该时间的阶段特征对所给问题进行相应的解答。历史题目在放缩时,多数是将时间放大而不是缩小。还有就是把复杂的题干浓缩成一句简单的陈述句,也很容易选出答案,

举例说明:

例1、1871年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你是高利贷者、承租户、庄园主和农场主折磨的一个乡下劳动者,贫穷的短工和小所有主……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给什么都不干的人……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发布该文告的主要意图是(题干可浓缩为巴黎公社向农民示好的主要意图是什么)

A.号召工农群众迅速起义 B.进一步巩固工农革命联盟

C.宣布彻底废除财产私有 D.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

例2、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浓缩为地方大员没有听从中央的命令反映了 )

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C.地方实力派与朝廷分庭抗礼 D.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

例3、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托马斯·潘恩在《常识》中告诫民众:“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势,同样地,被人当作权利来争夺的世袭,则是对我们子孙的侮辱和欺骗。”这一观点的理论依据是(浓缩为否定君主政体和世袭制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A.人文主义 B.民族主义

C.天赋人权说 D.三权分立学说

例4、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武则天改革中央官制,使宰相人数大增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

答案:1D、2B、3C、4C

必杀技7:采用推演法得出正确结论

原因:有些题目往往涉及逻辑分析、规律认识问题,以考查考生通过对历史规律和基本原理的掌握,来分析具有同类性质的历史现象。解答这类选择题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

二、材料题破解之法

1.带着问题读材料,找标点,分层次,提要点

2.合并同类找趋势,多种角度成答案

3.比较不同对比答,归纳相同起名字

4.回答变化要过程,原因影响加所学

5.设问顺序去解答,术语表达显功力

6.看清设问中心词,避免所答非所问

7.书写端正分段落,语言通顺序号化

★★★材料解析题要分三步走:

第一步是读:先读设问,后读材料

第二步是找:从提供的各种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第三步是联:联系所学,重组考点知识

★★★缜密思维、规范书写:

组织答案时要注意看每题所赋的分值,一般一个得分点是2分,一定要在规定的区域内用规定的笔作答,千万不可答错地方。文字表达要求

第一要先构思再下笔、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

第二要文句通顺平实,符合历史学科用语

第三要讲求形式上要实行“三化”:

一是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

二是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

三是序号化:不同的段落和不同的句子要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三、开放性试题的解题要领

1.严格遵循设问要求,不能想当然答题

2.如果材料信息庞杂,抓住条主线归纳论题、观点

3.如果图表信息,看清图例,分析变化趋势,得出论题、观点

4.如果史学评价,则按客观公正、论从史出原则作著

5.写出论题即2-3分,绝不轻言放弃

6.论据2-3个方面或角度,不写序号但必须独立成段,且史论结合

7.结论的叙述方式与论题相区别(概括、升华..)

8.所有书写内容必须围绕同一主题。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