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
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运用(21分)
1、默写古诗文。(共10分。答对一句得1分,满分不超过10分)
(1)____________,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2)《卖炭翁》中写出两骑黄衣使者狐假虎威,剥削百姓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湖上影子,____________,湖心亭一点,____________,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张岱《湖心亭看雪》)
(4)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5)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6)班级举行猜谜大赛,明明和亮亮分别出题如下,请将晏殊《浣溪沙》中适合的诗句填写在横线上。
明明:醉翁之意不在酒(打一歌名) 谜底:《好山好水好地方》。
亮亮:____________(打一常用词) 谜底:感谢。
(7)古人之“愁”,各不相同。杜甫在《春望》中为国而愁:“白头搔更短,____________”;李商隐在《无题》中借景叹离愁:“相见时难别亦难,____________”;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道出边疆将士之乡愁:“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李煜在《相见欢》中用比喻抒亡国之愁:“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A.2024开年以来,以“冰城”著称的哈尔滨市成为首个今年文旅顶流城市。独特的地理位置和______的冰雪文化,是哈尔滨的优势所在,但哈尔滨并没有jǔ nì于此。进入冬季以来,哈尔滨文旅的各种精彩操作让人yǎn huā liáo luàn,在服务方面花样“整活”,“整”得热“雪”沸腾,引得游客______,B.从各地飞往哈尔滨赏冰看雪的游客可谓络绎不绝。在一车车“南方小土豆”涌入冰城,开启浩浩荡荡的反向迁徙之时,当地人也开启了“宠爱”模式:组织欢迎队伍在机场玩快闪、把交响音乐会搬进商场、市民开私家车免费接送游客……哈尔滨正是靠着这种真诚和rè chén,赢得了游客的______。
C.哈尔滨的走红得益于哈尔滨市把握住了文旅消费复苏的手役,乘势而上,补齐短板。D.这次哈尔滨“出圈”,东北各大城市也将成为经济复苏、文旅崛起的优秀样板。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3分)
(1)jū nì( ) (2)yǎn huā liáo luàn( )(3) rè chén( )
3、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巧夺天工 摩肩接踵 青睐 B. 巧夺天工 纷至沓来 垂青
C. 独具匠心 摩肩接踵 垂青 D. 独具匠心 纷至沓来 青睐
4、语段中画线的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 这次哈尔滨“出圈”,将成为东北各大城市经济复苏、文旅崛起的优秀样板。
B. 这次哈尔滨“出圈”,将成为东北各大城市文旅崛起、经济复苏的优秀样板。
C. 这次哈尔滨“出圈”,东北各大城市将成为经济崛起、文旅复苏的优秀样板。
D. 这次哈尔滨“出圈”,东北各大城市将成为文旅复苏、经济崛起的优秀样板。
春暖花开季,旅游正当时,请你参与其中完成5-6题(4分)
龙舞大巡游、毛主席诗词朗诵、“最忆韶山冲讴歌新时代”歌舞快闪、小小红色讲解员讲述红色故事……这个春节假期,韶山文旅惠民活动层出不穷,年味十足,红色旅游市场显得格外火热。据文旅部门统计,2月10日至17日,湖南韶山共计接待来韶游客39.833万人,同比增长75.79%;旅游综合收入32950万元,同比增长71.18%。春节的韶山,到处张灯结彩,洋溢着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毛泽东广场、毛泽东同志故居、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等各处人山人海,四面八方的游客齐聚韶山,瞻仰伟人风范,游红色景点、观特色文旅节目、赏秀美风光,体验红色文化旅游的独特魅力。
(摘自《人民网 湖南频道》2024年2月18日,有删改)
