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在即,学生、家长、老师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家长们想尽各种办法,动用各种资源助力孩子,拼时间、买资料,开小灶等。
可慢慢地问题浮出水面,做了那么多的题,老师已讲过很多遍。为什么有的学生考试还一再出错?
一,认知差异,理解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对症下药。
每个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风格都是独特的。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每个学生也都是独立无二的。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即便同一个问题,在不同孩子眼里获取的认知是不同的。所以,正确答案可能不止一种,错误答案更是不一而足。
01
小吴同学课堂听课特别认真,我每次提问她问题,也回答的朗朗上口,和同学们之间讲解问题思路也很清晰,就是物理成绩总在及格左右徘徊。
要说是相关知识她不会吧,我一问她都能对答如流,就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想不到去用。
像这种听得懂、记得住,问题却做不对的孩子。大概率学习生搬硬套,止步于学以致用,没有在应用中巩固理解所学的知识。
老师讲课时,思维路径是单一的,从一点直达另一点,无需费脑子去想。
而独立解决问题时,没有领路人,大脑就面临了复杂的决策,无数条路径到底选择哪条呢?
所以解决问题是一个不断尝试、不断思考的的过程,我们会用各种知识、各种办法,选择不同路径进行尝试。
并且不断思考这些问题考查了什么知识?该怎么应用这些知识?这些知识还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
只有经历了应用的过程,这些知识才慢慢内化为自己的,才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针对这类孩子,我采取的办法是听完老师讲解后,再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讲解一遍。并发散性的让他们说一说这些知识还会怎么出现?你又该如何应对?
如果是走读生,每天讲给家长听一听是最好的了,讲的第一步是总结、表达、思考。伴随着思考,思考便会越来越深入,这也是费曼学习法的精髓。
02
小李同学各科成绩都不错,唯有物理总达不到自己的期望。她妈妈托人找到了我,迫切想知道如何才能提高物理成绩。
几张卷子做下来,我就发现小李基础打的不错,属于那种一点就透的孩子。
但她最大的问题在于从问题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不够,即便关注到了某关键信息,信息背后携带的信息,她总不能想到,尽管知道。
我若帮她读题,她听完后很快就有了思路,可自己读题怎么也发现不了,导致寸步难行。
我们找到了问题的症结,依赖性太强,没有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我们又一起制定了解决办法:独立审题的过程中,圈点勾画题目中所给的信息,深入思考每一个信息背后的信息。
我认识到孩子自身的差异后,就走到他们中间,结合他们身上存在问题,寻找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颇见成效。
二,鼓励学生保持积极学习的心态,摒弃浮躁。
中考的钟声即将敲响,孩子们也越发浮躁、焦虑。
犹如赛跑,越是最后冲刺的阶段是越进步最快的时候,学生需要继续保持积极学习的心态。
静能生慧,定能生智。
1,可以制定一个相对长期目标,一周目标,一天目标,一节课目标从目标中找信心和方向。
2,关注成长而非比较:关注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与过去的自己相比,每一小步的进步都是希望。
小毛同学,在中学时代最后一个月里,迷途知返。认真做卷子、纠错、多问,看他的眼神就知道,已找到了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就感带给自己的愉悦。
才几天时间,之前老师讲了多少遍也不会的的问题,慢慢理解了。试卷上的对号多起来,脸上的笑容也多起来。
小刘同学郁闷地告诉我,她妈妈非常焦虑她的成绩,妈妈的负面情绪带给她极大的压力。一考试手就发抖,脑子一片空白,再三见到的问题也不会了。
看到她眼眶里浸着的泪水,我心疼也无奈。我告诉她:“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这是自己的事,你尽力做好自己的事就好了。妈妈也是想让你做好自己,只问耕耘,不急于一时收获,何况你已经很优秀了。”
还有好多孩子仍然处在老师讲了很多遍仍然还不会的状态中,迷茫着、无助着、羞愧着……
归根结底,不是学习方法出了问题,就是学习态度或者心态出了问题。
无论哪种问题,不要畏惧、不要放弃,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只要坚持努力,锲而不舍,终能得偿所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