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历史考试试卷分析(历史试卷最后一题小论文怎么写)

怎样写历史考试试卷分析(历史试卷最后一题小论文怎么写)

首页历史更新时间:2024-07-22 23:23:06

2024年北京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科目已经结束。北京教育考试院和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教研中心的专家对历史试卷进行了权威解析,和小编一起来看!

2024年北京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试卷特点

鉴古知今 明理增信 崇德力行

(北辰)

2024年北京市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强化价值引领,凸显素养立意。试题内容聚焦初中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关注时代热点,寻求历史与现实的关联,凸显开放性、探究性和综合性,发挥历史学科独特而深远的育人功能。试题展现首都特色,在传承古都文化,彰显文化自信的同时,展现首都学生的精神风貌,提升学生对北京未来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彰显历史学科育人价

1.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试题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智慧,注重引领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例如,第7题展现了活字印刷术的应用流程,呈现了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使学生感受到中国古代科技的领先和对世界文明的突出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第21题(3)通过对农业宣传画的解读,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粮食安全,继承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文化。

2.深化“四史”考查,坚定理想信念

试题深化了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四史”相关内容的考查。第22题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红色地标,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文物、档案资料、历史照片等展品,再现了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程。通过对红色地标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意义、展品反映的史事及其联系的考查,让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深刻体会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引导学生赓续红色血脉,铭记奋斗历程,担当历史使命。

3.坚持五育并举,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试题很好地体现了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例如,第7题通过劳动实践活动体会活字印刷术的中国智慧;第21题(3)展现了手绘水稻宣传画,将美育教育与试题素材有机结合。第23题以“体育运动”为主题,引领学生感悟体育在人类身体健康、社会进步、世界和平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二、立足基础回归教材,体现“教—学—评”一体化

1.紧扣学科主干知识,全面落实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是命题的重要依据,试题依据课程内容要求考查了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史事、时代特征等主干知识。例如,中国古代史以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为主线,考查了巩固统一措施、边疆治理、民族交融等内容;中国近代史以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程为主线,考查了救亡图存的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等内容;中国现代史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主线,考查了祖国统一、改革开放等内容;世界史考查了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等内容。

2.紧密联系教材内容,体现“教—学—评”一体化

试题引导教学用好教材、用足教材、用活教材。如第1题的文本、第4题的地图、第9题的历史图片等,均源自于教材和历史地图册,创设了学生熟悉的答题情境。第16题依据教材编排思路,创设情境,再现课堂教学过程,引导教学要注重历史概念的形成过程。

试题聚焦学科核心素养考查,准确判断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度。如第21—24题以学习主题的形式,考查了学生将所学历史知识与技能运用于解决具体问题时所体现的核心素养水平。第2题以春秋时期铁农具冶炼过程的主要化学反应为情境,融合了历史学科与化学学科的主干知识,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多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坚持素养导向,凸显开放性、综合性和探究性

1.注重试题的开放性,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空间

试题注重开放性,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例如,第22题(1)(2)分别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选择作答,通过8张历史照片,展示了建国后重大历史事件,探寻史实之间的联系,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第21题(3)等通过历史与现实的联系,考查学生思维的开放性,第24题(3)等通过课内学习与校外实践活动的联系,考查学生对开放性历史学习资源的运用。

2.关注历史发展中的多种联系,重视知识的综合运用

试题注重考查学生对历史发展中的纵横联系的把握。第16题以时间轴的形式呈现《权利法案》等三个历史文献,体现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是对英国政治传统的继承与发展。第19题考查了马克思主义在人类世界产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第20题从政治、外交、医疗卫生等角度考查中国对世界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引导学生认识中国与世界的相互联系。第21题以水稻种植史为主题,以大事年表、数据图、地图等多种形式的材料再现了中国农业的成长与进步,考查了学生提取并综合运用历史信息、有理有据表达自己对历史看法的能力。

3.依托真实的历史情境,考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试题创设多种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历史问题。例如,第8题以2023年我国十大考古发现为切入点,创设真实的学术情境,引导学生开展探究;第9题以班级举办反抗外来侵略专题展这一学习情境为中心,引领学生去认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第24题(3)通过北京地区现代化图书馆建设情况,展现新时代北京风貌,引导学生在“书香北京”的氛围下,多读书读好书,沉淀精神、提升自我。

四、展现北京特色,关注首都发展

1.充分挖掘北京地区深厚的地域文化资源

试卷深入挖掘北京地域文化资源,将北京特色与考查内容紧密结合,关注北京的发展变迁,展现了渊远流长的古都文化、浓郁厚重的红色文化等,增强学生对北京历史和现实的了解。例如,第1题选取了北京地区的考古发现,展现北京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独特作用。第22题运用北京地区的博物馆资源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感悟红色文化。

2.关注首都发展,增强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目前,北京持续推进“书香北京”建设,在全社会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氛围,为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赋能。第24题以“书香北京”为主题,以“北京图书的出版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联”为线索,呈现了从古至今的北京图书业发展情况,反映了辽、金、元时期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展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引导学生从历史角度认识中国,增强对国家和中华民族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呈现了北京地区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列强侵略、开展救亡图存探索的不懈斗争,增强青少年对北京历史文化的理解、认同与热爱。

总之,2024年北京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卷将历史文化积累与新时代的使命担当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明理增信、崇德力行。试题考查主干知识,围绕学习主题,创设多种情境,聚焦核心素养,反映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发挥学业水平考试对历史教学的正向引导作用,助力学生成长。

