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教学反思
“习作”是学写一份《倡议书》。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习作”教学中,首先,交流实地考察的情况;其次,师生交流各自搜集的资料,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浪费水资源的危害性;最后引导学生针对这些不良现象进行交流自己的见解,互相启发,使“建议”的目的更加明确,为学好写建议书奠定了基础。
2.出示例文,让学生明确建议书的格式和建议书所包括的内容;其次小组合作完成建议书的提纲;最后根据自己的材料完成习作。
3.大部分学生能写清楚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但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具体,甚至与问题不符,究其原因每个环节不扎实,重点应让学生明白建议书“既要写具体,又要把这样做的好处说充分,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别人能采纳你的建议”。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在“节约用水倡议书”教学中,我尝试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建立在学生自觉关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和谐有效的互动,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时时处处用事实来说话。学生经历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后,对“节约用水”认识已经不只是停留在“浪费水就是浪费钱”这一表层认识上,而能从珍惜“世界水资源”的角度去衡量自己的行为,认识身边的现象,把“节约用水”内化为自己的行动。
三、不足之处
设计的课堂容量大,牵扯的知识点多,因而导致40分钟的教学有赶的现象。学生汇报材料信息涉及面不够广,小组合作计算感受一滴水的作用、完成作业纸上的试题时间不充足,设计节水广告的时间也太短。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在教学习作《节约用水倡议书》中,首先围绕“节约用水”这个课题,各小组分别讨论研究的内容。如有的小组想调查家庭用水,有的小组想调查家乡水资源情况,有的小组想上网查找有关水资源的资料等,各个小组都已找到自己的调查报告。接着结合实际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提出家庭节水计划。然后交流观看后的想法,提出节水措施及倡议。最后完成习作,互评互改。
习作六:学写倡议书教学反思
在这一次的习作课程开展之前,为了让学生能够拥有更丰富的素材和更深刻的认知,我们精心策划并组织学生进行了充分且具有针对性的准备工作。其一,我们引导学生广泛查找关于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大气资源、土壤资源等各类资源遭受严重破坏或遭受污染的详实资料。学生们通过图书馆的书籍、互联网的海量信息以及权威的学术报告等多种渠道,获取了大量令人触目惊心的数据和案例。比如,他们了解到某些地区由于过度开采矿产资源,导致地面塌陷,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某些城市因为工业废水的肆意排放,使得水资源严重污染,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其二,我们积极开展了到校园、社区、公园、街道、学校周边走一走、看一看的实地考察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亲身观察和体验,发现了许多平日里被忽视的污染现象。在校园里,他们看到了垃圾桶旁随意丢弃的垃圾,无人清理;在社区中,闻到了污水排放不畅所散发的刺鼻气味;在公园中,注意到了被践踏的草坪和折断的树枝;在街道上,目睹了汽车尾气的滚滚浓烟。
当进行资料交流时,学生们的神情严肃而凝重,他们被那些残酷的现实所深深触动,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这种震撼不仅仅是情感上的冲击,更是思想上的觉醒。也正因如此,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够精准地定准自己提出倡议的对象,明确且恰当地定好了倡议的主题。众多同学根据自身的观察和思考,向自己的父母提出了《关于节约用水的倡议》。他们详细阐述了家庭用水中的浪费现象,如长时间开水龙头冲洗果蔬、洗澡时过度用水等,并提出了可行的节水措施,如使用节水器具、循环利用废水等。还有不少同学向同学们提出了《关于保护学校环境卫生的倡议》,生动地描述了校园中垃圾随意丢弃、教室卫生不佳等问题,同时以真挚的情感呼吁大家共同维护校园的整洁,建议同学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随手捡起垃圾、定期打扫教室等。
这些倡议不仅在指出问题时描述生动,感情真挚,而且能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建议的内容方面,清晰、准确且全面细致。无论是对于问题的分析,还是解决问题的方法,都经过了深入的思考和精心的构思。同时,建议的态度委婉,充分考虑到了倡议对象的感受,让人在情感上容易接受,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大家积极行动起来,共同为保护环境贡献力量。通过这次习作课程,我们成功地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们不仅在写作能力上得到了锻炼,更在环保意识上有了显著的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