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
部分地市:枣庄、菏泽、临沂、聊城。
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你和朋友小新决定研学山东,品味齐鲁。小新查阅资料后,做了下面的笔记与你分享。
①齐鲁大地,人文荟萃。五岳之首泰山在这里bá地而起,中华母亲河黄河在这里奔涌入海,儒家创始人孔子在这里修书讲学①——齐鲁大地zuò拥“一山一水一圣人②。”天下泉城、千年运河、齐国故都、牡丹之乡等③……名胜古迹、自然风光不胜枚举。礼仪之乡是她恒久的名片,富强文明是她不变的追求!
②齐鲁文化,底蕴深厚,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动人心魄的革命历史文化、催人奋进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孕育了当代山东文化的独特气质。无论是博大精深的孔孟思想④、还是驶向深蓝的开放意识,都成为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部分。作为新时代少年,我们应弘扬和传承齐鲁文化,使它展览出永恒的魅力。
1、小新有两个字暂用拼音代替,两个加点字不确定读音。请你帮小新选出正确一项( )(2分)
A. 拨 坐 zài dìng B. 拔 坐 zài diàn
C. 拨 座 zǎi diàn D. 拔 座 zǎi dìng
2、上面文段中标序号的四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处是( )(2分)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第②段中的画线句有两处语病,请加以修改。(2分)
作为新时代少年,我们应弘扬和传承齐鲁文化,使它展览出永恒的魅力。
4、研学途中,小新记录了自己的见闻感受,其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曲阜:孔子故里,儒家圣地。游“三孔”,诵《论语》,感受到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以及其对世界的巨大影响。孔子被尊为“至圣”,当之无愧。
B. 泰安:泰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风景壮丽,文化深厚。望日出东方,群峰生辉,顿感豪情满怀;赏石刻题字,遒劲刚健,令人叹为观止。
C. 济南:趵突泉边,访李清照纪念堂;大明湖畔,谒辛稼轩纪念祠。两位宋代词人的很多作品都饱含真挚的家国情怀,可谓大相径庭。
D. 青岛:绿树掩红瓦,碧浪舞白鸥。这座家喻户晓的现代化大都市,承办过许多大型国际文化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山东与世界的交流。
5、壮游梁山,品读《水浒传》。(7分)
(1)登山途中,你和小新看见一个手持板斧、怒目圆睁人物雕像(如图)。这个人物的名字是①______,他的绰号是②______,“风雪山神庙”“大闹清风寨”“江州劫法场”“登州大劫牢”四个故事情节中与这个人物有关的是③______。(3分)
(2)忠义堂前,你们和一位年龄相仿的游客交流读书体会。
游客:《水浒传》记述了许多英雄好汉豪侠仗义、除暴安良的故事。我认为,武松“醉打蒋门神”最能体现“豪侠仗义”。
小新:我觉得,武松“醉打蒋门神”算不上“豪侠仗义”,鲁达“拳打镇关西”才能真正体现“豪侠仗义”。
你赞成谁的观点?请结合故事情节阐述理由。(4分)
6、研学中,为完成社会实践作业“寻找自强不息山东人”,你和小新选了下面的资料。(5分)
资料一
革命战争时期,420万沂蒙儿女,有121万人参战支前,20万人参军入伍,10万英烈血洒疆场。军民情深,生死与共,正如沂蒙地区的歌谣所唱:“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口饭,做军粮;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最后一件老棉袄,披在担架上。”在这里,有用乳汁救活伤员的“沂蒙红嫂”明德英;有拥军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有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的“中国抗日第一村”渊子崖村;有唱遍大江南北的红色民歌《沂蒙山小调》。
资料二
山东姑娘陈梦,东京奥运会乒乓球女子单打冠军,杭州亚运会乒乓球女子团体金牌获得者之一。她意志坚强,自5岁开始练习乒乓球,从不偷懒,大年三十也常常不休息;在训练和比赛中,面对伤病、失败,她总是一笑了之。她说:“竞技体育就是这么残酷,但它最有魅力的地方也正在这里。心怀梦想,继续奔赴自己的热爱。”
(1)你和小新有机会连线采访陈梦,下面是小新所拟采访稿的部分内容。
①陈梦我要问您两个问题:第一,②您自幼练球,非常勤奋,③是啥力量支撑着您做到坚持不懈的?第二,④当您获得亚运会团体金牌,⑤很荣幸地站在领奖台上时,⑥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其中三处表达不得体的语句是:__________。(填写序号)(3分)
(2)品读这些感人故事,小新依据资料二拟出下联,请你根据资料二写出上联。(2分)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追逐梦想,山东姑娘意志坚
