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孩子一天写三张试卷怎么办(一年级每天打印一张试卷给孩子做)

一年级孩子一天写三张试卷怎么办(一年级每天打印一张试卷给孩子做)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4-11-12 21:23:59
导语

对于全国各地的小学生来说,很快就将迎来本学期的期末考试了。

不知道作为爸爸妈妈的您,是如何帮孩子复习的呢?

开心爸爸的同事就有这样的困惑,孩子成绩确实是一般,她也想让孩子能够趁这段时间针对性的复习一下,结果完全不知道该如何下手,最终只能是网上买套大家都推荐的卷子给孩子做做。

实际上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考试的认识一点都不深刻,一方面是对考试考察的内容认识不深刻,比如哪些知识是重点,哪些知识需要特殊掌握,哪些内容需要背记,哪些内容看看有印象就行了他们一点都不知道;另外一方面,就是对于考试的技巧啊,如何抓紧时间啊,如何检查之类的考试技巧一点都不熟悉,二者结合在一起,就导致了光靠孩子自己以及光靠做卷子,是完全达不到考前复习的效果的。

那么爸爸妈妈该如何入手,帮助孩子更好的复习,更好的掌握一学期来所学知识,从而让孩子坦然面对考试呢?

限于篇幅,今天开心爸爸就和大家聊聊关于小学语文和数学两门主课的复习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有类似困惑的爸爸妈妈们,早知道早开始,能帮一个孩子是一个。

不一样的科目不一样的复习方法

对于小学语文来说,试卷大概是这样分布的:

基础知识和默写课文日积月累这属于课内基础知识;阅读一般是两道题,一道题是课内的,一道题是课外的;再者就是作文了。

其中几乎全部源自课内的分数将近有50-60分的样子,所以对于语文来说,复习的重点还应该放在基础知识上。

比如对于课本后面的三张表,应该反复练习,写错的字加错的拼音要反复重复,直到真正记住为止。另外需要多说一句的是,识字表里面的蓝色字体是多音字,历年来的考试中是必考内容,其拼音音调以及组词都是需要着重复习的地方。

比如对于必背的课文以及日积月累语文园地的内容,考察的几率也很大,考前需要拿出对待生字的态度来,要做到会背会默写,而且默写的时候要注意一些较难的字,一定要写对。如果之前的默写中出现过错误,就要认真分析,这是背的不牢固还是不会写,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不同的复习;

对于阅读题目来说,小学语文考察的阅读其实并不难,如果是课内文章的阅读,只要孩子之前背过,能写出大致意思就可以了,如果是课外文章的话,可以通过圈关键词,找对应语句,涉及到人就评价品质,涉及到景物就写热爱之类的技巧来应对;

最后就是作文了,作文这件事没有捷径,但是对于考试来说万变不离其宗,只要孩子结合自己上课期间写的八篇作文,顺便背点优秀作文的起承转合以及抒发感情的表达,应对考试其实并不难。

对于小学数学来说,复习更有规律性

小学数学每一年级都有自己的主要内容,比如三年级的话,有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解决问题三大部分,复习的时候也可以按照这三个部分去针对性的做。

比如把孩子在学校做的卷子里面的错题都整理出来,重点分析外加专项练习,直至完全掌握为止;

比如每天坚持20道限时口算题,既考察孩子计算的准确度,又考察孩子计算的速度,而且坚持着做,还可以让孩子保持良好的状态,能够更加轻松地面对考试;

比如可以隔一两天让孩子做一套模拟卷子来测试一下,从中还能够发现孩子薄弱的地方,在考试前尽快的解决掉;

比如可以培养孩子做完题目检查的习惯,尽量用逆运算来验算,更好的增加他们的准确率。

以上就是小学语文和数学的主要复习方法,以及需要复习的内容,知道了这些,对于爸爸妈妈来说就相当于有了重心,帮助孩子复习的时候就可以有的放矢了。

知道是一方面,如何去做是另一方面

可能很多爸爸妈妈们要说了,开心爸爸你说的这些我都知道,网上也能找到差不多的,但我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去做啊,试来试去还只能是让孩子做卷子了事。

这里开心爸爸给大家推荐一个好方法,是之前看北京四中特技小学老师推荐的,开心爸爸自己经过实践效果很不错的方法,那就是编小卷。

具体做法是这样的:

开心爸爸准备好开心在数学以及语文上的错题,然后指着每一个知识点给开心看,告诉他我要在这个知识点上出题目,你需要提前看一看加深理解。

题目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比如给了拼音写汉字,比如给了句子写成语,比如判断题目写的对不对,数学方面可以改数字,可以在原题的基础上稍作变化,也可以用另外的形式来考察。

这里面开心爸爸觉得最有用的就是改错了,不仅要求孩子能够发现错误,还要求他们能够将错误改正确,而整张小卷因为有孩子的参与,他们做起来的动力很足,写起来也很积极。

最后

考前复习对孩子来说很重要,对爸爸妈妈们来说也很重要,掌握技巧才能帮助孩子在复习这件事情上事半功倍。

文:开心爸爸的日记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谢谢~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