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批改卷子的老师都是真的吗(抖音上哪个老师的课程靠谱)

抖音批改卷子的老师都是真的吗(抖音上哪个老师的课程靠谱)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4-11-13 16:22:00
导读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的小学生在课堂上频繁使用那些网络热梗?“栓Q”“我真的谢了”,这些词汇不仅让人忍俊不禁,还引发了老师和家长们的热议。是跟风还是词汇量不足?这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教育问题?快来看看这篇,带你深入了解!

最近,很多小学老师发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网络热梗,如“栓Q”“我真的谢了”“哈哈哈哈哈哈,笑死”等。

对此,学生们众说纷纭。

有的认为这些用语很好玩,于是纷纷开始使用;有的觉得用这些词语很无聊。

老师们也在担忧:学生使用网络热梗,是自发的还是无奈之举?

如果学生使用网络热梗只是为了跟风,那可以忽略不计。

但如果学生使用网络热梗是因为自己的词汇量不足,这就值得警惕了。

对于网络热梗的使用,老师们呼吁:理性引导。

一些家长也在感慨:即使限制孩子使用手机,孩子依然能学习到网络用语,这让他们很困惑。

家长们的困惑是多余的,因为学生们会学习网络用语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学生之间要想有话题,要有一种语言工具。

在新时代下,网络热梗成为学生们交流的桥梁。

一方面,适度使用网络用语可以帮助学生与同龄人建立联系,增进感情。

另一方面,过度依赖网络用语也会带来一些问题。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官方微博大V孙启隆老师曾在接受采访时提到,学生之间发展出“暗号”作为社交手段是值得高兴的事情。

暗号的出现说明学生在尊重他人的也能够满足自己内心对自我表达的需求。

如今学生之间使用网络热梗作为交流方式,这同样也是一种反映。

那么学生在使用网络热梗时应注意哪些?

理性看待网络热梗

网络热梗只是一种语言工具,才是社交工具。

很多学生在使用网络热梗时往往只看到其表面的好玩之处,而忽略了它本质的沟通功能。

学生之间使用网络热梗进行交流是正常现象,但要注意使用的场合和数量。

不少学生在作文中大量使用网络用语,严重影响作文的情境氛围和文采风范。

甚至还有一些学生在课堂上互怼使用网络热梗,打乱了课堂秩序。

在课堂和书面表达中要抑制对网络热梗的使用。

在使用网络热梗时要看到其局限性。

网络热梗大多源自于影视剧、娱乐综艺等,在特定背景下产生特定意义。

这就决定了网络热梗在交流中不能脱离背景单纯表达其字面意思。

比如,“我真的谢了”这句话在网上被广泛传播后,很多人用来表示自己被逆向操作时的无奈心情。

但如果将其直接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并不是所有场合都适合使用这句话。

在使用网络热梗时要谨慎选择,不要脱离背景随意使用,更不能使用于侮辱他人。

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不可否认,网络热梗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生们的语言文化生活。

比如,在传统节日期间,学生会相互祝福“节日快乐”;而到了年底各种年终盘点又会成为流行话题。

这些大家都能够理解,并且无意识地形成共识后开始传播起来。

而且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帮助大家缓解紧张氛围、增加沟通乐趣。

当然这只是部分现象,在很多时候也需要引导学生做到自己主动约束。

是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礼仪和尊重他人。

同时也要意识到语言表达方式有其适用范围和场合,在正式场合和书面表达中要杜绝使用不规范的语言文字。

是要树立正确用语观念和文化观念,从而养成良好的用语习惯和文化习惯。

有些小学老师发现学生在作文中大量使用口语化的网络热梗,这同样也是一个问题。

一个班级都有50名左右的学生,如果每个人都把作文写成“你真的牛皮”“你别说了,我真的谢了”“哈哈哈哈哈哈”,那作文阅卷岂不成了老师在批改卷子前听着学生在耍抖音?

一位小学老师表示:如果学生写出来是有意识地模仿相声演员或者戏曲演员说相声或者演戏时所用到的台词,并且能够把握好节奏感和节目效果,那还可以接受一些;但如果仅仅是简单地抄写网络用语,则需要引起家长和老师的重视了。

引起重视并非要禁止学生使用网络热梗,而是要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理性地使用网络热梗。

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让他们明白任何语言文字都有其内涵和外延、隐喻和比喻、褒义和贬义。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只有正确使用它才能发挥积极作用。
现代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但其中语言素质却被很多人忽视了。

尤其是文字表达能力,在信息化时代更应该引起重视。

信息化时代数据量庞大,如果一个人无法通过文字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就会给沟通带来困难。

即使我们身处数字化时代,数字依然离不开文字描述。
数字化时代讲究数据量、数据速度;而通过数据来获取信息需要依靠文字。
因此提高文字表达能力至关重要。
杭州市笕桥花园小学的黄思佳老师曾在课堂上发现,一些学生之间会互相“怼”
一番话后黄思佳老师了解到:原来他们之间已经玩了很久了一个游戏。
在游戏中没有过高要求谁赢谁输,但游戏变成了习惯化交流。
当老师提出反对意见时,他们表示这只是玩笑,并没有恶意。
但如果每个人都可以随意表达并不考究措辞、讲究逻辑、重视对方感受、尊重对方,则沟通就没有意义。
因此老师和家长都应该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并从教育入手。
同时也不应该一刀切地禁止这种交流方式或者说玩法。
只有在游戏中充分发挥其正能量才能给大家带来快乐。
社会在不断进步发展,相应地我们也在不断进步。
新事物的出现值得高兴也值得警惕。
关键是我们要如何看待它、利用它、引导它。
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使事物朝着正确方向发展。
同时也欢迎大家就今天所涉及到的问题跟我们进行深入交流。
下方留言区等你!

结语

网络热梗在丰富学生交流的也带来了不少困扰。我们不能一味禁止,而是要引导孩子们理性使用,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你觉得网络热梗的使用对学生来说是好是坏?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点赞支持一下哦!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