7、品味齐鲁,放眼中华。你和小新领略了祖国河山之美,重温了古圣先贤的名言金句:“岱宗夫如何?__________”,是诗圣杜甫眼中造化钟情的雄伟泰山;“__________,千里共婵娟”,是东坡先生借明月向天下离人表达的美好祝愿;“__________,__________”,是孔子站在河边发出的对时光流逝的慨叹;“__________,__________”,是王之涣依托黄河的动情抒怀。(6分)
二、阅读与鉴赏(44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6分)
离①思 元 稹
曾经②沧海③难为水④ ,除却巫山⑤不是云。
取次⑥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注释】①离:离世。这里指元稹的妻子韦丛已经离世。②经:经过,经临。③沧海:深广的大海。④难为水:意思是其他地方的水就不值得一看了。⑤巫山:巫山上有朝云峰。据宋玉《高唐赋·序》所言,朝云峰上的云彩为神女所化,繁盛艳丽无比。⑥取次:仓促,这里有“仓促经过”“匆匆经过”的意思。
8、下面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古诗常用典故抒发情感。第二句“除却巫山不是云”,化用了《高唐赋·序》中的典故,意思是指除了巫山上没有心中的女神(指妻子韦丛),妻子在天地间的任何地方。暗指他的妻子已经离世,却永远活在诗人心中。
B. 诗歌前三句与《关雎》一样,都运用了《诗经》中常见的比兴手法。全诗言情而不庸俗,悲壮而不低沉。
C. 最后一句解释了造成上述三种情形的原因,一半是因为修道,一半是因为思念死去的妻子。这表明诗人已经从妻子死去的痛苦中完全解脱出来,走到了修道的正途上。
D. 第三句写经过花丛,却懒得回头看,是因为这些花朵好比自己美丽的妻子,元稹不忍看花,以免睹物思人,引发对妻子的痛苦思念之情。
9、这首诗的前两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历来被称为歌颂爱情的绝唱,请从比喻的角度进行赏析。(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14分)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节选自《出师表》)
【乙】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①,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②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③,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④,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俛⑤出袴下,蒲伏(同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
韩信曰:“汉王遇⑥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⑦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乡⑧利倍义乎!”
……
信至国⑨,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及下乡南昌亭长,赐百钱,曰:“公,小人也,为德不卒。”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⑩于此。”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注:①漂:洗(衣服)。②哀:可怜。③长大:高大。④能死:不怕死。⑤俛:fǔ,同“俯”。⑥遇:待遇。⑦载:分担。⑧乡:图。⑨国:家乡,指下邳。⑩就:成就。
10、下列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先帝不以臣卑鄙”一句中的“卑鄙”,为古今异义词,指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B. “咨臣以当世之事”和“信钓于城下”,都是倒装句,状语后置。
C. 乙文两个画线句子,运用“岂……乎”句式,反问兼感叹,语气强烈。
D. 甲文为“表”,是古代歌功颂德的一种文体;乙文为“列传”,记载人物事迹。
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B. 衣我以其衣
C. 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D. 食我以其食
12、文中画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需断句处相应的字母依次填写到答题卡上。每答对一处给1分,作答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召A辱己B之少年C令D出胯下者E以F楚中尉
1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
14、诸葛亮和韩信皆“布衣”出身,是功成名就而不忘本典范。有人说,诸葛亮最大的特点是一个“忠”字,韩信最大的特点是一个“信”字,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任选其中一人,从选文中提炼支撑你的理由。(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11分)
材料一
主持人:这十几年来您一直不断地付出,甚至为了救援事业倾尽所有,能否分享一些您与救援事业结缘过程呢?