5、请为以上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0字)(2分)
6、最近,全国各地的文旅局长玩起了“花式内卷”,纷纷利用短视频出镜,为家乡代言。请你选择五华以下一处景点(或自选五华其它景点),结合景点的特点,设计一句广告语,为家乡代言。要求:语言简洁生动,至少使用一种修辞。(2分)
A.五华奥林匹克体育中心 B.蒲丽顶森林公园
二、阅读(49分)
(一)(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刘禹锡《陋室铭》)
【乙】
①世有周子,隽俗之士,既文既博,亦玄亦史。然而学遁东鲁①,习隐南郭,偶吹②草堂,滥巾③北岳。诱我松桂,欺我云壑。虽假容于山林,乃缨情④于好爵。
②其始至也,将欲排巢父,拉许由,傲百氏⑤,蔑王侯。风情张日,霜气横秋。或叹幽人长往,或怨王孙不游。谈空空于释部,论玄玄于道流,务光⑥何足比,涓子不能俦⑦。
③及其鸣驺⑧入谷,鹤书赴陇,形驰魄散,志变神动。尔乃眉轩席次,袂耸筵上,焚芰制而裂荷衣,抗尘容而走俗状。风云凄其带愤石泉咽而下怆望林峦而有失顾草木而如丧。
(选自孔稚珪《古文观止·北山移文》,有删改)
注释:①东鲁:战国时期鲁国的隐士。②偶吹:杂合众人吹奏乐器。③滥巾,即冒充隐士。④缨情:系情,忘不了。⑤百氏:这里指百家学说。⑥务光、涓子:均指品德高尚的隐士。⑦俦(chóu):同类,辈。⑧鸣驺(zōu):古代随从显贵出行并传呼喝道的骑卒。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既文既博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B. 及其鸣驺入谷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C. 不足与外人道也 /务光何足比
D. 或怨王孙不游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虽假容于山林,乃缨情于好爵。
9、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风云凄其带愤石泉咽而下怆望林峦而有失顾草木而如丧
10、【甲】【乙】两文都肯定了一种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但所采用的写作手法各有不同。请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11、下面是某同学仿照【甲】文写的一篇《教室铭》,有几处词语缺失,请补充。(4分)
室不在大, 则明。人不在多, 就行。斯是陋室,学子品清。聚精会神在,应考便得心。同窗皆好友,往来为知音。可以共玩乐,把心倾。杜外界之 ,绝游戏之 。匡衡苦凿壁,车胤奋囊萤。今人曰:“何苦之有?”
(二)(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材料 一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研学旅游承接了国家对于研学旅行政策的切口,是“旅游 ”概念下的新模式,将教育和旅游融合,带领学生走出校园。研学旅游是一种新型教育模式,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产物,是素质教育践行的重要载体,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研学旅游的政策支持和社会对素质教育的需求,研学旅游在中小学得到了广泛开展和推进,呈现出如火如茶的发展态势。
材料二
寓教于乐,是研学旅游的初衷。经过多年的实践,一个共识已经基本确立:旅游是研学游的载体,教育是研学游的目的。因此,研学旅游的有关设计配置,都应围绕其教育目的,而非一味顺应旅游逻辑。这就要求研学旅游提供方更多地学习教育知识,将教育元素融入旅游实践。要多问问:这个项目真能帮助孩子学到东西吗 能教给孩子什么东西 能培养孩子什么样的情怀 常怀这样的思考,诸如“名校合影打卡游” “一天刷完某地博物馆”这样肤浅的项目自然会被淘汰。
还应看到,教育是一种具有公益性质的人类社会活动,它需要极高的责任意识、极强的奉献精神。研学旅游要创造旅游的经济价值,但不能因此贬损了教育的人文价值。从这个角度来讲,主管部门、文旅行业、经营主体都应更多考虑研学游对孩童成长的长远影响,在顶层设计、监督管理、标准设置、具体服务中充分贯彻立德树人的理念。
(摘编自《让研学游回归寓教于乐》,有删改)
材料三
