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课堂教学的五个实:
叶澜教授提出了课
题记:
课堂教学的五个实:
叶澜教授提出了课堂教学的五个实:扎实、充实、丰实、平时、真实。这既是对于高效课堂的高标要求,也是对于真实课堂的最低要求。
最近学校规划并试行了本学期的教研整体规划,其中最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在全校所有年级,各个学科全方位推行同课异构。个人认为,这既是对于教师教学水平、工作态度、敬业精神的一次展示;也是对于教师教学理念、教学风格、教学效果的一次检验;更是对于新课标、新课改、新高考下,教师站位、格局、践行的一次全方位检测。
下面,我就基于前天进行的关于试卷讲评的两节同课异构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试卷讲评课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一种常态,既是教学评价的一种有效方式和途径,也是备战、备考的一种实际需要。那么常规的试卷讲评课如何做到“出新、出彩、出效”呢?个人认为,“出新、出彩、出效”的课堂一定要“围绕一个中心、两个基准点、把握住三个度”:以聚焦问题解决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思辨能力为基准、把握课堂教学的精度(精准度)、深度(广度和宽度)、效度(课堂教学的有效度,也即生成度)。
- 精度课堂教学的精度,具体来说就是课堂教学的精准度,也即学情的关注度、了解度、把握度。尤其是在试卷讲评中,教师可以通过试题的正答率或者是通过问卷调查,课前统计等进行。只有在把握了学生试题作答中的重点、难点、错误点以后,教师才可以实施有的放矢,聚焦于问题解决的课堂教学。
- 深度教师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既要聚焦于问题的解决,更要注意问题切入的角度、问题拓展的宽度、问题挖掘的深度。只有在i 1的理想状态下,才可以取得问题解决的最大成效,也才能够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取得最大的“成就感、获得感和满足感”。
- 效度无论是教师的教、或是学生的讲,亦或是学生的探究与小组合作,最终课堂的达成度和生成力,归根结底,要取决于学生的掌握度和运用力,也即“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和思辨能力”。这就要教师聚焦于培养学生“学科大概念和核心概念”的提取意识,聚焦涵养学科核心能力。也就是要求教师对于问题的解决过程进行分解、问题的解决方式进行细化、明确问题的解决思路、最终达成学生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内化知识结构。
“出新、出彩、出效”的课堂一定要“围绕一个中心、两个基准点、把握住三个度”:以聚焦问题解决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思辨能力为基准、把握课堂教学的精度(精准度)、深度(广度和宽度)、效度(课堂教学的有效度,也即生成度)。
在我校最近举行的同课异构(试卷讲评)的课堂上,我们观察到了以下共性现象:
- 放手发动学生,激发学习潜能,创建“生本课堂”课堂中,两位老师都敢于放手,以课前预习,小组活动为主,选取学生代表进行习题讲解;学生通过板书、投影等多种方式辅助进行知识点讲解、归纳;
- 课堂学生呈现方式多样,讲解到位,精彩纷呈在学生讲解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呈现方式不同,有的学生直接全英文讲解,语言流畅地道;有的汉语讲解,语言生动有趣;有的思维导图呈现,综合实力展现;有的现场书写,书法功底深厚;有的图文投射,省时直观高效;另外,还有老师的精彩到位的点评,既强调了基础、突出了重点,又实现了画龙点睛、延伸拓展的意图;
- 围绕四篇阅读理解,篇章切入,语句跟进,精深到位两节课讲授的学生都是从A篇开始,D篇结束。讲解过程既涵盖有篇章结构的分析,又有长难句的剖析,更有重点词组和单词的归纳、整理和拓展。
我的思考:
- 是否有必要每套试题讲解都从A篇开始,是否每篇都需要讲解?
- 学生的讲解基本上是每题都有涉及,是否可以针对性更强一点?
- 每节课时间有限,能够登台讲解的同学数量也有限,教学的课堂只是由一个老师的主讲变成了6-8位同学的讲授,是否可以有其他的方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实现集体互动?
- 学生精彩的展示如同昙花一现,听讲的学生根本来不及记录,如何实现所讲授效果的最大化?
- 对于没有参与登台讲授的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听讲状态如何进行有效调控?
- 如何保证学生前期的问题得到集中统计和梳理,以及对于问题的针对性准备和解答?
我的建议:
- 做好讲评前期的准备工作,具体包括:提供或者统计正答率,便于教师和学生针对性备课;前期要发动学生开展资料查证、同伴探究和小组活动等,教师也要做好调控和指导,确保双有效:1)讲解有效:讲授学生个体问题清晰明确、知识储备丰富到位、讲解语言科学精准;2)指导有效:教师要开展针对性指导,帮助学生,尤其是要帮助讲解学生明方向、理思路、抓重点。
- 试卷讲评中,教师既要舍得放手、赋权,也要及时点拨、补充、释疑,更要有归纳、拓展、总结、监测和反馈;要有课堂生成预设,及时大面积提问、尽可能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度;既要留意学生一闪而过的丝毫犹豫,还要抓住学生转瞬即逝思想碰撞和灵感闪现,注重培训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思维的广阔性、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独立性、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批判性、思维的确定性、思维的创造性和思维的预见性。
- 保持学生课堂精力集中、思维活跃、学习高效的最佳方法就是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小组讨论环节、个人提问环节、自由发言环节等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可以使用课堂留白的方式,最后留出5-8分钟时间,让学生就所学内容进行探讨、归纳、概括、总结。
- 针对学生课堂精心准备、设计、展示的内容,可以在课后复印张贴在班内或者周末利用微信、QQ等,拍照转发到班级群,供学生相互学习和借鉴,形成正向激励和积极引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全面性。
- 对于课堂预设的生成性问题,教师要设计针对性的练习,使用科学、有趣、高效和大覆盖的监测和检测方式进行检查,力争实现问题当堂解决、技能当场训练、困惑当面答疑,确保课堂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