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学习成绩挺好的,基本上都是全校毫无悬念的第一,每个年级基本都是如此的。那时候,校内考试,基本结果已经注定。
小时候的脑袋瓜异常的好用,不然也不会三年级直接把四年级所有的课程全部预习完毕了。记得小时候,考试不像现在这么的频繁,因为物质资源的贫乏,导致教学和考试资源也不是那么的充足。那时候的试卷不像现在到处都可以买到,而是需要去乡镇小学里面去领取的。
试卷的类型也比较的简单,不像现在是激光印刷的,那时候油墨印刷的试卷还是主流的。拿到手以后,试卷本身带着一股浓浓的油墨的味道,小时候甚至认为那个味道是最诱人的味道,每次试卷发到手上,都喜欢狠狠的趴在试卷上先闻一闻,那种感觉仿佛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展开试卷,都会按照老师之前给嘱咐的,首先把试卷完全地看一遍,先不要做题,然后开始从头做。在做试卷的过程中,遇到不会或者很难的不要纠结,先往后做,等到整张试卷全部做完回头再处理没有做的题。
当时,一般都是靠着扎实的基本功加上老师传授的考试的经验和教训考试的。因为每一次的考试,全乡镇所有的小学都会进行评比,甚至学生的试卷都不会自己学校老师批改,而是要互相交换批改的。学生的考试排名对学校来说异常的重要,估计那时候也就是哪个学校的学生考得好,学校校长和老师都会受到奖励吧。所以学校对每次考试也非常上心。考试前很多时候校长或者小学部主任都会进行动员,召开全体小学生大会,然后说考试多么重要,要求拿出最好的状态来,努力获得更好的成绩,甚至会透露考试完成绩好的有奖励之类的。
每次考试,每个班里学习好的同学都跟打了鸡血似的,拿出自己最快的速度和最好的质量来。很多时候,正式的考试甚至监考的老师都不是本学校的,而是两个学校交换监考。记得二年级的时候,就有一次正式考试。我们班主任作为留校的老师没有出去监考,我们考场的监考老师也是外面学校的。当时试卷应该是出错了,因为二年级压根没有接触到乘法,但是试卷上却出现了一个零乘以一的题,我把整张试卷全部写完并且检查没问题之后,回头苦思冥想这个问题,但是因为没学过,没有任何的效果。
正在我思考的时候,我们的班主任进了我们考场,班主任的出现给了我莫大的勇气,因为我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我直接去问监考老师,我说这个题我们就没学过,应该是出错题了。结果监考老师还没说话,我们班主任直接把我劈头盖脸地训斥了一顿,意思就是出题的老师不会出错,不会做你就空着,哪怕画个圈也行。我无奈地回到桌子上,班主任则和监考老师有说有笑的聊天。
我继续歪着脑袋苦思冥想,班主任跟监考老师聊了两句,开始在考场晃悠一圈。走到我桌子前的时候,班主任看监考老师没注意,在我试卷上用手直接划了一个大圈就走了。我当时直接懵了,不知道班主任为什么会这个动作。好吧,不得不承认我的脑子是比较灵活的,班主任之前说不行就画个圈也行,现在又在我试卷上画了个圈,那么答案是不是零呢?最后我决定在试卷上写了零。
最终,那一次的考试,我拿到了全乡惟一的一个双百,班主任考试后直接紧张地找到我,问我那道题做没做,答案写得多少,我说我写了零之后,班主任当时红光满面异常高兴的样子我直接还记得清清楚楚。
小学时候,其实最期盼的还是去乡镇里考试。首先,因为去乡镇考试是需要经过一层层考试并且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才能去的。其次,相对于自己小学的小小的天地,还是非常想去大学校看看的,毕竟人家的各种条件都比我们要好得多。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因为出去考试的话,学校是要管饭的,吃的是热腾腾的肉包子,这对我们是诱惑最大的。
去乡里考试的话,学校是没有什么车接送的,因为那时候路上的车很少很少。我们只能大早晨就起来,跟着老师一起骑自行车去乡里。来回三十多里地的路程,都是我们自己骑车往返的,而且去了就要直接参加考试。中午的时候,考试完,在我们的集合点就会出现很大很大的一个箱子,里面就是学校老师提前订好的肉包子。考试完的我们都像饿狼一样直接扑上去,刚考试完的满足感和美味的包子混合在一起,感觉当时就像在过年似的。
小时候的你们,学习成绩好吗?对于考试有没有像我似的那么期盼?有没有考试中比较特殊的经历?来评论区分享一下吧!
-end-
“小人物的小情感”原创出品,欢迎大家关注订阅~
童年篇结束,小学篇第九篇奉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