2024年北京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试题评价

守正创新 承前启后

2024年北京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卷接续过往六年试卷的基本结构和命题思路,呈现出图文并茂、资料丰富、情境活泼、聚焦地域的一贯坚持,保持着考试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同时,试题又反映出新课标理念的进一步落实和北京市新考试政策的方向引领,对跨学科主题学习、新学术成果运用、社会热点问题都有所渗透,引领了未来教、学、评的发展方向。

一、坚持以文化人,体现学史铸魂

1.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家国情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试题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范围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民族交融和对外交往等方面。第2题通过对江苏、湖南等地的春秋时期墓葬中出土冶铁生产工具的考查,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民族注重在实践创新中积累物质文明。第7题通过呈现中国古代活字印刷术的应用流程,引导学生感受中国古代科技的领先,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民以食为天,食以俭为先。”第21题(3)通过说明农业宣传画的含义,引导学生关注粮食安全是民生之本,是立国之基,养成勤劳节俭的习惯。

2.深化“四史”考查,筑牢理想信念

试题结合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内容,选取具体史实,引导学生深刻体会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第22题通过“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主题的考查,以红色地标、红色文物、档案资料、历史照片等材料,再现了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程,引导学生体认“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党魂“信仰力”,增强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感,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发展、把自己的前途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3.坚持“五育”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试题坚持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学业水平考试在深化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中的正向引导作用。第23题以“体育运动”发展为主题,引导学生理解体育运动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二、体现课标理念,突出素养导向

1.突出素养导向,考查关键能力

试题从学习、生活、社会等方面选取素材,创设新情境,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知识应用、问题探究等关键能力,凸显核心素养。第2题通过春秋时期墓葬出土的生产工具,考查学生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性。第4题通过西汉时期的形势图,考查学生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认识西域都护的地位和作用,考查时空观念素养。第8题通过2023年我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发掘,考查学生在理解和辨析题干信息的基础上尝试说明历史问题的能力,考查史料实证素养。第22题(2)通过对所选两件展品的联系阐释,考查学生能否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对历史的看法。第21题通过中国从古至今的水稻种植史,考查学生从图表、漫画中提取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2.依据学业质量,引领后续教学

试题参考新课标的学业质量标准,综合评定学生面对真实情境任务中所体现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引领后续教学。

第14题通过一篇新闻报道考查鸦片战争、香港回归;第21题(1)通过水稻种植史考查《农政全书》,这些试题是对学生所掌握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重要史事的考查。第22题(2)通过任选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的两件展品,说明反映的史事及其联系,这是对学生了解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古今联系、因果联系、不同领域的横向联系的认识程度的考查。第23题(3)设计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情境,考查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试题还注重引导学生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大趋势。第5题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不同历史现象共同推动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

三、凸显跨学科趋势,加强探究能力

2024年试题比较鲜明地体现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特点,加强了对学生综合探究能力的考查。

1.创设多学科综合情境,深化历史认识

历史试题凸显跨学科主题学习特点,挖掘多学科学习资源,力图创设多学科综合学习、探究问题的情境。第2题通过创设春秋时期墓葬发掘、考古研究的真实情境,呈现考古学成果,再现了春秋时期人工冶炼的生产工具的高超技术,并展示生产工具冶炼需要的温度要求和冶炼过程的化学反应,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历史、化学相关知识,认识我国春秋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

2.通过整合多学科知识,拓宽历史视野

试题通过对多学科知识和学科方法的直接考查或间接引领,强化对考生多视角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第23题通过调动英语、体育、历史等多学科知识,呈现历史变迁中体育运动的变化及其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引导学生整合多学科知识,开展多学科的阅读,多角度、多层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拓宽学生认识历史的视野。

四、关注教学现状,反映“教-学-评”一致性

1.聚焦主干知识,反映教学重点

试卷考查内容渗透课程标准要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点内容的直观体现,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第3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第4题考查西域都护的设置,第5题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第24题(1)通过古代北京地区图书业的发展,呈现了辽、金、元时期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这些都紧扣中国古代史板块主题——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第11题、第12题分别考查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的知识内容,紧扣中国近代史的板块主题——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程。

2.利用学生学习资源,优化学习体验

试卷注重引领学生将自己学习和生活作为走进历史的起点和落点,搭建历史和现实的桥梁。第7题通过学生动手实践活动的学习情境考查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第21题(3)使用了学生创作的宣传画,第22题(1)呈现了学生参观纪念馆后的手绘作品,这些学习情境的呈现,贴近学生学习的现实,优化了学生的学习和考试体验。

3.引用教材资源,试题灵活开放

试题注重引导教学关注统编教材。第2题、第9题、第16题、第22题(2)的情境材料都对教材、历史地图册等学生熟悉的教学资源进行了挖掘和利用。与此同时,试题又具备一定的开放性,考查学生迁移运用能力。第22题(1)(2)呈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重要史事,由学生自主任选作答,给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选择空间。第22题(3)学生可以结合个人对于红色文化资源的参观学习经历解释意义,体现了材料来源的开放性。第24题(3)谈谈“书香北京”对学生学习、生活的作用,考查学生思维的开放性。

2024年是北京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卷市域命题的收官之年,历史试题保持整体稳定的同时又力图体现教育教学和考试评价的新理念、新变化,能够为即将到来的考查阶段的教学、考试带来经验总结和灵感启迪。

点评专家

丁 丁 中学高级教师 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

王 辉 正高级教师 北京市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

许肇朗 中学高级教师 北京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白晓明 中学高级教师 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

姜 欣 中学一级教师 北京市第十二中学

责编丨唐莉莉

复审丨李培 终审丨张雪莲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