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点、特征类:描述某一历史事物不同于一般事物的性质、特质、属性等;通过对个别或群体的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化分析,归纳其个性形态。
特点类材料题设问一般含有以下词语:主要特点、新特点、时代特点、基本特点、共同特点、不同特点、共同特征、不同特征等。
从历史事件的构成角度分析,根据构成要素概括特点,可从以下考虑:
1.时间
答题模板:
出现很早的时间/朝代 | “起源早”“历史悠久” |
出现持续性时间 | “持续时间长” |
出现多个阶段性时间 | “分阶段、逐步、渐进性” |
例: ①我国是最早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殷墟即发现了来自南海乃至阿曼湾的海贝。
②
2.行为主体
多次出现政府或者国家 某些鼓励性措施 | “政府重视”、“...占主导” “国家推动” |
很多人在做一件事情 | “民众自发组织”、 “广泛参与” 多元多样;统一性 |
例: ①我国古代天文学因其功能的重要,历代统治者都设立官员以司其事。
②小岗村18户农民为摆脱贫困,暗中自发将集体耕地包干到户。
③“根治海河”前期,每年用在水利建设上的劳动力达百万以上。
3.内容
内容面是否广泛 | “内容广泛”、注重…” |
出现了法律或者法规 | “有法律保障”“注重立法” |
出现了具体机构 | “设置相应机构” |
出现了外国相关内容 | “学习西方…”“引进国外” |
例:①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
②北洋政府设立防疫机构......为瘟疫控制提供实际指导。
4.过程
过程是否顺利 | “发展迅速”、“过程曲折” |
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措施的相关内容 | “服务于现实需要” 因事而异、因地制宜 继承与发展 “实事求是”、“根据...调整” |
例:①1960年3月28日,利用苏制“PN2”发动机成功进行了首次初级点火
试车......7月16日,苏联决定撤走全部在华专家......8月14日,要决
心自力更生设计、制造出自己的导弹和试验设备......
5.范围
包括涉及地域、领域、人群等
①从地方到全国;从北到南;从东到西 ②涉及领域广;影响范围大;覆盖面广
③数量多;规模大;类别多 ④兼顾多阶层;涉及人群多
例:①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唐宋时期的文献
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
及岭南......
②伴随着中华文化在东亚地区影响力的扩大,外国来华使团在回国时带走
了大量的医学书籍和药物......
6.目的
为某个阶级服务或具有特定时代的目的
“为了......”“适应...”“服务于......”“现实需要出发”等
例:①西汉建立后,“约法三章”不再适应现实需要,新的法令条文不断增加,形成《九章律》。
特点:服务于现实需要
②新中国“一五”计划指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它的勘探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是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
特点:服务于国家工业化建设
【解题技巧】该设问类型,就是要求在众多材料信息中找到本质的特征,并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
从背景看:某事件发生前是否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如明清启蒙思想的产生背景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阶级力量(如十月革命是一场社会主义革命),是否受外部因素的影响等(如近代中国的改革受到西方冲击)。
注意点:
一般不出现具体时间、人名、地点、文件名称、机构等,所以通常需要进行语言转换(材料:微观/具体→宏观/性质)。如:
1.人物:从具体人物上升到其代表阶级;如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派。
2.事件:从具体事件上升为同一性质的事件;如鸦片战争→列强侵华战争。
3.时间:从具体时间上升为历史阶段(时期);如1765年→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
牛刀小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对外开放新局面形成的特点。(3分)
特点:①逐步深入、稳步推进(或循序渐进);②由沿海到内地;③全方位、多层次、
宽领域;④立足国情;⑤因地制宜等。(1点1分,共3分)
(2)据材料一,指出法国文学的特点。(2分)
(1)成就巨大,人才辈出;文学作品折射时代特征。
(2分,每点1分,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3)2024年中考23题 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特点。(2分)
中国国际旅游发展迅速;东部沿海率先发展;空间布局逐渐改善。
(4)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国古代环境变迁的特征。(3分)
特征: ①毁林面积与人口增耕地数量长呈正比关系;②人地矛盾日益突出;③环境问题日益严重;④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背记模板
1.从时间看
“历史悠久”;“分阶段”、“逐步...”渐进性、“持续时间长”;“出现在...之后”
2.行为主体
“政府重视”、“...占主导”“国家推动” “民众自发组织”“广泛参与” 多元多样;统一性
3.内容
“内容广泛”、注重…”“有法律保障”“注重立法”“设置相应机构”“学习西方…”“引进国外” 侧重于……(注重……);对……的继承发展(借鉴……)
4.过程
“服务于现实需要”,因事而异、因地制宜 继承与发展,“实事求是”、“根据...调整”
5.范围
①从地方到全国;从北到南;从东到西;②涉及领域广;影响范围大;覆盖面广;③数量多;规模大;类别多;④兼顾多阶层;涉及人群多
6.目的
“为了......”“适应...”“服务于......”“现实需要出发”
注意点
一般不出现具体时间、人名、地点、文件名称、机构等,所以通常需要进行语言转换(材料:微观/具体→宏观/性质)。如:
1.人物:从具体人物上升到其代表阶级;如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派。
2.事件:从具体事件上升为同一性质的事件;如鸦片战争→列强侵华战争;
3.时间:从具体时间上升为历史阶段(时期);如1765年→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