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分的试卷怎样写反思(语文试卷考94分怎么写反思)

93分的试卷怎样写反思(语文试卷考94分怎么写反思)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4-07-20 22:58:58

在网上看到一个宝妈发帖说:“孩子情绪崩溃了。”

起因是一张93分的数学试卷。

上二年级的儿子,拿到成绩那天,放学路上都在总结扣分原因。

漏写单位,忘了公式,还有一道题思路错了,以前做过类似的题。

签字时,妈妈顺手写了一句:熟练度不够,题目做少了。

儿子一看急了,让妈妈划掉:

“我每天在学校做那么多练习题,怎么就做少了!”

妈妈解释说,以前做都对,考试就出错,就是不够熟练啊。

儿子崩溃大哭:

“老师说了,这个单元很难,考90分以上已经很棒了。”

妈妈依然表示,他放学基本没做过数学作业,周末也只有口算练习。

儿子情绪爆发:

“不是你让我在学校把作业都做完的吗?”

妈妈瞬间无语,为了不激化冲突,没再继续说下去。

儿子在旁边抹了会儿眼泪,就跑去书房写作业。

这个妈妈感叹说:

“孩子大了,心思也变敏感了。

我确实对这个分数不满意,即便没有明确表示出来,他也能感受得到。”

但直到帖子最后,她还在纠结儿子题做得不够。

(向下滑动可阅读全部)

帖子发出来后,评论区都在替孩子抱不平:

“这也太夸奖了,硬是一点糖都不给孩子。”

“好苦的小孩,才二年级有必要精神压力这么大吗,何况考得很好啊。”

还有人说,如果是自己的孩子,做梦都笑醒了。

的确,从帖子看下来,堪称天使孩子。

成绩优秀,会主动分析学习存在的问题,情绪崩溃也不忘写作业。

为什么这个妈妈还不满意?

因为她只盯着孩子的问题看,却缺乏基本的共情。

当孩子主动暴露问题,目的就是希望自己的不安和脆弱能被看到:

这次没发挥好,我心里也不好受。

此刻孩子最需要的是安慰和理解,而不是被揪着错误横加指责。

哪怕一句“没关系,下次我们继续努力”,也比那句“题目做少了”来得好。

我再次深刻体会到:

教育孩子,说话的方式真的很重要,尤其是批评孩子时。

帖子中的妈妈,本想给孩子一些学习上的建议。

但孩子感受到的,却是妈妈对他成绩的否定,对他努力的不认可。

结果孩子崩溃,妈妈无奈。

这是家长普遍的困局:越批评孩子越不听,越管教孩子越抵抗。

怎么才能做到既不伤害孩子,又能起到引导效果?

跟着下面的步骤走就可以。

批评孩子,要掌握3个原则

在讲方法论之前,我想要先纠正大家一个认知:

批评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批评不是训话,而是引导。

带着这个共识,一起来看看批评孩子的3个原则吧。

1、先问,给孩子解释的机会

教育最容易犯的错,就是看到孩子做的事不对,上来就批评。

周末,在公园就撞见这一幕。

两个孩子玩滑梯时起了争执,一个把另一个推倒在地。

被推倒的孩子,哇哇大哭。

听到声音,孩子爸爸赶过去后,问都没问就骂道:

“说了多少次叫你不要跑太快,你就是不听,这次知道痛了吧!”

听到这句话,孩子哭得更大声了。

教育孩子,永远不要只相信自己的眼睛,更要进入孩子的心。

正确的批评要懂得留白,给孩子解释和澄清的机会。

这给孩子传递的信号是:

爸爸妈妈愿意倾听我,他们是可以信任的。

孩子足够信任父母,教育才会起到引导作用。

2、批评的过程中,对事不对人

在家庭教育课上,老师说过一句话:

“我们要与孩子站在一起解决问题,而不是与问题站在一起解决孩子。”

批评不奏效,往往是站错了位置。

分享一次我的教训。

有次,我让女儿帮我晾一下衣服,她答应得很爽快。

等我做完饭,一看衣服还在洗衣机躺着,女儿则看着电视哈哈大笑。

我问她:“不是让你把衣服晾一下吗?”

女儿回:“等一下,我看完这一集马上就去。”

我没忍住批评了她:

“就知道等下,等下,我也没叫你做多少家务啊,你就是懒!”

女儿气得好几天没和我说话。

大家发现问题了吗?

我把孩子的行为问题直接上升到了人身攻击,给她贴上“懒惰”的标签。

本来针对的是事,这一说就成了否定孩子这个人。

事后我反思,如果当时说:

“哎呀,你和妈妈一样都是鱼的记忆,这么快就忘了晾衣服的事啦?”

这种方式,可能更容易接受。

批评的话术,看似是几个字的差别,效果却截然不同。

3、以表扬的语言批评,80-5-15法则

什么才是行之有效的批评话术?

简单来讲,就是用表扬的语言来批评行为。

具体的句式是:80%的表扬人 5%的鼓励 15%批评事。

拿开头的帖子举个例子,如果对小男孩说:

“你这次考了93分,真的好棒啊,你还主动总结错题,这个习惯太好了,如果你多做练习,下次肯定会考得更好。”

润物细无声中,就传递给了孩子“多做练习”这个建议。

尽可能把批评变成表扬,把责备变成期望,把打击变成鼓励。

教育从来不是改变孩子,而是为了帮助孩子。

批评孩子,要守住3个底线

批评孩子话术要对,底线也要守住,这3个“不要”一定谨记!

1、人多的时候,不要批评

大人要面子,孩子也爱面子,尤其在同伴面前自尊心更强。

当众批评孩子,他并不关心你的说教,只会在意他人的目光。

知乎上有人问:

“小时候被父母在很多人面前批评,是什么感受?”

有一个简短扎心的回答:想一头撞死。

父母以为是批评事小,落在孩子身上却是难以承受的重量。

孩子犯了错,一定要注意场合,做到对众不责。

2、批评的时候,不要动手

批评时,动嘴不动手是基本准则。

一旦巴掌落在孩子身上,所有的教育都归零。

孩子在恐惧的同时,还会在心中埋下怨恨的种子。

3、孩子情绪低落时,不要批评

回到开头的帖子。

为什么妈妈的一句话,孩子情绪波动会这么大?

因为他本来心情就不太好。

这时候,妈妈还去批评指正他,无异于火上浇油。

当孩子情绪不好的时候,共情比其他任何的说教都更为重要。

正确的做法,永远是先安抚情绪,再处理问题。

美国教育家马丁·赛里格曼曾指出:

“父母批评孩子的方式,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孩子将来的性格是乐观还是悲观。”

育儿的每个阶段,都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完善教育方式。

或许做不到尽善尽美,但有些坑,能不踩就不踩。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