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中国的瑰宝,更是全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探索兵马俑的研学旅游团络绎不绝,其研学旅游中的沉浸式体验令人印象深刻。
经典研学旅游方案(部分展示)
特色研学路线 具体介绍
参观展厅——感受大秦文明 跟随导游的讲解, 依次参观了第一俑坑, 第二、三号坑, 感受大秦帝国浩浩荡荡的威严阵仗, 观看将军俑、武士俑、军吏俑、跪射俑等兵马俑的千姿百态。
深入地宫—— 沉浸体验历史 《梦回大秦》是中国第一个用高科技手段展示神秘的秦始皇陵墓的体验剧。以史料记载为依据,运用高新科技、全新影像及数字复原艺术等重现秦始皇帝陵的宏伟场景, 让地下文物“活”起来, 可以达到沉浸式体验。
非遗传承——体验秦俑之美 兵马俑千人千面, 制作工艺精湛, 每个秦俑的装束和神态都独具特点,光是发式就有许多种, 动作姿态也各有特点, 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心血。在秦陶俑制作研学基地, 学生们通过团泥、按压、脱模的操作,体验秦兵马俑的古法制作工艺, 从而对中国制作工艺的认识进一步加深。
材料四 (摘编自搜狐网,有删改)
当下研学旅游的其他发展模式:
1.农业研学。分农业研究型和田园体验型两种类型。农业研究型主要以农业生产型 基地为主,在生产种植的基础上,开展研学旅游。通过参观游览、农产品种植、栽培等活动内容,直接观察现代农业的相关生产生活,对学生进行农业知识科普教育。田园体验型常见项目包括蔬菜采摘和果园采摘。
2. 生态研学。生态研学的场地多以自然保护地、城市公园为主。其目的是让孩子将大自然当作“老师”,在与自然相处的环境中,激发对大自然的浓厚兴趣, 并且引导学生去探究问题,获取知识。另一目的也是教导孩子要爱护动植物, 亲近热爱大自然,珍惜宝贵的自然资源。
3.红色研学。主要场所包括革命烈士纪念馆、革命老区、 博物馆等。引导学生追忆往昔峥嵘岁月,深切感知革命先辈的艰辛。在革命主义精神与红色基因传承的交相辉映中,增进爱国情怀与民族自豪感。
(摘编自《中国研学旅行发展报告2022——2023》)
12、下列表述与上述材料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3分)
A.研学旅游是一种将教育活动与旅游体验相结合的新型教育模式。
B.研学旅游创造价值要以创造经济价值为主,创造人文价值为辅。
C.《梦回大秦》是利用高科技手段让秦始皇陵墓“活”起来的体验剧。
D.生态研学可以让孩子与自然相处,从而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浓厚兴趣。
13、观察材料一中的图表内容,你能得出什么结论?(3分)
14、学校拟开展以“认识家乡”为主题的研学旅游,为促使这次研学旅游更有意义,请你根据材料提炼出两条具体可行的建议,并说明理由。(4分)
(三)(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外婆是美人 薛舒
①外婆是美人,从我对她有记忆起,始终如是。尤其是我小时候,更是觉得世上没有比外婆更美的女人了。
②譬如放学回家,刚进楼道,就发现外婆来了,她站在走廊里的煤球炉边,炉子上坐着一只钢精锅,锅正冒热气。我大喊:“外婆!”她扭头,笑盈盈的大眼睛,鹅蛋脸,墨绿色棉袄罩衫恰恰合身。“要吃肉汤团,还是黑洋酥汤团?”还没等我回答,外婆已替我决定:两只肉的,一只黑洋酥的。她的决定总是合我心意,她还总是那么好看。好看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来,我就能享用到各种美食,这一天,我便拥有了充沛的快乐。给孩子带来快乐的人,就该是美的吧?
③某日,外婆做的午饭是雪菜肉丝面,我不爱吃面,吸嘴生气,缠着外婆要吃别的。外婆捧着大碗汤面看着我,大眼睛一亮,笑盈盈说:“不要吃面?那,要不要吃糕?”“要啊!”我大喜:“什么糕?”外婆放下面碗,不知从哪里摸出一把量衣尺,脸上依然挂着盈盈的笑:“竹板糕,拿手来。”我缩手逃窜。她竟还笑,笑出了哈哈声,惹得阿姨、阿舅们也哄然而笑。伴随着七八张嘴吸溜面条的声音,一家人倒吃出了层出不穷的喝彩。教训小孩也要笑着,这样的人总是美的吧?
④又有一次,外婆开橱门的时候,一不小心就漏出了橱底的一片绚丽。“那是什么?”我问。外婆干脆把它们拿出来,一件件抖开,煅子旗袍、织锦央袄、对襟绸布短衫……她念叨着,略显粗粝的手里,那些漂亮衣服闪烁着丝织品细腻柔软的光芒。外婆带着一脸神秘的笑:“猜猜这是谁的?”我脱口而出:“我的。”外婆又笑:“才不是你的,是我的。等你长大,要出嫁时,让你选一件。”我跳起来,扑向一条水红绣花香云纱裙。外婆一把搂起所有衣服:“不是现在,是以后,等你长大。”好吧,等我长大,我就有权利选择其中的一件,穿上,出嫁,也做一回美人。可是,拥有这么多漂亮衣服的人,才是最美的那一个吧?