陈素珍:“不求、无畏、付出、包容、谦卑、和谐”,这12个字是我们福建省蓝天救援队的公益理念。之所以坚持,一是信仰,二是信念。信仰,源于对生命的敬畏。2008年汶川地震救援是我人生当中亲历的第一个大灾难,那么多的生命在我面前消失,那种震撼是我一辈子无法忘记的记忆。自此之后,我对生命的敬畏心更加坚定,也是在这个过程中萌生了要在类似的灾难发生的时候,能有更大的能力去救助更多的生命的想法。14年当中,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大大小小的灾难救援中,我已经将生命救助作为人生使命融入了我的血液,对于救助生命的坚持已经是一份坚定不移的信念。当我每次从灾难现场救助出鲜活生命的那一刻,内心是充实而且快乐的。
(摘编自2022年7月19日“人民网”)
材料二
一支救援队伍能够迅速展开防灾减灾救灾救援工作,离不开有序的组织和扎实的专业技能。协同才能形成强大合力,才能以最快速度挽救生命。比如在土耳其地震灾区,每一次挖掘施救作业,蓝天救援队和当地救援力量都协同作战,有序参与。蓝天救援队到达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灾区后,会根据联合国相关组织的分配前往具体的救援点,到达灾区后,救援队员服从蓝天救援队的分工和指挥,分工作业。
应急救援队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组织,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性和出色的协调能力。
一般来讲,救援队每周都会独立组织相关培训活动,类似于地震救援、水域救援、现场指挥等,通过训练,培养队员们的协调和专业能力。同时注重发挥队员们的专长,比如有的队员潜水能力强,那就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训练并鼓励其考取潜水证。
(摘编自2023年2月23日《扬州晚报》)
材料三
从法律层面明确民间公益救援组织的定义以及成立、管理、解散全流程,明确应急救援、监督、奖惩等各环节的权、责、利,确保公益救援组织中没有滥竽充数的现象,坚决杜绝由此带来的严重后果。研究制定民间公益救援组织因公益救援受伤、致残或死亡的保险补偿相关法律,对符合申报烈士标准的,应比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对参与救助工作成绩显著的救援组织和个人进行评选、表彰、奖励,扩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激励作用。
采取多种方式予以适当的补助,落实资金保障。比如,成立专项基金形式的专库管理并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由政府购置救灾装备并向此类组织提供,用于日常训练、紧急救援等方面;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补贴救援队伍参与任务过程中的资金缺口,提高队伍专业水平与服务能力。在保险购买方面提供资金支持,为参与救援实战的民间救援组织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摘编自2023年3月1日《光明日报》)
材料四
15、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2008年汶川地震救援,让陈素珍对生命的敬畏心更加坚定,萌生了要救助更多生命的想法。
B. 蓝天救援队在到达土耳其地震灾区后,会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救援地点,分配救援任务。
C. 救援队伍中如果有队员潜水能力强,就会对他们开展专业训练,并鼓励他们考取潜水证。
D. 表彰、奖励、宣传参与救助工作成绩显著的救援组织和个人,能在全社会形成激励作用。
16、王明想借用诗句表达对陈素珍敬意。下面最合适的一项是()(2分)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D.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17、今年是汶川大地震15周年,班级开展“防震救灾”的主题班会。同学们就搜集到的两个救援队的图标(见材料四)展开了寓意解读。请你仿照所给示例,解读厦门市北极星救援队的图标内涵。(3分)
18、怎样才能让民间公益救援服务尽可能地释放更大的能量?请结合材料二、材料三简要概括。(4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3分)
一碗鱼丸汤
①当我还是小孩时,世界上最美味的食物,是牯岭街一间小面店的福州鱼丸。
②吃鱼丸汤,从来都是舅舅带我去的。外公外婆生有二女一男,长女是我娘,长子是舅舅。舅舅的生活不算稳定,总教外公外婆发愁。每次他回外公家,二老总要苦口婆心地训勉一番。我猜,带我出门晃一晃,也是他暂时躲一躲、喘口气的借口。外公外婆是苏州人,度日丰俭不论,点心终归是要吃的。我亦极得长辈疼爱,舅舅要带我出去吃点心,外公是不会阻止的。
