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过后试卷老师可以看吗(中考后能看到自己的试卷吗)

中考过后试卷老师可以看吗(中考后能看到自己的试卷吗)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4-07-20 20:28:58

老师,您是不是事先看了今年的中考试卷?

6月20日,广州市中考第一场语文考试结束以后,我把我对于今年语文试题古文阅读预测的结果发了个朋友圈,今年课内文言文阅读考的是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我6月12号在网上发的预测完全一致。

事后就有很多老师、家长和同学问我,你是怎么猜到今年中考文言文阅读题目的?我的回答是:瞎蒙的。

我今天把这个写下来,如果对中考的备考有那么一点点的帮助和启发我就很满足了。

记得大概是4月份的一天,我在天河三溪宜家门前的公交站等车,我看到一个女孩拿着一本橙色的厚厚的《2023年广州市中考语文备考训练精选》在认真的背着诸葛亮的《出师表》,我当时真的想告诉那个孩子:“孩子,今年不会考《出师表》的。(2015,2019)”

后来,我跟一个朋友说起这事,朋友笑我“你有病,职业病!那你说说今年考什么呢?”

我苦笑。

如果说不考什么不那么容易,那么要说考什么就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那我是怎样猜到今年中考古文阅读课文的?

我总结起来有这样三点:

第一点是对中考的深入了解;第二点是对文本的深刻理解,第三点是依据大数据分析。

第一,对中考的深入了解

“坚持立德树人是最根本的价值取向,贴近现实生活是最主要的选材依据。今年的语文试卷在试题素材的选择上,注重引导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强化文化熏陶,重视心灵启迪,提高学生的文化品质和审美情趣。”(2023.6.20广州日报)

这是《广州日报》刊登的专家点评2023年中考语文试题的一段话。

我们要知道,命题者选择考什么内容,首先考虑要起到立德树人的作用,要在这个前提之下来选题。因而对文章内容的要求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排在第一位的。

其次是对文本阅读量的要求,中考文言文的阅读字数一般在200到650字之间,文章太短不适合, 一般不考,如果要考那就选用两篇文章,广州市中考文言文阅读只在2022年选用两了篇文章(《礼记二则》共185字),其他历年的中考都是只考一篇文章。

第二,对文本的深刻理解

前面说了,对中考有了深入了解,立德树人是最根本的价值取向,在这样一个前提之下,选择什么文章作为考题,这就要求我们对文章有非常深刻的理解。

一篇文章到底适合不适合作为中考题?它能传递正确的价值观,传递正能量,起到立德树人的作用,才可能成为进入命题者的视野。依据这个标准,我们去找课文,所以你对课文必须有深刻的理解,了解课文写作的时代背景和作者个人背景,了解作者通过文字所要表达的真正的思想,这样我们就能找到目标。

那有人会说,符合这样的标准的文章很多,为什么要选《醉翁亭记》?

我们看同样写寄情山水的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柳宗元被贬官以后想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郁闷,可他始终无法摆脱,前面听到水声“如鸣佩环”,尚能“心乐之”,但当他坐在小石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它就觉得心情悲伤,寒气透骨,可见他的内心始终是凄苦的。而欧阳修同样是被贬,《醉翁亭记》以一个“乐”字贯穿全篇,并坦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把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寄情于山水之间,消融于与民同乐之间,在描绘一幅幅变化多姿、秀丽妩媚的优美图画时,体现儒家的传统思想,正如《尚书》所言:“德惟善政,政在养民。”表现了他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含蓄地表达了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则表达了被贬后“与民同乐,乐民之乐”的思想感情,两相比较,其境界的高下是不言而喻的。

再比如《岳阳楼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政治抱负,历来为人们所称赏,更是命题者所钟爱的,所以它就被考了两次(2009,2018)。

第三,依据已有数据的分析

从2004年到2023年这20年的时间里,广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都考了哪些文章?这些都要梳理清楚。通过梳理我们看到初中语文课本里的文言文,有的文章考过两次,有的文章考过一次,有的文章一次都没有考过。

考过两次的文章,会不会再考?我们通过梳理发现这20年来没有一篇文章考过三次,所以我们把考过两次的文章都排除出去。

有的文章考过一次,会不会再考?这个可能性是很大的,因为有很多文章是考过两次的。所以只考过一次的文章也是我们要关注的重点。第三种情况就是一次都没有考过的文章,当然更是我们要重点关注的。一种是考过一次的,一种是从来没考过的文章,我们都要认真对待,都有可能会进入命题者的视野。在这种情况之下要做出选择也是很艰难的一件事情。那么我为什么会选《醉翁亭记》?从立德树人的要求,文章所传达的思想,阅读的篇幅,以及考查的频次等等方面综合考虑,我觉得考它的可能性非常大,所以我就做出了这样的预测,结果也就被我猜中了。

考完以后有孩子给我发信息说:“老师,您是不是事先看到了今年中考的试卷?考的内容和你讲的一模一样?”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如果猜中了哪一篇课文,那么这篇课文里面要考的重点对于一个有经验的老师来说,他们都能够把握住重点,比如翻译句子会考哪几个句子?哪些词语是要重点掌握的?文章的主旨,写作手法等等,这些问题都是一定要讲清楚的,所以说里面的题目都猜到了,不足为奇,难在预测考哪篇文章。

最后我想说,你的预测它的意义是什么?

可以从这么几个方面来理解,一个是对中考的理解,第二个是对教学的理解,第三是对备考的意义。

特别是备考,我们怎样做到精准的备考,高效的备考是大有文章可做的,尤其是对最后阶段的备考,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