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11时50分,广州2020年中考落下帷幕。下午,广州市招考办召开2020年中考命题思路讲解座谈会。教育专家、一线教师对今年广州中考各科进行了命题解读。
语文:
传统文化、家乡文化是语文学习的趋势
越秀区中学高级教师余伟表示,中考语文试题,聚焦时代精神,坚持立德树人;立足学科素养,考查关键能力;弘扬传统文化,贴近真实生活。
余伟分析,本次试题注重弘扬传统文化,如课内外文言文材料均选自《史记》,引导学生传承优秀文化。注重彰显本土文化。广州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气息,试卷的材料,选取了有关广福戏台、广府灰塑等内容的文本,文字充满生活趣味与文化气息,可读性强。多关注传统文化,多感受家乡文化,是今后语文学习的一个趋势。
语文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了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目标。试题一共选取了五个阅读文本,涵盖了文言文、古诗词、信息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命题重视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品质,设制灵活,颇多亮点。试题综合考查阅读理解能力、鉴赏分析能力、思想与情感的感受能力、文本的品读能力和领悟能力以及阅读的思维品质等。
作文题目“我能为你做点什么”,延续了近几年广州中考一贯的命题风格,体现出“求真实,寻大我”的突出亮点。作文题目不设置审题障碍,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能从日常生活中表达真正有个性的见解与感悟。
数学:
更考查数学思维能力
黄埔区中学数学正高级教师甘晓芬说,今年广州中考数学试题命制体现了一个“稳”字,在试卷结构、题型特点上与往年保持一致,难度稳定,表述简洁、明了。
数学试卷注重创新,例如第9题巧妙地渗透了分类讨论的思想;第24(2)巧妙地融入了建模思想。第24(3)问实际上是学生熟悉的“将军饮马”问题,但呈现形式上很有新意。
试题传递了一个信息,中考不仅考查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更重要的是考查了数学思维能力,第24题是需要学生经历操作、猜想、问题转化的过程,得出结论的。试题的引领、导向是非常明确的,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是思维的训练,要经历探究的过程,理解数学,而不是通过“刷题”用“套路”去解题。
甘晓芬表示,中考要让老师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教学不仅要教数学知识,同时要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要培养灵活、多角度的思维方式,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才是数学教育的真正目的,而不是让学生仅会用固定的模式套路解题。
英语:
书面表达突出任务驱动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英语教师梁厚富说,今年广州中考英语试卷选材富有特色:语篇类型多样,话题丰富新颖,覆盖古今中外,人文与科学并重,兼具教育性、知识性与趣味性,让考生在不知不觉中领略文字之美,汲取知识养分,体验阅读的欢愉,感知表达的力量,全卷语用平实顺畅,整体难度平稳可控。
梁厚富分析,英语书面表达突出任务驱动。书面表达有温度、有深度、有效度,兼顾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与创新性,设置问题情境,着眼于解决问题,完成任务。
试题情境真实自然,再现学生日常,熟悉亲切。例如,写作情境为,在英语课上,班级进行了“我送过的一份珍贵礼物”的主题分享。写作任务为,根据要点,写一篇短文,汇报四人小组的分享内容。类似学习活动在英语课上十分常见,考生容易产生亲切感,有助缓解对于写作的畏惧。
梁厚富说,中考英语作文延续了英语中考作文半开放性的特色,在规定内容以外适当留白,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主题表达,充分体现了书面表达“写我思、抒我感”的本质,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个性化表达与创意空间。
道德与法治试题:
广州市越秀区中学政治教研员叶婉帼分析,今年广州市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全面引导考生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
试题关注热点,涵养家国情怀。这套试卷第8题通过描述两位学生克服困难上网课的案例,引导考生在学习中要适应艰苦条件,坚守自我追求;第9题列举了为抗疫作出重要贡献的多个群体的事迹,引导考生认识集体主义的作用。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始终同国际社会开展交流合作,第23题引导考生领会我国在支持全球抗疫中的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同时,试题情系广州,强化责任担当。第18题以永庆坊“微改造”及其成效为素材,启示考生要关注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第21题以广州对口帮扶毕节为素材,介绍广州在精准扶贫、帮扶毕节实现全面小康的积极作为,引导考生结合所学道德与法治知识解读广州的帮扶努力。第24题描述了钟南山院士的先进事迹,要求考生给钟院士写信,谈谈感悟,引导考生从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等角度思考人生。
物理:
强调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本次中考物理强调知识与生活的联系,重视‘生活·物理·社会’的课程理念。”广东实验中学物理高级教师李梁说,物理试题考查学生从情境中辨识、提取和加工信息的能力,考查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李梁分析,物理试题回归教材素材,落实基础方法。试卷部分题目素材源于教材的实验、插图及习题,考查学生对教材素材的分析理解。如第13题,改编自教材的实验情景,让学生画出对应的光路图,综合分析实验现象中的反射和折射现象。此类题目意在通过考试的反拨作用,引导教学回归课本,引导老师和学生认真研读教材。
同时,体现学以致用。如第14题以家用消毒柜的紫外线灯为例,简单普及紫外线波段和穿透性等知识后,让学生运用新学的物理知识来解决问题,并从中了解紫外线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防护减少紫外线对人体的影响。此类题目意在增强学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的意识,让学生乐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产品中的物理学原理,推到实现从解题到解决问题。
“此外,物理卷突出学科特点,聚焦综合能力。本次物理试题加强了对学生多方面综合能力的考查。”李梁说,试卷考查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获取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实验探究能力、运用物理学术语言表达的能力等,引导教学要突出对学生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的培养,着力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
化学:
今年更重视对基础实验的考查
酿酒工艺、冶铜工艺、火药应用、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这些都是今年中考化学试题中的一些关键词。
广州市铁一中学化学高级教师何宗艳表示,今年中考试题展现中国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又凸显化学价值,增强科学理解力和社会责任感。
例如,第3题以核酸为载体考查化学物质组成、结构与性质功能的关系认识,让学生初步理解核酸检测能识别人体是否被某种病毒感染的基本科学依据,养成以科学的视角分析看待身边事物的习惯,使学科学习融入生活,让公民科学素养的提升在真实的社会生产生活中切实发挥作用。
从2021年开始,化学实验操作考试将正式纳入广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今年试题也更重视对基础实验的考查。例如,第15题以粗盐提纯为例,引导学生在实验学习中要“手脑并用”。第26题是专门针对很多学生在实验室不敢动手、不会动手的情况而设置的,学生在化学实验室中的表现与日常生活中是否勤于劳动和实践密切相关,本题甚至可以说考查出了学生在家做不做家务、进没进过厨房,有没有形成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
【记者】马立敏
【通讯员】穗考宣
【作者】 马立敏
广州教育头条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