③外公家是一幢二十来平的日式小屋,曾经住了三代七八口人。外曾祖母,我们叫她“老太太”,缠过足,一辈子只会说苏州话,却能和家里帮佣的说闽南语的阿利婆沟通。阿婆从老太太那儿学得一手厉害的做江浙菜的功夫,台湾菜也做得极好——她在外公家工作几十年,照顾了我们一家四代人。阿婆做的珍珠丸子和瓜仔肉,就是我对所谓“美食”的记忆原点,不过那是另外的故事了。
④我坐在玄关处的梯级上,穿上小朋友的鞋,推开纱门,走出小小的院子。舅舅已经打开绿漆白条的木门,在外面等我了。其实去吃趟鱼丸,来回脚程不过十来分钟,对我来说,却带着短途旅行时的心情。
⑤我和舅舅从外公家出发,牯岭街几乎都还是平房,太阳晒在矮墙上,金灿灿的一片。我眯起眼睛,抬头四顾,舅舅停下脚步,催我跟上。他是个口拙的人,每次讲笑话逗我开心,我都不知道该不该笑。他总会在路上问我:“等一下你要不要多吃一碗? ”我其实很想说要,却总是矜持地摇头。
⑥啊,一口气吃两碗福州鱼九汤,是我始终没有实现的、豪奢的童年梦想。
⑦我们会先经过几家旧书摊。从厦门街到牯岭街六十巷口,依着矮墙是一整排郁郁葱葱的大榕树,院落里枝叶掩映的老宅住过哲学家方东美,它的隔壁便是台湾大学校长的官舍。巨大的树荫遮着那段红砖路,终日阴凉,不见天日——多年后,那风景仍不时出现在我的梦里。
⑧过福州街,再走几步路,就是鱼丸店。我总以为是他们发明的福州鱼丸,谁叫它就在福州街口呢
⑨因为是点心而非正餐,我们从来不吃面,不要小菜,只点两碗鱼丸汤。一勺冒气的大骨汤,两粒很大的鱼丸,几星芹菜末,浮在磕出了口子的浅浅瓷碗里。舅舅会拿白胡椒来撒,我不要。用平底铁汤匙舀一粒鱼丸,匙底带点汤,吹一吹,咬一口,鱼丸黏韧,肉馅和汤汁在口中爆开。我很珍惜地吃,可毕竟只有两粒,一下就吃光了。
⑩这时候,我才看到碗底画着一尾虾。虾身饱满,弓着朱红色的身子,两条长须很潇洒地撇出去,再弯回来,随着清汤的折射晃呀晃。汤很烫,慢慢喝。喝完再看,那只虾竟变小了。
⑪后来我翻父亲的水墨画册,也看到了很潇洒的虾。于是自作聪明,以为瓷碗底画着一只虾的,都是齐白石画的。我望着空空的瓷碗,恨不能再续一碗。舅舅付了账(两碗十块钱),我们慢慢踱回家,太阳比刚才又斜了一点儿,路上交错的光影更深更浓了。
⑫外公家客厅的彩色电视机播放着杨丽花唱的歌仔戏,音量开得很大。阿利婆一面在厨房烧菜,一面听戏,满屋子饭菜香。情节到关键处,阿利婆会撇下做到一半的菜,到客厅站着看一会儿电视,再回厨房忙。
⑬牯岭街七十八号的老屋,如今片瓦无存,只剩隔壁楼房墙面山形屋顶的遗痕。老太太、外公、外婆、阿利婆,都做仙去了。舅舅移民加拿大多年,人生颠沛曲折,我们很多年没有见面。
⑭牯岭街卖福州鱼丸的面店,至今仍在。是不是舅舅带我去的那一家,我并未前去考证。我家的冷冻库倒是常常备着一斤东门市场“义芳”的包馅福州鱼九,不过,一口气吃四粒这样的事情,我至今不曾做过。
⑮然而毕竟幼时的我,眯着眼睛看过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太阳,端过那个磕出了口子、有一只不是齐白石画的虾的瓷碗——而让我们魂牵梦萦,后来再也没有了的,永远是一些其他的东西。
19、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第①段开门见山,引出写作对象,一碗福州鱼丸汤寄托作者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B.第③段提到“阿婆从老太太那儿学得一手厉害的做江浙菜的功夫,台湾菜也做得极好,阿婆做的珍珠丸子和瓜仔肉”有些游离写作对象“一碗鱼丸汤”。
C.第⑤段从环境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写出了舅舅带我去吃鱼丸的情境。
D.第⑨段中具体而详实地写出了吃鱼丸汤的过程,非常细腻地写出了我对鱼丸汤的珍惜和喜爱。
20、品味语言,完成下面的题目。(5分)
(1)第⑥段中“豪奢”字用得传神精妙,结合语境加以赏析。(2分)
一口气吃两碗福州鱼丸汤,是我始终没有实现的、豪奢的童年梦想。
(2)试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下面第⑨段中画线的句子。(3分)
可毕竟只有两粒,一下就吃光了。
21、文章第⑨段“用平底铁汤匙舀一粒鱼丸,匙底带点汤,吹一吹,咬一口,鱼丸黏韧,肉馅和汤汁在口中爆开”属于什么描写 试分析其表达作用。(3分)
22、试分析标题“一碗鱼丸汤”的作用。(3分)
三、写作(5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青春的世界里,是什么驱走了你的迷茫,打开你的心扉,让你荡起奋进的双桨?是什么使你相信:枯枝会绽出绿意,沙粒会变成珍珠?
请以“因为________,我的青春拥抱温暖”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补全题目,自选文体; ②要有真情实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③不得泄露真实的人名、校名等个人信息; ④不少于600字(如写诗歌,不少于20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