⑤我愈发认定了外婆的美人属性,虽然,我从未听到除了我之外的任何人说过她美。
⑥一天,外婆整理她的抽屉时,搬出一本相册,翻开。第一页,一张黑白照片,穿白色婚纱的新娘,顶着一头卷发,鹅蛋脸光滑白嫩。她身边站着的新郎,是一位儒雅俊朗、西装革履的青年男子,有着挺直的鼻梁、细长的眼睛,瘦削、白净,高挑地立于满地云雾般的婚纱裙摆之后。我惊叫起来:“外婆,这个新娘是你吗?可是你身边的新郎是谁?外公吗?”
⑦我一边确认着这个儒雅俊朗的白面书生是外公,一边对比着那个满脸愁绪、双眉间镶嵌着忧虑的中年男子。对,那时候,外公顶多只是个中年男子,可他身上随时携带着的某种迂腐气息,以及他总是弯驼着背脊的样子,让他在我眼里已然成为一个“老头”。
⑧跌宕起伏的生活早早把曾经英俊的外公磨成了一个皱纹满面的小老头,却并没有把忧愁种植到外婆的脸上。外婆脸上依然带着盈盈的笑,眼睛也还是大,只是眼角布满鱼尾纹,鹅蛋脸也已松弛。凑近了,隐隐可闻到雪花膏的香气,刚烫过的短卷发里夹杂着几丝霜白,这让她的美,竟带了些许克制与深沉。是啊,她总还是让自己保持着“美”,为什么呢?明明她也显得老了,我好生奇怪。
⑨大约就是从那时起,我便确信了外婆之于我特殊的“美”的感觉。直至长大,每遇需要送外婆礼物的节日,我都会挑选粉底、口红、面霜之类,她亦总是欢喜地接纳。在家族聚会的日子里,外婆常以薄施粉黛、浅笑清悦的面容出现。
⑩外婆于92岁高寿去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自解放日报朝花周刊,有删改)
15、【读内容】本文以《外婆是美人》为题,作者回忆了体现外婆“美”的事件,请补全事件。(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外婆即便在教训挑食的“我”时也是总是笑盈盈的。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外婆虽然老去,却依然保持精致,具有克制与深沉的美。
16、【品细节】文中划线句子使用了“超常搭配”的技巧,请具体分析。(4分)
小贴士:“超常搭配”是实现语言“陌生化”表达的一种方式。行文中,作者为了表达某种特殊的意思和情味,以超出范围的方式将词语搭配起来使用。
17、【理矛盾】文章题为《外婆是美人》,⑥⑦段作者却在着力写外公,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18、【明主旨】文章缺了结尾,请补写结尾,并谈谈如此补写的理由。(5分)
(四)(6分)
19、下面是某同学为《水浒传》中的人物所写的诗,请写出与之对应的人物(2分)
(1)鲁莽耿直真本色,一双板斧鬼神愁。忠心尽付及时雨,生死相随闯九州。
(2)七星聚义始扬名,六韬三略究来精。可叹学究无远略,一生有负智多星。
(1) (2)
20、艾青诗歌创作有两个高峰,试判断以下两首诗分别是哪个时期的作品,并说明原因。(4分)
【甲】
田野已荒芜了——/狼藉着犁翻了的土块/与枯死的野草/与杂在野草里的/腐烂了的禾根/在广大的灰白里呈露出的/到处是一片土黄,暗赭/与焦茶的颜色混合啊……
【乙】
一个海员说/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一个海员说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那一阵铁链的喧哗……/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
三、作文(5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回首初中三年,岁月如歌。在这三年中,或许你经历了挫折,或许你取得了成功,或者你平淡无奇,无论你经历了什么,你都能从中收获成长,也许你变得懂事了,学会宽容了,懂得感恩了,变得坚强了……这就是成长的力量。
请以“成长的力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或分享你的故事,或倾诉你的心声,或交流你的思想。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①不得抄袭、套作。
②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